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Your Money or Your Life》1
第一章 赚钱让你快乐吗?花钱令你满足吗
STEP1:坦然接受过去
1.理论/现状
Q:工作代表身份地位吗?
我们日常交往中难免品评比较职业
Q:你幸福吗?
根据一项调查,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在幸福感上并无差别,无论收入高低都表示需要“更多”才能感到幸福。大多数人习惯性地感到不快乐。
Q:更多就会更好吗?
人们普遍相信“更多就会更好”的消费谬论。进而把自己的职场生活建立在这个谬论上。我们希望拥有更多的财产、威望、尊重,然而我们并未变的心满意足,我们的现状是拥有的越多,想要的就越多,对现状就越不满。
如果认同“更多就会更好”,那么拥有的就永远不够多,也永远都不会变好。这是一个谬论。
这个谬误反映了我们关于财务的信念模式:
我们常常在心情不好时、想庆祝时、觉得生活必须增添些内容时,买东西。
我们学会了在头脑、内心或灵魂发出失衡信号时谋求外在的解决办法,试图用物质层面的消费来满足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
WHY?
满足感曲线——通过原点,对称轴X=a,a>0,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X轴——消费金额
Y轴——满足感
在生命的前期,我们通过物质(食物、玩具、房车)一步步提高生活质量(生存、舒适、奢华),建立起“满足∝金钱”的理念,同时满足感获得的阈值也越来越高。
但在接近抛物线顶点时,曲线也越来越平缓。直到我们逐渐意识到开始进入X>a的阶段,满足感反比与金钱。
曲线的顶点:足够的状态——最大限度满足感所在的点
什么是足够的状态:有足够的必需品供生存,有足够美好的享受带来舒适和愉悦,甚至有小小的“奢华”;没有任何额外的东西让我们分散精力,没有任何东西是购买后一直闲置不用但还在为它还账单的。
废物:越过足够点,满足感开始下滑后的东西是什么?——废物。
对我来说多余的东西。
属于我,但没有用,占据空间。
废物并不局限于“物质”,还包括无意义的活动——应酬、晚上长时间的看手机、无计划的奔波。他们对生活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待办事项上始终未完成的任务与堆在杂物间等待被整理的物品一样都是废物。
怎么产生的?
通过“更多就会更好”的信念进入我们生活的。源自物质主义,源自我们从外在所有物寻求内在满足感。源自幼时通过外在物缓解不适感的经历。源自无意识的习惯——逢见必买。
行动指南:
来场大扫除,形成个人对于废物的界定。通过审视自己积累的一切、挣到的一切、花掉的一切以及浪费了多少生命能量,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2.行动
STEP1:坦然接受过去,分两步
2.1算出一生到目前为止已经挣了多少钱
意义:
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挣了多少钱,所以也搞不清楚这辈子能挣多少钱。
根除错误认知“我挣不到大钱”,或者“不必担心,钱总会有的”。很多人严重低估自己挣到的钱。
能够以清晰的头脑,怀着对自己赚钱能力的信心开始着手执行计划。
看清过去的关于金钱的扭曲的认知并释怀。
心态:不羞愧,不责怪
这个步骤可能会让人产生羞愧的感觉。
在改变有害行为时,反责与分辨是有区别的。反责产生羞愧情绪,分辨则是厘清事实与谎言。沉浸在羞愧情绪中会拖慢迈向财务自由的进度,让人灰心停滞。
净值不等于自我价值,不要画等号。
务必保证准确性
使自己的计算尽量精确。
2.2制作个人资产负债表,算出净值
流动资产
手头现金、活期储蓄、定期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
固定资产
房产车子
物品,逐项列出所有价值1$以上的东西,杜绝“它不值钱”的主观评判
凡是可变现的物品都要列出,不要忽视杂物。不要因羞愧、悲伤等情绪停止估价。没有发挥价值的废物可以通过二手交易实现它的价值(finally!)
负债
需要用金钱、贷品、服务偿还的。
净值
资产-负债得到
注意:这其中没有统计非物质资产,教育、技能学习、请大家吃饭换来的社会关系等。
意义
可以客观选择是否要变卖废物以变现
丢弃“可能哪天会用到”的废物,减轻精神和心理的负担

第二章 为钱卖命,谋生还是求死?
STEP2:追踪生命能量
1.理论
1.我们对金钱的认识
物质层面:纸片、金属片、磁卡。每日支出、银行账目、投资。
心理层面:担忧与渴望。
文化层面:更多就会更好,赢家与输家,私有财产,奖与惩
生命能量层面:用金钱换取的东西我们对金钱的认识
前三个层次真实、重要。但最后一个层面是重点。
要清晰认识到:金钱并没有我们赋予它的任何意义,也不等于金融体系中的严峻事实,它是我们用生命能量换取的东西。金钱是没有意义的,时间是所有意义和价值所在。
钱是用生命能量换取的东西。生命中用一些时光去换取金钱,用一些时间爱护家人、运动。
对于身边的物品,我们要搞清楚,我投入多少生命能量换取这个物品?
2.金钱游戏
金钱像流水,并在流动的过程中滋养生命。流过时我们欢欣,流走时我们苦恼。审视金钱在我们生命中的作用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体验更加丰富。感知金钱的流动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
金钱是一种游戏,我们必须遵守规则。我们在金钱游戏中移动、生活、存在,人人都争先恐后的谋取金钱,我们都意识到自己是如何依赖金钱,金钱给生命带来能量,生活若没有金钱我们会停滞。
游戏规则
我们关于金钱的臆断其实是游戏设计的一部分。比如“谁临死时拥有的消遣品多,谁就赢了”。
我们也是游戏的一部分,这个游戏要靠玩家的参与来维系,假如玩家失去兴趣,那么游戏就崩溃了——这让我们惊恐。
金钱游戏中有坏蛋,他们督促我们老老实实玩游戏,它们是通货膨胀、生活成本、经济衰退、经济萧条。
我们被教育为经济指标与个人利害挂钩。金钱也在玩弄我们,百货公司、购物网站的宗旨都是抓取我们注意力和我们的钱。它利用我们的不安全感和渴望。
游戏中的自主选择
一旦意识到金钱是游戏,我们就能有意识的选择什么时候用金钱玩游戏,什么时候用其他货币——爱情、技能、知识、劳动。
询问自己:那件商品值得我们付出生命能量吗?
我们在金钱游戏中的获胜,并不是指拥有最多的身外之物,而是指拥有需要的、毫无多余的,并且能够随心所欲的停止玩这场游戏。【可控的】
一旦理解金钱和生命能量的转换关系,我就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和优化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和生命。
3.生命能量
金钱的定义很重要,在我们的实际体验中,生命能量要比金钱真切。金钱没有内在真实性,生命能量却有。生命能量是数量有限且不可失而复得的,我们如何使用它,体现了我们所拥有的时间的意义和目的。
生命能量除了能够换取金钱,还可以派上其他用场:
处理与自我的关系
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创意表达
社会作贡献
实现内心的宁静
4.财务自由
物质层面
在大多数人的设想中,是遥不可及的白日梦,意味着取之不尽的财富。
富有只存在于同他人和他物的比较之中,关于“更多”的谬误前面已经讨论过。
心理层面
只有当我们对自己与金钱的关系负起个人责任时,真正的财务自由的第一个定义才会显现。
财务自由与财富无关,它是指体验到的自己所拥有的已经足够且有富余。此处的足够是满足感顶点的概念,是可以量化的,是可以给出合适的定义的。
做到这一点,就绝不会买不想要或者不需要的东西,情感不会再与经济状况挂钩,不会时刻计算着还有几天发工资,贷款要什么时候偿还。不会在心里算计着要掏多少钱应对生活的难题和挑战。
一旦实现财务自由,金钱在生活中的作用就由你来决定,而不是由你所处的环境决定。
2.行动
STEP2:活在当下——追踪你的生命能量
2.1计算维持职业实际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计算实际时薪
考虑所有与职业挣钱直接相关的生命能量的使用途径,以及实际相关的开销。
厌恶工作而带来的花销(心理建设、购物疗法)、为避免家务花费时间而花费的钱、以及职业要求的汽车服装等代价。
通勤
服装购置:衣物、配饰、化妆品
餐饮:食堂、排队、咖啡、由于太忙而带来的外卖就餐费用
减压:娱乐消遣用品、吐槽同事花费的时间
逃避型娱乐:为了缓解工作负面情绪而开展的娱乐
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工作压力必然会造成健康的损害,不是很好量化
其他费用:请人帮忙打扫卫生,参加社交以建立人脉,为提升技能而购买的书籍
每小时的生命能量的售价比想象中低很多,下次再想买东西的时候换算成生命能量,考虑是否原因花费生命能量换取物品。
意义
从实际收入的角度现实地评估当前和未来的就业。
来了解有多少开支是工作所导致的,进而尽量减免相应的开销。
2.2追踪记录生活中进进出出的每一分钱
厘清个人与金钱的关系的决心在这一步会得到真正的考验。
不与评判,但多加辨别。辨别花销的必要性,哪些花销令人有成就感,哪些不必要甚至浪费。

第三章 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STEP3:月度表
前两步只是强迫性的清点,第三步开始要开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
1.理论
预算
预算是以收入为基准的,能帮助规划支出。但是预算只是规划工具,本书则是帮助认清何时到达足够点的工具。关注个人的独特性,而非按照标准化的建议执行。
方法内核
本方法不制定支出计划,而是通过观察自己如何消耗生命能量,揭示个人与金钱的关系,发现自己独有的模式。
识别并遵循内在信号,而不是外部的劝诫或习惯性欲望。
观察和调整长期的消费模式,而不是规范自己短期内的花钱方式。
基于自觉性、满足感和抉择,而不是基于预算或刻意受苦。
2.行动
2.1类别
确立每一笔支出的类别,可能会包含以下几类:
食物:自己/招待客人,做饭/餐馆/外卖
住房:房贷、租金、水电、抵押等
衣着:日常、工作、娱乐
交通:通勤、为了面子的轿车、车险
电子产品:电子设备、话费
娱乐:设备升级、网站会员、电影、游乐场
优化类别:可以省下来的开销
不要为“特殊开支”找借口,每个月都会有特殊开支,特殊开支是源源不断的
区分工作有关的开支与其他开支
注意:
通过完成月度表,不断优化支出分类,发现自己在每个类别上消耗的金钱规律
在内心生成一幅独特的、流动的消费图画
2.2结算
月初金额+月内进账-月度开销=月底金额
核对计算结果与实际月底金额,计算差额
让钱变的真切(可视化)
计算得到的数字与生命体验没有直接的关联,我们可以把金钱转换为生命能量,假使时薪为10,则80的物品需要消耗掉8h的生命时光,这将是一天的工作时间。这将揭示生活方式的真正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