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标注
无论你使用一样工具的时间有多长,无尽的升级都会把你变成一个菜鸟,也就是说你会变成笨手笨脚的新用户。在这个形成的时代里,所有人都会成为菜鸟,更糟糕的是,我们永远都会是菜鸟,并永远因此保持虚心。这意味着重复,在未来,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又一次的成为全力避免掉队的菜鸟,永无休止,无一例外。原因在于,首先,未来30年中,大部分可以主导生活的重要科技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因此,面对这些科技,你自然会成为一个菜鸟。
其次,因为新科技需要无穷无尽的升级,你会一直保持菜鸟的状态。
尼尔森确信,世界上所有的文档都应当是其他文档的注脚儿。计算机应该让这些文档间的联系变得清晰可见,永不间断。人与人之间也许就是如此,我们个体是注脚。
过去,我们或许会说,只有那种具有超级智能的人工智能才能驾驶汽车,或是在危险边缘以及国际象棋中战胜人类。但是,当人工智能做到了这些,我们就认为这些成就显然是机械的。
几乎不能被称为真正的智能,人工智能的每一次成就都将自己重新化为非人工智能行列。
但是,我们不仅在重新定义人工智能,也在重新定义人类。过去60年里,机械过程复制了我们过去认为人类独有的行为和能力。我们不得不改变关于人和机器之间差别的看法。
当我们发明了更多种类的人工智能后,会在什么是人类独有的这一问题上作出更大让步?
我们将在未来的30年甚至一个世纪里陷入一种旷日持久的身份危机,不断扪心自问人类的意义。最大的讽刺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实用的人工智能带给我们最大的益处将不在于产能的提高、富足的经济或是新的科研方式。尽管这些都显而易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最大的益处在于,各种人工智能将帮助我们定义人性。我们需要人工智能告诉我们,我们是谁。
机器人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第二次自动化浪潮正引领这项变革,而人工认知、廉价传感器、机器学习和分布式智能将成为变革的焦点。广泛的自动化将会触及包括体力,劳动和知识型工作在内的所有工种。首先,已经实现自动化的行业中,机器会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地位。
租赁共享时代的到来,使用权比所有权更加重要。
早在1971年赫伯特。西蒙这位获得过诺贝尔讲的社会科学家就总结出这样的观点,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大量的信息内容意味着某种东西的缺乏,无论他是什么,肯定是因信息消耗引起的缺乏。而大量的信息消耗的是什么?这是显而易见的,它消耗的是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丰富促成了注意力的缺乏。西蒙的这一见解通常被简化为,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我们的注意力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是我们每个人无需训练就能产出的资源。
既然他是最后的稀缺资源,那么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尽管它是那么珍贵,我们的注意力却又相当廉价,因为从程度上讲,我们每天不得不把它花掉。
我们无法节省,他也无法将其储存起来。
我们不得不一秒一秒的把他交出,一刻不得停歇。
就企业挣得的美元与消费者花费的每小时注意力的比值而言,注意力对于媒体行业而言并没有多少价值,每年有将近五千亿个小时投入到电视节目中。
然而,对于看电视节目的所有人而言,平均来看,每小时只产生了20美分的收益。
如果你被以这个价格雇佣来看电视节目,你的收入只能算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小时工资水平,基本上与被雇佣做苦力的人差不多。
看电视节目是个苦力活,报纸占据了我们注意力中更小的一部分,但就所花的时间而言,却产出了更多的。
在资源丰富的社会里,仍然稀缺的是那种并非由商品派生或专注于商品的注意力。
当所有商品的费用都在向零靠近时,唯一一件,还在增加费用支出的事情就是人类的体验,这是无法被复制的。除体验以外的每样东西都在逐渐变得商品化,逐渐变得可以过滤掉。
文本可以引用,文本有脚注索引。电影的remix却很难看出引用。
一旦你在成长过程中已然了解危机模式的可行性,一旦你认为开源软件显然比精打细磨的专门产品更好,一旦你确信分享自己的照片和其他数据比保管他们更有意义,那么这些想法将使我们更激进的倾向于秉持公共财富的观念。曾经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已变得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