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CMOS平板探测器VS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基本原理
⽆论是CMOS平板探测器还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在基本原理上都类似,见下图:

平板探测器最重要的部件是光电二极管阵列,CMOS探测器的光电二极管阵列是以晶体硅为原料,采用CMOS⼯艺制作;非晶硅探测器是以非晶硅为原料,采用薄膜⼯艺(TFT)制作。下图就是CMOS 探测器和非晶硅探测器的像素结构图:

⼆者的最⼤区别是:CMOS探测器在每个像素旁边都有⼀个放大器(⼜叫作主动像素),信号是放⼤后再传输;⽽非晶硅探测器的像素旁边没有放⼤器,信号是传输到探测器外⾯后再放⼤。
两种探测器的像素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电⼦噪声的影响,噪声⽔平都差不多。CMOS探测器的信号放⼤后再传输,因此信号电平相对于噪声来说⾼很多,也就是信噪比高;而非晶硅探测器信号传输后再放⼤,导致信号和噪声一起放大,在剂量比较低时,信号会被噪声淹没。这就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低剂量DQE差的重要原因。从下图可以看出⼆者的差异: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图像噪声非常⼤。

DQE
DQE是平板探测器众多参数中最重要的⼀个,也是最难理解的⼀个。这个参数涉及了空间分辨率,图像信噪比和射线信噪比,而噪声⼜涉及了电⼦噪声,还有量⼦噪声。
简单的说,在给定剂量下,给定分辨率下,DQE越⾼,说明了探测器对X射线的检测效率越高。这⼉所说的剂量是探测器接受到的剂量,分辨率常用0线对。DQE高,那么图像的噪声就少,信号更强,图像层次就更多,细节更丰富。由于DQE和剂量大小的关系非常⼤,因此评价平板探测器性能时⼀般不单纯比较DQE数值,而是比较“剂量-DQE”曲线。
下图是不同探测器,0线对下不同剂量的DQE比较。

帧率与分辨率
平板探测器的像素矩阵大小叫分辨率,例如1536*1536,意思是⼀块平板探测器有1536行,1536列,有1536*1536 = 2359296个像素。平板探测器还可以2*2像素合并模式,意思是4个像素合成⼀个像素,图像分辨率降低⼀倍。
帧率是指每秒钟可以输出多少帧图像,看电影每秒⾄少要25帧才会不闪。
例如1536*1536, 30fps( Frame per second)。如果是CMOS探测器,上述参数(帧率与分辨率)可以同时达到,也就是每秒30帧 1536 x 1536的图像,意味着全分辨率全帧率。如果是非晶硅探测器,因为两个参数不可能同时达到,它的详细的参数是 :1536*1536(15fps),768*768(30fps)。也就是说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最⼤帧率30fps只能在像素合并的时候实现。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CMOS平板探测器具有主动像素,传输的信号强,可以快速读取;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传输的信号弱,需要更长的时间读取。
图像拖尾
由于平板探测器的数据读出是类似积分放⼤器原理,每⼀帧图像都需要对外部的电容充电和放电。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信号弱,对电容的充放电都⽐较慢,导致上⼀帧图像还没有清空,下⼀帧图像⼜已经到来。
CMOS平板探测器的速度快,图像拖尾比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好10倍左右。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拖尾非常严重,在透视时是可以看出来的。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C形臂先拍了足模体的侧位图像,20多秒后拿⾛模体,空气曝光,足部图像还会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