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日分享09-科学思维篇-什么是佯谬

2020-08-11 16:28 作者:科学声音  | 我要投稿


在物理学里面,经常会遇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一开始让你觉得不可能发生,但恰恰最后又被实验证明是千真万确的。像这样的事情,中文里面有一个词就叫做“佯谬”。


小冰小评:比较著名的是“双生子佯谬”。其实除了物理学上的种种佯谬。许多其他科学结论都是违背个人直觉的。而突破田园认知习惯,获得理性认知能力是不容易的。比如,许多人说自己不迷信。但其所谓的证据只是自己体验了某种迷信的失败,从而发现那东西不可靠。而不是从科学与理性的角度给予实证或者证伪。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当一些东西他们真的体验到了好处的时候,他们恐怕就很难认识那依然是伪科学,或者非科学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看到星座书上或者号称心理学的书上对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那个和自己的真实情况非常接近。他就觉得,星座或者那本号称是心理学的书上的内容很靠谱,可能还会说“星座也不都是迷信,也有对的东西的,比如在我身上XXXX”。这种就是非科学的认知方式。

而相反,如果有个人得病了,用了了一种(传统)西医的治疗方式,结果病好了。他依然说“这没办法证明,我的病就是这种治疗方式治好的”而当有人说“我们(传统)西医的这种治疗方式,从希波克拉底时代就在用,用了上千年,治好了无数人,这还不是科学么?”他依然不认,说“我要看具有统计意义的双盲测试结果才能确认,否则即便发生在无数人身上,我也不认。”那么他就是一个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的人。

用体验+臆想来寻找自然规律没有任何“高级”的地方,而是人人都会的方法。古人也不是傻瓜,正是因为有无数实例,无数体验,无数千真万确的“证据”,他们才会相信(传统)西医,而且还相信了上千年,同样的,相信巫术,风水,星座,塔罗牌,那些无数被古人相信的东西,它们背后都是有道理的。这就如同,许多人依然会被一些低俗的骗术所骗。这当然也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并不意味着“是真的”。这些道理可能是文化,可能是心理,可能是人们普遍的认知能力还远没有突破田园时代桎梏,可能是我们的大脑和几万年前的祖先并无太大区别。而比起道理,更重要的是实证,用科学的先进的方法来实证,而不是用落后的,有明显瑕疵的方法来实证。毕竟基于四体液学说和四元素论的(传统)西医实证了上千年,都没证出自己的疗法不靠谱。而直到基于循证思维的现代医学诞生,(传统)西医才被逐渐边缘化。但这不这过是近百年的事情,就连安慰剂效应被正式提出和认可,要追溯到二战后了。而现代循证医学其实比许多人的父母都要年轻。

“佯谬”就是这样,感觉它好像是错的,不符合直觉,但偏偏验证后发现它是对的。这里不是说“感觉不可信”,而是说,当我们可以实证的时候,就不要以感觉为第一优先。

总之,如果人没能获得科学精神,而是把感觉放在理解世界的第一优先。那么不论这个人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那也只能说,他很有知识,很有学实,而离“科学”二字总是差了一道“点精之笔”。

每日分享09-科学思维篇-什么是佯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