【二马说】第四十一期:从金标Vis到波尔30周年,谈谈“割韭菜”
关于器材,您可能有很多疑惑。刚好,我们又有很多答案。尽管对于答案,每个人的理解也都不同。这不,搁这里,我,黑马;他,掌柜小马哥(大家可以搜索关注:喜马拉雅FM夜聊乒乓)。我们二马就有着不同的理解,谁对谁错,可以有您自己的判断。
是为题记。
更客观、犀利的描述,可能让我们更能抵达事物的本质。这是2023年《二马说》想要做到的。这一期,我们将聊聊:从金标Viscaria到波尔30周年纪念版,蝴蝶到底是不是在割韭菜?割得怎么样?

这几年的金标和限量
首先是金标Viscaria(金牌大师),一开始是1980元的开售价,后来市场看涨,也就搭售起来了。四千以上的价位随处可见。然后是全球发售的蝴蝶70周年纪念底板“努力”,定价1280元。还有仅发售于国内的波尔ALC 70周年特别版(定价:1980元)和超级张继科70周年特别版(定价:2980元)。当然,有了“前车之鉴”,波尔70和超张70的开售价大都不再停留在原价了。然后今年,波尔30周年纪念底板全球发售,搭载G-FLESS手柄。国内定价:3000元。日韩会便宜些。
限量版和纪念版球板的发售如此频繁,越来越像极了“割韭菜”。一个想宰,一个愿挨,道理说市场经济嘛,也没啥问题。但,割韭菜的背后,有更多值得我们深思。
黑马:樊振东连续第二次拿到世乒赛男单冠军了。休斯敦夺冠的的时候,刚签约蝴蝶。那时命名的板子还没眉目,自然不可能推出限量板。现在再一次夺冠,按照蝴蝶给世乒赛单项冠军出限量板的惯例(庄智渊、陈建安、吉村真晴等),应该是有可能出的。而且樊振东金标限量无论出来的水准怎么样,即便现在整个经济环境一般,肯定还是有很多人追捧的。

小马: 虽然说波尔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运动员,但说实话,号召力还要差一些。蝴蝶经过张继科这个事以后,有号召力的就剩樊振东了。樊振东金标的话,追的人肯定还多一些。现在出这个波尔30周年纪念板,确实有割韭菜的嫌疑。但是割完以后,效果还割得不怎么好,弄得大家觉得它有点坑人。
黑马:首先定价上还是偏高的。波尔ALC 70周年特别版是定价2000元,这个波尔30周年纪念版表面上看就是手柄换了材质,然后就变成3000元。而且,这个吸汗的材质真的具有那么高的价值?斯帝卡的很多球板,手柄是具有摩擦力的天然木头。多尼克都特,手柄采用了天然软木,可以有效吸汗。如果性能上做不到很炸裂,波尔30凭啥卖到3000元?!
小马: 实际上一支外置的ALC,如果说你是特注的,那你也算牛逼。你这是一个纪念底板,然后搁一个金标,就能提高它的身价,而且提高这么多。你必须在实际性能上真的有这种改变啊。我花1000来块买一个波尔ALC,花几千块买一个金标的波尔30,那在性能上到底有多大的变化呀?你得说清楚,到底是哪块价值大,是收藏价值大吗?如果都不大,那不就成了纯粹的割韭菜吗?
黑马:按照我的理解,现在的限量版、纪念版应该都是特注工坊出的。不过这个波尔30,杀伤力确实也不错,蛮凶悍,做得比较弹。但确实手感不太像一贯的特注,那种比较温润、深度持球然后吞吐比较强烈的手感。比如说陈建安限量,你一上手,就感受到这就是特注的味道。即便波尔70周年,都有些特注的味,吃球深然后舒服地吞吐,反而这个波尔30感觉就像市场版加弹而已。

小马: 波尔30这个,我没什么特殊的感觉。比如当时吉村真晴那个金标限量,起码而言,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特注的手艺。波尔30这个,究竟是高于市场版、低于特注,还是说跟特注同个水平,确实看不出来。对比这个纤维,也没看出来什么过人之处。这个手柄说是特殊材质,但还有人觉得不舒服。舒不舒服倒是一回事,主要是体现不出它的价值。不过如果是樊振东金标限量出了,炒到五六千还真有人买,因为樊振东是当红嘛。
一开始呢,蝴蝶公司确实意识上没那么强,出金标Vis的时候也就1980元,70周年纪念版“努力”是1280元,想法儿很简单,就是给大家做一个纪念版,挣点儿就得。现在他主动把价格倍儿高,心想与其韭菜给你们割,不然我来割,还痛快些。

黑马:对比波尔70和波尔30,我贴同样的两面Tenergy。感觉波尔70和市场版的波尔ALC吃球还更深些,到波尔30这个,有点像加弹版的新码Vis,或者没那么紧绷的超级水谷隼。弹性很好,速度和力量很给力,但持球的稳定性就一般了,没有原来特注那种舒服的持球和蓄力感。它的旋转要出来,得更多依赖胶皮。原来那些银标特注,即便是外置结构的,正手蓄力的感觉也是相当不错的。
小马: 现在就是做不出实际板子之间的这种区别。然后就是人为地制造价格上的区别。里头的东西做不出多大区别,就做外形上的区别。现在这么弄,就是刻意地把球迷分成三六九等:你买不起的,就用一千块的;买得起的,就用几千的,就是这意思。这种东西,形成一种风气以后,就是炒作呗,让爱好者觉得“我拿这个东西挺露脸的”,其实现在的爱好者很多理智多了。
黑马:有点黔驴技穷吧。毕竟现在的外置ALC也做出几个口味了。波尔70那种柔弹的也做了。但这个波尔30呢,我倒觉得不太像波尔ALC那种外脆内酥的味道了,反而像新码的Vis加弹了。你说波尔30到底要怎么做出不同,也不容易,除非做出原来银标特注那种口味,但那就不是波A了。

小马: 这一切都是金标Vis开始的。说实话,现在很多人也不使金标维斯了。很多都存起来,或出掉了。为什么呀?是说手感也不错,但实际成绩也没多理想。驾驭着也没那么舒适,然后有些还特别重。质量参差不齐,卖这么贵,品控88-90克左右你应该是能做到的。为什么老做到九十多克(97、98克),为什么做得这么沉?人家打双反就200克,我不明白,卖这么贵的东西,品控甚至不如市场版的Vis。
黑马:现在很多觉得金标Vis实际打起来并没有比林高远ALC、樊振东ALC厉害。打不出什么优势。而且一开始是1980,后来加上搭售什么的,价格三千多、四千几。后期的金标Vis我没怎么打,刚开始第一批打了一些。直板的见过76克、79克还有80几克的。横板有80克的,也有90多的。风格是更持球,但球质不重啊。
即便忽略价格,我也可能选个普通的Vis或林A、樊A。因为我觉得金标太软了。国手打金标Vis也不一定是觉得它高人一等。它只是提供了一个更持球的选项。而且也不是随便买一支就打,他们也挑的。但是挑的话,市场版也能挑很好的。
小马: 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么弄吧,很多人以为金标Vis那手感就是好。就开始拿金标Vis的手感来衡量很多底板。其实金标Vis也就那样。但是很多球友不懂啊,有些只知道软硬,觉得金标Vis这种硬度就是专业要的。现在就是连器材都有饭圈化的趋势,因为他们买了金标Vis,这是大满贯用的,是特注工房出的。花了这么大价钱买的,你不能质疑这个不好打。

尽管可能会有的樊振东金标限量也必然会引起市场的追捧,但无疑,理智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多。
~~~~~~~~~~结尾分割线~~~~~~~~~~
二马说,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歪理邪说。虽是街谈巷语,却尽量言之有据、有案可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二马说,您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想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