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台江医院精神心理科解答关于精神障碍的真相
精神障碍是精神症状疾病的总称,有精神行为异常表现,均可称为精神障碍。
如有精神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有幻听、幻视、被害妄想、关系妄想、与被跟踪感等症状。行为方面异常,表现为兴奋、行为紊乱等。
“复发”是精神疾病患者群体中比较忌讳的字眼,每次疾病的复发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也给以后的“治愈”带来更多困难,这些也都是让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十分苦恼的事情。
精神疾病治好后为什么又会复发呢?
精神病患者得到抗精神病药物等治疗,其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患者对病情缺乏自知力,或者是药物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不遵医嘱服药或者是不规律服药,都可以导致病情反复发或者加重。
那么你有没有做到规范治疗呢?赶紧通过下面这7道题来验证一下吧~
Q
确诊抑郁症后,怎么才能好得快?
A:“心病还须心药医”,想开点就好了
B:用吃药来打败它
C:多管齐下,综合治疗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C
记住,别再跟抑郁症患者说“想开点就好了”,试想一下,当一个人肚子疼时,你却告诉他要多喝水,他是怎样的感受?
另外,想要赶走抑郁症,仅靠药物并非明智之举,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咨询、物理治疗等方法疗效更好。
2
长期吃抗精神病药,真的会让人变傻吗?
A:会,抗精神病药会损伤大脑
B:不会,这可能是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假象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B
实际上,吃抗精神病药可以保护大脑。因为精神障碍反复发作会损害大脑的认知功能,让病人出现智力、记忆力、学习能力下降,而吃药能有效控制病情复发,坚持规范服药才是王道。
3
吃了两周药没见效,以下哪种做法不靠谱?
A:药不管用,果断换医生/换药
B:咨询医生意见,是否是药有问题
C:借助基因检测,实现精准用药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A
吃药后不见效果,不要盲目换药或者换医生。
拿抗抑郁药物来说,通常需要2-4周的时间才能起效,但这并不代表药物不管用。
所以,最好先跟医生进行详细沟通,看是否有换药的必要,并制定合理的服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4
当病人拒绝吃药时,家属怎么做才算上策?
A:不吃就不吃吧,好像也没什么效果
B:把药片碾碎,“下”在饭菜里
C:苦口婆心劝解无果,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C
坚持规范用药是拯救精神障碍的良方,因此,当患者拒绝吃药时,我们不能对此放任不管,但也不能强迫他/她吃药,有时候越强迫,病人会越反抗。明智的做法是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做心理疏导,同时由咨询师协助让其吃药。
对于将药“下”在饭菜里这种常规操作,它虽然可以保证患者得到持续治疗,但一旦被患者发现,有可能让他对治疗更加抵触,对家人失去信任,所以,这种做法也不应作为首选。
5
吃了一段时间药,症状没有了,可以停药吗?
A:可以,“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
B:“能不能停”还得医生说了算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B
没有症状不代表病情康复了!盲目停药可能会让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导致病情复发,而疾病每发作一次,后面的治疗就会更加困难。
什么时候能减停药是有”金标准“的。以抑郁症来说,三次复发,就建议终身服药了。至于明确的时间,还是要请医生结合自己的具体病情来给出专业意见。
6
家有精神障碍病人,做什么有利于他/她的康复?
A:监督他/她吃药复诊
B:鼓励他/她回归自己的亲朋好友交际圈
C:多跟他/她谈谈心,帮他/她树立自信
D:让他/她尽可能多的休息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A、B、C
精神障碍患者不应长期在家休息,在平时应适当进行锻炼,这对病情的控制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运动可以改善疾病带来的脑结构损伤,并减轻药物使用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代谢相关副作用。
7
当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他/她突然性格大变,行为怪异,可能是因为?
A:复发前的征兆
B:闹点小情绪,过段时间就好了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A
精神障碍疾病具有“高复发”的特点,有些是因为擅自停药而复发,有些是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再次复发。在复发时,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比如情绪变化、失眠、食欲和性欲丧失等,患者可能对自己的状态习以为常,难以自查,家人或者朋友发现之后,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带他去就诊,以免加重病情。
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无法理解自己的世界。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由于他们基于自己的世界观所做的一些事情,损害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他人的安全,他们需要接受治疗,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人格。
家属要对精神障碍有正确的认识,人们对精神障碍有各种各样的偏见,其实精神障碍只是和其他疾病一样的一种疾病,患者在这种病态的思想下,出现了异常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患者要尽快治疗,家属要做好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