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巡逻兵-布干维尔级炮舰

一战结束后,为了终止日益成为财政负担的海军军备竞赛,美英意法日五个主要海军强国在1922年签定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各国海军的舰艇总吨位,严格限制了各国战列舰、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但对于10000吨以下的战斗舰艇并没有作出详细的划分,直接导致了条约签订后各国新造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火力越发离谱,战列舰军备竞赛演变成了巡洋舰竞赛。于是在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中,为了堵上漏洞,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类型被重新划分限制。但是该条约中的第八条对于2000吨以下的小型战舰留了一个口子。其第八条规定了两类战斗舰型可以免除限制。第一类是标准排水量小于等于600吨的水面战斗舰;第二类是没有装备鱼雷兵器、口径大于155毫米的火炮或4门以上76mm火炮,排水量在600吨到2000吨之间,且航速不超过20节的水面战斗舰。 布干维尔级巡逻炮舰就是法国人钻条约空子得出的产物。

布干维尔级炮舰原计划建造10艘,实际完工8艘:
布尔维尔号(Bougainville)
迪蒙特迪维勒号(Dumont d'Urville)
萨沃尼昂德布拉萨号(Savorgnan de Brazza)
当特雷卡斯特号(D'Entrecasteaux)
里高尔德热诺瓦里号(Rigault de Genouilly)
夏尔内海军上将号(Amiral Charner)
迪贝维尔号(D'Iberville)
拉格朗迪尔号(La Grandière)
由于钱包不给力,海军经费的大头都被分给了新型战列舰、巡洋舰以及大型驱逐舰,布干维尔级的建造过程从1931年一直持续到了二战爆发,期间8舰陆续服役,最后两艘由于战争原因建造计划被取消。

舰员:135人
排水量:1970t
舰艇尺寸:103.7m×12.7m×4.5m
动力:由两台柴油发动机提供3200匹马力的动力
航速:17节
武备:
3座单管1927年式138.6mm舰炮;
4座单管1925年式37mm高射炮;
3座双联装1931年式13.2mm高射机枪;
还可携带50枚水雷


布干维尔级唯一可查的实战记录是在1940年法兰西与泰国之间的强岛海战。法国远东舰队的两艘布干维尔级巡逻炮舰迪蒙特迪维勒号和夏尔内海军上将号在迪盖特鲁安级巡洋舰拉莫特皮克特号的带领下暴打了一顿泰国皇家海军,击沉了三艘泰国鱼雷艇和一艘浅水重炮舰,重创了另一艘浅水重炮舰。

注1:《伦敦海军条约》第八条原文翻译
各签约国所拥有的下述种类的舰船,其数量不受限制:
(a)排水量在600 吨 (610 公吨)及以下的水面战斗舰艇;
(b)超过 600 吨 (610 公吨),但是没有超过2,000 吨 (2,032 公吨)的作战舰艇,只要不属于下面所规定的状况的:
(1) 装备口径超过6.1 英寸 (155 mm)舰炮的;
(2) 装备四门以上口径超过 3 英寸 (76 mm) 舰炮的;
(3) 设计或改装用以发射鱼雷 的;
(4) 航速超过20节的
(c)是专门用于作战用途,而是用于舰队补给、军队和武备运输、以及其他类似用途的舰船, 只要不属于下面所规定的状况的:
(1) 装备口径超过6.1 英寸 (155 mm)舰炮的;
(2) 装备四门以上口径超过 3 英寸 (76 mm) 舰炮的;
(3) 设计或改装用以发射鱼雷的;
(4) 航速超过20节的;
(5) 有装甲保护;
(6) 设计或改装用以布放水雷的;
(7) 被改装用于飞机降落的;
(8) 在中线上布置超过一部飞机弹射器的,或在舷侧各有一部飞机弹射器的;
(9) 如果已经安装接收飞机降落的设施,设计或改装用来在海上接收超过三架飞机的
注2:与布干维尔级定位相似的美国海军伊利级巡逻炮舰

注3:法国海军迪盖特鲁安级巡洋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