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祺三年烧亏20亿,自动驾驶能否撑起上市路?

2023-08-30 22:04 作者:飞瞰财金  | 我要投稿

“今年的订单比疫情期间还少。”8月27日,广州一位如祺出行司机表示,“去年一天能跑600,700块,今年一天跑10个小时只能跑500多。”

该司机的遭遇并非特例,背后原因是网约车运力的猛增和平台之间激烈的价格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祺出行决定冲刺港股IPO。

8月17日,广州宸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祺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开启上市冲刺。招股书显示,创立三年半,如祺出行实现了网约车订单量和交易额的快速成长,但用熟悉的“互联网思维”和打法,公司合计亏损近20亿元。如祺业务高度集中于以广州为主的大湾区市场,除资金外还面临城市拓展的重重压力。

如祺上市选择主打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概念,但短期之内,Robotaxi的梦想还照不进现实。

三年半亏损近20亿元

如祺出行由广汽集团和腾讯及滴滴等联合投资9亿元人民币于2019年3月创立,于2022年4月及2023年8月分别完成10亿元A轮及8.42亿元B轮融资,引入广州产投集团、小马智行、合肥国轩等众多产业和金融资本。

最初,如祺出行依靠滴滴平台的导流和“1元乘车”推广策略,在市场站稳脚跟,并逐渐将业务范围由广州扩展至茂名、佛山、东莞等大湾区其他城市。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如祺出行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数为2160万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2022年12月31日,如祺出行在大湾区用户渗透率超30%,市占率排名第二。


财务数据方面,如祺出行2020年、2021年、2022年、收入分别为4.039亿元、10.13亿元、13.68亿元,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这是以持续的“烧钱”为代价换来的,三年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99亿元、-6.84亿元、-6.26亿元。

2023年上半年,如祺出行在实现9.12亿营收的同时,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净利润为-3.45亿元。成立三年半以来,如祺出行的亏损额合计达19.54亿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如祺出行总资产6.5亿,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亿,总负债却高达18.2亿,处于深度资不抵债状态。

对于需要持续烧钱的如祺出行来说,尽管完成最新一轮融资还不到一个月,仍然急需新的资金注入,这也构成了其港股上市的最大动力。

核心市场遭遇挑战

相对于大多数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的优势在于其服务品质。由于对司机从资质到服务的严格要求,如祺出行在用户中保有相当不错的口碑。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网约车平台订单合规率排名中,如祺出行也多次名列第一。

凭借过去几年的大力推广,如祺出行在其核心市场大湾区的市占率来到4.8%,但距离滴滴的57.2%差距天大,而相对紧随其后的曹操出行、T3出行等也仅有0.3和1.1个百分点的优势。


在网约车市场上,价格和活跃司机数量还是主导客户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品质目前还很难称得上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第三方聚合平台高德打车在市场上掀起猛烈的价格攻势,一方面凭借一口价等优惠措施抢用户,一方面通过低门槛吸引中小网约车服务商入驻,对以滴滴、如祺出行为代表的出行平台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同时,2023年大量灵活就业人员涌入网约车行业,造成网约车运力的饱和及司机收入的下降。

以如祺出行的大本营广州为例,据《广州市出租汽车行业2023年上半年度市场运行监测指标信息发布报告》,截至2023年6月底,广州市共有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多达110家,有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158521张,较2022年12月底增加26571张;有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243213张,较2022年12月底增加33496张。两项半年分别猛增20%和16%。这还不算没有取得“双证”的车辆和司机。

但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等原因,网约车市场规模却不见增长。上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网约车订单量环比不但没有增加。反倒下降3%。仅不到50%的网约车日均订单量≥10单。

“僧多粥少”导致司机吃不饱。飞瞰财金小编近日访问了多个如祺出行司机,大多表示“搵食艰难”:司机租赁如祺的车每月租金等费用接近4000元,每笔订单平台抽佣30%,加上订单变少,举步维艰。

一位如祺出行司机感叹:“今年的确艰难。好多人觉得网约车比较容易做,太多人进入这个行业了,干一个净赚五六千都难,不如打工的。”

走出大湾区不易

据招股书,如祺出行目前进入了21个城市,其中核心城市9个,大部分位于大湾区。2023年上半年,大湾区的交易额占到了如祺出行服务总交易额的96.6%。

如祺出行并未公布在单个城市的市场份额,根据飞瞰财金小编向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的用户了解,如祺出行在其他城市的品牌认知度远远不如其核心市场广州。

按照如祺出行的规划,未来计划进入更多城市,其上市募资额的20%也将被用于扩大用户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增加市场份额。

但不同于在其大本营广州和大湾区其他城市,如祺出行想要跨地域扩张并不容易。

首先是不具备天时地利。目前,国内网约车市场运力已接近饱和。今年7月,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宣布暂停受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相关业务。此前深圳、长沙、济南、东莞、温州、三亚也纷纷发出“运力饱和”的风险警告,多地出现司机多、乘客少的情况,订单成为稀缺资源。

其次,如祺出行的品质保障有赖于自有车队,但不像高德、美团等自带流量入口,如祺出行在市场开拓期有赖于外部平台导流和地推等营销,其重资产模式并不支持大举快速扩张,扩张就意味着烧钱买流量。

招股书风险提示也明确:“倘我们无法高效扩张至其他城市及地区,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Robotaxi前景难料

如果仅仅是网约车,故事已经不够“性感”,此次冲击港股IPO,如祺出行把重点放在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概念上。

2022年10月,如祺出行在广州发布有人驾驶的车和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的混合运营。今年4月,如祺出行取得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资质,如祺自有的Robotaxi车队已经在广州南沙上线服务。

招股书显示,此次港股上市如祺拟将约40%的募资额将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的研发,称如祺出行将在国际范围内,持续拓展网约车和Robotaxi的出行服务市场版图。

目前,在车流量相对较少、路况相对较好的广州市南沙区,用户有可能打到如祺出行的Robotaxi,但数量并不多,只是小范围试水。根据飞瞰财金小编的走访,如祺司机和乘客普遍对Robotaxi表示疑虑。

招股书显示,目前司机服务费仍然占到如祺出行总收入的86.1%,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如祺希望Robotaxi能够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招股书援引弗斯特沙利文的分析称,Robotaxi的单公里成本将在2026年前后追平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

不过,且不说上述预测过于乐观,在成本上追平传统模式,距离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仍然有赖从宏观政策、用户接受度到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度、责任认定规范等的一系列改变。

并且,包括车企、互联网企业、网约车平台都在扎堆无人驾驶,角逐也同样激烈,依托“自研+广汽研究院+文远知行”的如祺出行,能否在无人驾驶商业化上杀出一条血路?我们拭目以待。

飞瞰财金



穿透商业迷雾,解读公司价值

如祺三年烧亏20亿,自动驾驶能否撑起上市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