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出海?请拿好这把“金钥匙”!SAP和中国企业“组团”走出去

2023-03-23 13:34 作者:ITtimes  | 我要投稿

作者:郝俊慧 来源:IT时报

深圳的春天,永远不缺激情和故事。

自31年前“与春天约会”之后,这片中国创新创业的热土,诞生了无数企业拼搏奋斗、实现梦想的故事。如今,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更多企业悄然而动。它们将目光投向远方,续写跨越山海的新故事。

同样在31年前,SAP进入中国。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这家来自德国的全球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和中国企业的成长,更见证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直至引领全球。


由此,不难理解,SAP为何将2023年的第一场线下重磅会议——出海高峰论坛放至深圳。短短一天会期内,两位“同龄人”吸引了中国广核集团、海信集团、安东石油、中联重科、迈瑞、万孚生物等来自不同领域的十余家中国企业,讲述他们如何在SAP陪伴下“走出去”的历程。

“后疫情时代,许多人谈及出海,都在讲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但我更想谈的是机会,”论坛上,SAP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并呈现出新的趋势:国有企业依然是主力军,但民营企业出海速度正在加速,截至2020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者中,非国有企业占比达 53.7%,新型专精特新企业对出海也很上心,45%的独角兽企业认为海外拓展至关重要,“甚至有的企业从成立那天开始,目标就是出海,99%以上的业务都在海外。”


峰会当日,SAP发布“出海金钥匙计划”,分别从云、生态、管理三方面赋能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实现“双循环”和全球化发展。


风高浪急 合规成企业出海生命线

随着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各地政府与企业纷纷出海“抢滩”境外市场,中国企业出海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浪潮。据《埃森哲2022中国企业国际化调研》报告显示, 多重因素正在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出海步伐,95%受访的中国出海企业认为自己未来3年海外业务的增长可以超过5%。

然而,海面风高浪急、暗流涌动,面对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中国企业新一轮的全球化,需要思考新的语境。

“安全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第一课。”多位被访者告诉《IT时报》记者,在频发的出海企业被当地处罚事件以及全球趋严的数据安全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下,企业在布局出海之前,开始将安全合规列入最高优先级事项,政策合规和IT系统的安全,甚至可能决定企业的命脉。

“合规”一词也多次出现在黄陈宏的演讲中。“税务政策、财务政策、贸易政策、数据合规政策等等对中国出海企业而言都是挑战,恰恰在这些方面,国内企业的人才储备比较缺乏,”黄陈宏以欧洲市场举例,已经实施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即将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又称“碳关税”),都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必须要迈过的门槛,“很多内地企业在国内风生水起,但一出国门‘举目无亲’,怎么办?SAP可以帮你,我们希望通过‘一站式’解决方案,至少你不用担心IT、系统、合规的问题,可以集中精力发展业务。”

深圳傲雷是一家“ALL IN 出海”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借助RISE with SAP(ERP云)进一步提升了全球化运营能力,实现了敏捷的财务洞察、供应链协同。作为高端LED移动照明产品垂直领域的隐形冠军,傲雷99%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其中30%的销量来自亚马逊。2021年亚马逊关了很多店铺,傲雷一家店铺都没被关,CFO王支建认为,秘诀就在于“合规”,“你只要是合规了,不管哪个国家卖家都没问题。”

据了解,SAP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支机构,可以及时在全球系统中更新各地政策,确保客户能够实时遵守不断变化的法规,同时在全球建有57个数据中心(包括中国在内),从而确保境内境外数据双合规,整个合规风控解决方案包括财务、税务、劳务、数据、知识产权、ESG披露等多个维度。


以链织网 从“产品出海”走向“品牌出海”

如果说“安全合规”确保了出海企业的生存,那么,品牌全球化,意味着出海企业真正成长为世界公司。

“中国第一,世界第二”,2022年世界杯揭幕战上,海信的这句广告语“火”了。截至目前,海信电视出货量仅次于三星,全球排名第二。

中国企业正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出海”,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2023年全球品牌价值百强显示,中国有21个品牌上榜(含中国台湾1个),仅次于美国。

然而,品牌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拥有全球市场,更考验着中国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布局。

“中国企业出海走到第四个阶段——全球化运营时,需要实现全球整合运营和管控,融入全球产业链生态和协同体系。”黄陈宏指出,出口贸易、海外营销、海外运营、全球化运营是出海企业常见的四个阶段,最终企业需要搭建一个合规可控的全球数字化运营底座,一方面通过“管理上云”,真正实现全球业务在云上的管理创新和快速反应,另一方面,在保证全球范围内合规的前提下,“以链织网”,汇聚全球资源,实现产业链生态协同。

仍以海信为例。2022年,海信海外收入为757亿元,海外收入占比41%,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3%,目前海信在全球拥有55个海外业务机构、29个制造基地和22个研发中心,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信全球化一路“狂飙”的背后,是一张稳健、敏捷的供应链网。“2012年,海信进入出海第三阶段——全面国际化阶段,提出高端出海三把斧—加强高端产品布局、新增海外研发中心、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力。海信不仅成立了北美研发中心、在南非建立了工业园区,同时通过赞助了世界杯、红牛F1等赛事加速品牌发展。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海信开始基于SAP的IBP(集成新一代供应链计划解决方案)打造全球供应链和网络能力。”一位SAP行业专家告诉《IT时报》记者,上线IBP之前,海信全球核心业务流程中的预测、要货、发货、交货每个节点都需要做多维度复杂的人工数据分析处理,然而由于市场环境不同,各地计划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分公司因预测准确率偏低导致库存资金占用及存货周转水平较高。 随着IBP一期项目的完成,海信全球供应网络的计划能力得以大幅提升,不同产品线预测准确率均有提升,其中一家分公司某个产品上线后的M-3加权平均预测准确率提升了16%。如今,二期项目已启动试点,通过对多个制造基地和仓库制定一致性的计划体系和协调,海信供应链实现了正确时间、正确的位置保持正确的库存。

IBP只是SAP为中国品牌全球化提供的方案之一。峰会当日发布了SAP“一站式”出海云解决方案包,以ERP云为核心,提供五大专有领域的全球化运营方案,包括合规风控、人才管理、产业链协同、营销管理、可持续发展,可以为中国出海企业构建全球“人财物碳” 一体化的数字化底座。


组团朋友圈 揭秘出海“盲盒”

尽管“出海”已成为大量中国企业口中的热词,但真正站在“海边”,每踏出一步,每新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企业而言,都像一次“开盲盒”:这里风土人情如何?消费习惯如何?工会重点关注哪些问题?财税政策和IT系统完全不兼容?……

王支建记得,傲雷刚进入美国市场时,便在销售税上踩了“大坑”,美国的销售税系统非常庞杂,50个州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税率,大概有2万多种,有一次搞线上营销活动时,由于与Vertax对接出了Bug,系统大概有三天不能支付,损失了50万美元,“很多经验要自己琢磨,走了很多弯路。” SAP则起到了一个标准输出和大脑的作用,帮助傲雷规避全球化管理运营的风险。

如果说,过去十年,中国出海企业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并购和投资,今后十年,学习如何管理将是中国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线。

因此,“如何为出海企业管理赋能”便成为SAP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帮助中国企业揭秘“盲盒”,SAP本次发布的“出海金钥匙计划”,首次将云平台赋能、生态合作伙伴赋能和管理赋能三件事放在一起,特别是最后一点——管理赋能,提出要打造出海企业社群交流平台。简单理解,便是打造一个中国出海企业的“朋友圈”,彼此之间交流实战经验、海外市场洞察,让先行者成为后来者的领路人。

“SAP在华有超过1.6万家客户,其中很多出海企业位列500强,经过多年在海外市场拼搏,这些企业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想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打造社区,让那些出海先锋企业分享最佳实践。同时通过年度鼎革奖评选,SAP也可以不断挖掘优秀的出海企业案例。”SAP公关总监张彤华告诉《IT时报》记者,SAP在全球各地都有生态合作伙伴,大家可以一起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服务和支撑。

“无论企业走到哪里,都能在SAP朋友圈里找到把这个事情做好的伙伴。”SAP中国区联席总经理王前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管理制度、不同的理念,这些多样性是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应该重视或者保留的东西,也是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的“财富”,但同时,全球化运营需要统一的平台和严格的标准,可以通过技术来帮助落地实现。

王前同时透露,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也在“出海”,不少鼎革奖的成功案例被作为中国经典信息化案例写进了《哈佛商业评论》,这也意味着国际管理学界开始对中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思考。


出海?请拿好这把“金钥匙”!SAP和中国企业“组团”走出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