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反明前的努尔哈赤的战争准备和国家建设

2023-03-05 19:15 作者:木萧瑟兮江浦  | 我要投稿


女真统一之前,各部落一直保持着互相攻杀的混乱状态,而部分部落的首领往往少有起色就会被明朝廷无情扑杀来维持东北边疆的稳定状态。无论是“成化犁廷”所针对的危害边境女真首领董山,李满住,还是李成梁所扑灭的王杲,阿台,这些女真首领的权势,往往都达不到努尔哈赤的百分之一,但都被明朝及时消灭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什么独有努尔哈赤地位,力量不断壮大,而明朝的干涉如此之少,终于养虎为患再也不能制服呢?本文就来尝试探讨一下努尔哈赤在女真统一战争期间和明朝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以及努尔哈赤的新生政权的建设工作。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努尔哈赤用十三副铠甲起兵复仇,第一仇人就是怂恿李成梁杀死努尔哈赤父祖的部落首领尼堪外兰,尼堪外兰从他的图伦城逃走,躲到了鹅尔浑城避难。这里是明朝的势力范围,尼堪外兰企图利用明朝向努尔哈赤施压乞求活命,但是暴怒的努尔哈赤依然带兵来到了这里,用武力威胁明军交人,明军拒绝,在“外交斡旋”下,双方采取了折中的法子:明军把尼堪外兰绑到城外,随便努尔哈赤怎么处理,就这样尼堪外兰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刀下之鬼。需要知道的是,此时努尔哈赤的力量还没有强大起来,敢这样威胁明朝却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第一充分说明了辽东军政体系的腐朽,第二则是努尔哈赤的自身伪装,努尔哈赤正是凭借这样的演技,演过了万历和李成梁,使得明朝对努尔哈赤的干涉尽量减少,加速了女真统一战争的进程。

我们知道努尔哈赤的父祖可都是明朝的刀下冤鬼,这种血海深仇下明朝居然丝毫不怀疑努尔哈赤的忠心,可以说从一开始,努尔哈赤的忠诚就是让人怀疑的,明朝为了“抚慰少年的心”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送还尸体,承袭职位,似乎大仇得报,但是努尔哈赤的怒火似乎并没有熄灭,当狂怒的努尔哈赤在鹅尔浑城下杀死尼堪外兰时,明朝依然只是赏赐安慰了事,企图稳定东北边疆,努尔哈赤正是把握了这种心理,开始了外交上的表演生涯。

要形容早期的努尔哈赤和明朝中央的关系的话,那就是信任与猜疑并存,面对逐渐扩张的努尔哈赤,腐朽的明朝一再退让,终于猖狂的努尔哈赤开始兴风作浪了,而万历已经无法制衡他来,萨尔浒之战就是一个例子,当然这离现在这位“忠诚”的努尔哈赤还很远,在努尔哈赤接受先职时就向明朝提出要把尼堪外兰交给自己处理的要求,被明朝警告后立刻夹起尾巴做人。但是女真统一战争还是爆发了,尽管他已经兵发鹅尔浑武力威胁,但是明朝依然选择招抚,这不是明朝皇帝和辽东的官吏愚蠢,而是因为努尔哈赤表现的足够忠诚:能主动送回劫掠来的汉人,甚至主动上贡,从万历十八年开始,十八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九年,三十六年,三十九年,努尔哈赤本人都来北京朝贡过。(明神宗实录)而他的弟弟速尔哈赤则是分别在二十三年,二十五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入京朝贡。(三十四年事见于国榷,其余见明神宗实录)难怪万历征伐朝鲜倭寇时甚至有人建议努尔哈赤带兵“征倭报效”(东夷考略.建州),在他们看来,努尔哈赤确是一位能臣猛将。于是授予他武二品的龙虎将军散官虚衔,可谓恩宠备至。

当然,努尔哈赤有时候手脚过大也会引起明朝的猜忌,比如海西叶赫部纠集九部征伐努尔哈赤被努尔哈赤击败后,明朝也对这位野心家产生了猜疑,派出官吏诘问努尔哈赤,反而被努尔哈赤呛了一顿,事情闹到这一步,明朝也没有相关表示,一方面是寄希望于这位能臣猛将帮他来整顿女真,另一方面则是明朝的军政已经烂透,彻底丧失了进取心,对于努尔哈赤已经纵容到了只要不到边墙下骚扰,边墙外的土地任君采撷,当然最重要的是,明朝正在失去对辽东的掌控,而辽东乱局的根源……还在朝廷自己身上,在那位不上朝的万历帝身上。

正是明朝无法承担整顿乱局的责任,这动乱的世界成了努尔哈赤大显身手的地方,这位马上皇帝军事上自然是难得的天才,但是后金能发展壮大,光靠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机构运行。

在中国历史上,想要把松散的游牧渔猎民族整合出强大的战斗力,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动员制度,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绝对独树一帜。

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 

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满语:niru i ejen),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

5牛录为1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1人;

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1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固山,就是旗的意思,八旗制度由此诞生。               (八旗制度的研究)

八旗制度绝非偶然,似乎更可以看成是一种沿革,早在辽宋时期,生活在辽的女真便有了猛安谋克制度把生产和军事挂钩起来,随着金的南下,猛安谋克户开始南下,与中原的汉民族生活在一起汉化。至于是否要强求八旗和猛安谋克的关系似乎也没必要,古代的少民崛起,都离不开这样的制度来组织生产和军事行动,这支军队未来将蹂躏整片中国大陆并慢慢衰落在历史长河中,当然这是后话了。

不光是制度建设,努尔哈赤正在雄心勃勃地建设着自己的王国,在努尔哈赤起兵的第四年,即统一建州之后不久。他就在呼兰哈达修建了费阿拉城作为自己的军事政治中心,1603年又修建了赫图阿拉作为新的重心,未来他还会继续前进,当明朝警告他不许对叶赫发动进攻时,他就注定要和明朝开火了,这第一战就打疼了明朝,接连的失败的怒火下,气急败坏的万历派杨镐组织围剿结果萨尔浒之战再次惨败,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中主角沈炼和陆文昭就是在萨尔浒结识的,那一仗,很惨,很惨……

参考资料 孙文良 李治亭《明清战争史略》

反明前的努尔哈赤的战争准备和国家建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