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史论:伏尔泰认为西方没有历史
最近我发现为什么总喜欢把500年前(按:1250年),不管是在北欧,在德国,还是在法国,还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写字。"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中世纪以前整个欧洲没人会写字,为什么?因为那时欧洲白皮还是食毛茹血,游荡草野,游猎为生,说着吧里扒拉的鸟语的蛮族。既没有文字也没有文明。伏尔泰也认为西方无历史。那么真相是什么?
随着这个言论愈发被大众所知,居然推出以下结论:
那么法国人是否这样认为?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评价伏尔泰:他不仅是一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路易十六:是泰戈尔和卢梭摧毁了法国(指波旁王朝)。伏尔泰至今安葬在先贤祠,要知道试图用笔完成拿破仑事业的巴尔扎克尚且没有资格进入。所以这种说法是空穴来风。 回归正题,伏尔泰是否说过欧洲历史是假的?伏尔泰的原话是:“所有人的良知将告诉他们,在我们这个国家,实际上没有历史,没有为数众多的、丰富多彩的事件来给我们思想家和评论家留下义务,并为青年人的榜样和监管提供材料。”(原文法语:"La conscience de tous leur dira, que dans notre pays il n'y a point d'histoires, que point d'évènemens nombreux et divers ne laissent d'obligation aux philosophe et aux commentateurs, d'exemple et de règle à la jeunesse.") 这是伏尔泰在《历史论》这部著作中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与古代和东方国家相比,欧洲的历史相对较为简短,他认为欧洲的大部分历史都是“迷雾的”,“国家较小,时间较短,因此事件发生较少,无法形成传统和文化积淀。” 因此他认为,与中国、印度、波斯等较为古老的文明古国相比较,欧洲一直处在由无知到知道、由迷雾到清晰的逐渐认识和塑造自己的历史之中,因此在欧洲,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神。 伏尔泰认为古代欧洲封建时代的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著作只记述了很多历史事实,没有详细的内容,而且主要写的都是君主、朝臣、教会、将领和战争,而且还有一些神话性质的历史。在他看来,一个历史学家撰写历史,不仅限于政治史和军事史,还应包括更加广泛的内容。 伏尔泰在谈论中国人时,不能不根据中国人自己的历史。理由如下:他们的历史已由我们那些热衷于互相诘难的各个教派——多明我会、耶稣会、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圣公会教派——的旅行者们所一致证实。不容置疑,中华帝国是在4000多年前建立的。那些在杜卡利戎时代的大洪水和法埃通从天而降的神话中保存下来而又以讹传讹的有关地球的变迁、大洪水、大火灾等等故事,这个古老民族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的气候使中国免受这些灾害,也使中国从未发生过曾经多次蔓延非洲、亚洲和欧洲的黑热病。 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正如我们在另一个地方曾经说过的:中国人把天上的历史同地上的历史结合起来了。在所有民族中,只有他们始终以日蚀月蚀、行星会合来标志年代:我们的天文学家核对了他们的计算,惊奇地发现这些计算差不多都准确无误。其他民族虚构寓意神话,而中国人则手中拿着毛笔和测天仪撰写他们的历史,其朴实无华,在亚洲其他地方尚无先例。 中国各朝皇帝的治政史都由当代人撰写,其编写方法毫无差别,编年史没有互相矛盾之处。他们与其他民族特别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史书中从未提到某个宗教团体曾经左右他们的法律。 所以综上所述,伏尔泰并不是认为欧洲无文明,而是认为相较东方缺失文化底蕴,历史相较于东方可靠性不足。
以上文物足以证明欧洲有历史。那么,伏尔泰反对的到底是什么?是基督教话语权体系下的历史。 伏尔泰的作品《风俗论》打破了此前撰写历史的固定形式,成为了文化史写作的代表史。反对神学历史观方面,伏尔泰首先反对的是天主教对人民的欺凌和迫害。他认为在西方的传统历史观念中,往往会向读者传递一个教权至上的观念,而事实上,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当人们打开历史文献的时候,大量充斥眼球的都是君王、将领和贵族们的事迹,所涉及到的方面也无外乎政治、战争、宗教等。因此伏尔泰认为,历史不光是包括以上这些方面,还应囊括文化史。他同时强调了人的精神和理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认为理性对于人类,对于历史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封建主义君主制和教会的压迫性统治,会让人们的理性发展得到禁锢。 伏尔泰在启蒙运动时期借助中国古典文化来为自己的理论找出依据,其中儒家文化成为首选。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他本人推崇孔子的“倡导仁义礼智信”理念,赞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等言辞,认为这才是人类幸福的导向。就这样,相差两千多年的两个人有了精神上的契合。伏尔泰认为世界上如果有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那就是奉行孔子哲理和律法的时代。 当时的法国正在为走什么道路而迷茫.伏尔泰即是君主立宪的支持者,主站君主德治.孔子的主张正好与他相契合。更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锋人物,崇尚信仰自由和民主,他的思想和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有共同之处,不信奉神怪,而且认为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对于规范封建秩序,对于信仰自由什么的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启蒙运动是一次东西文化交流,200年后它将以同样出现在东方。伪史论者想当然的认为伏尔泰认为西方没有文明,更有极端者臆想于万物起源于中国。伪史论本质是话语权争夺,西方中心论是人类全球化历史上不容忽视的事实存在,对它的批评和反思本质上也是一种进步,但如果只是把历史当做话语权的争夺,弘扬东方中心论,那么,一切都将是伪史。东方中心论的本质就是另一种西方中心论,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围绕“中心论”的困惑 _学术前沿_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22/0801/653007.shtml 最后,以伏尔泰的一句名言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