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速记之抗日战争

2022-12-18 00:52 作者:要吃吃柠檬就要好好吃  | 我要投稿

抗日战争(1931.9.18-1945.8.15)

日本侵华原因:

根本: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

国策:1927.6,确立侵略,灭亡中国方针

现实:经济危机

中国:国共内战给予可乘之机

国际:绥靖政策


局部抗战(九一八到七七)

1.九一八事变:(1931.9.18)

各方势力:

民众:东北人民革命军

中共:东北抗日联军

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依赖国联

国联:国际共管

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2.一·二八事变 地点:上海

3.1932.3,东北三省沦陷,建立伪满洲国

影响:1.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可能

4.1933,长城抗战

5.1935,华北事变

由中共领导,爱国学生发动的一二·九运动掀起救亡运动的高潮

6.西安事变(1936.12.12)

原因:

根本:日本侵华加剧,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民党:派遣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围攻共产党所在地陕北

中共:1935,八一宣言,中心工作改为抗日

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过程:张、杨二人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意义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2.促进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3.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全面侵华与全面抗争:

1937.7.7-1938.10 战略防御

1938.10-1943.12 战略对峙

1944.1-1945.8 战略反攻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7.7)

标志全面抗战的开始,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

原因:

1.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英美态度转变

4.学生,民主党派等中间力量推动

5.中共的巨大让步

6.苏联的推动

发展:

1.1937.7.8,中共通电全国,要求构成民族统一战线

2.庐山谈话,7.17蒋发表抗战演讲

3.洛川会议,中共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标志中国国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4.军队改编,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5.实现合作,9.22 中共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出的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承认中共地位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抗战

结果:取得抗战胜利


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 1937.8.13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太原会战 1937.9,平型关大捷 林彪率领的八路军115师取得的中国军队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第一场大胜

3.徐州会战 1938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由李宗仁指挥

4.武汉会战 1938.10 抗日进入相持阶段

失败原因:依靠政府与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5.长沙会战 在美英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的背景下,揭灭大量日军取得胜利。增强抗战胜利信心,增大了中国影响

6.1942,英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7.1944.4 豫湘桂战役惨败


国民党政府统治:

内政:1.迁都重庆实行独裁 2.抗战后期反共倾向日益高涨(1940,皖南事变)

外交:争取外援

经济:1.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和控制 2.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民族工业向西南大后方迁移,一定程度上改变近代中国工业结构和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文化:西南联大 著名高校生迁移到西南大后方,鼓舞了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精神基础


敌后战场:

1.策略:《论持久战》,必须通过持久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2.战术: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战略上相配合

3.沦陷区:领导沦陷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

4.百团大战 (1940.8)

目的:粉碎日军囚笼政策

概括:1940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

意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打破日军囚笼政策,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5.路线:坚持团结抗战

原因: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增长

应对:1.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2.政治上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 3.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6.抗日根据地建设

政治:

1.精兵简政,提升军队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增加生产

2.三三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经济:

1.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度过严重经济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双减双交政策

思想:

1.延安整风运动(1941.5-1945.4)

目的:加强党的政治与思想建设,争取抗战与中国革命的胜利

意义:提高党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全党政治,思想,组织达到空前团结与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45.4-1945.6,中共七大

目的:系统总结中国革命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内容:1.毛泽东在会议上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 2.提出党的政治路线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主要指导思想

意义: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使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上达到空前团结


总结

战略防御

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

抗战情形: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敌后战场:持久战,根据地建设


战略相持

日本:灭亡中国

抗战情形:汪精卫投敌,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正面战场:皖南事变,长沙会战,英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建设


战略反攻

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

抗战情形:国民党消极抗日,共产党由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

正面战场:豫湘桂战役惨败

敌后战场:中共七大


日本的罪行:

1.三光政策

2.治安强化运动,疯狂扫荡

3.细菌战

4.731部队

5.慰安妇制度,祸害妇女超20万

6.南京大屠杀超30万

7.残忍伤害超1万战虏

8.篡改日军侵华史!!!

(这个真的不能忍)


国内国际

1.两个战场与两条战线,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2.全民族抗战,包括海外华侨

3.形势:

1941.6.22 苏德

1941.12.7 太平洋

1942 《联合国家宣言》

1943 《开罗宣言》

中国贡献:兵力,协助,谋划,指挥

外交胜利:废除旧约立新约



1945

5月德国投降

8月6号,8月9号,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8月8号苏联对日本宣战

8月15号日本投降

9月2号举行投降仪式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1.维护世界和平伟大事业产生重大影响,重新确立世界大国地位

2.使中国人民赢得爱好和平的人的尊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5.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原因:

1.根本: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2.中国共产党及领导军队在敌后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军的对抗

4.爱国华侨与国际进步力量支持

5.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6.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与对日本的打击

7.苏联的红军对日本武力威胁

8.世界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方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战争特点:

1.民族性,全民族抗战

2.双重性,反法西斯与民族解放

3.两个战场并存

4.中共中央中流砥柱作用

5.以弱胜强

6.持久性,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

7.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自觉承担起建立和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重任

2.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3.是坚持抗战与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对中国现代化影响

1.打断中国原有的工业化进程

2.国民党建立了一党专治,增加中国的民主建设难度

3.为中国民主制度发展提供客观条件

4.改变西部工业落后状况

5.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物质生活,为土改做了准备

6.唤醒全体民族意识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速记之抗日战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