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M8自行火炮

前文:霞飞炮塔+M113底盘:中国台湾的拼装轻型坦克、中国台湾的装甲车自制尝试—“万乘计划”
二战后,美国向民国提供了100辆M8自行火炮的军援,其中一部分M8撤至台湾。目前台湾仅存的三辆M8分别位于新竹县陆军湖口基地和桃园市中坜区龙冈及台南市官田区官田新训中心对外展览。

M8自行火炮是美国将M116 75毫米15.9倍径榴弹炮(二战称为M1/M1/M3 75毫米榴弹炮)安装在M7炮架上,外覆弧形炮盾;底盘是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该车将M5的炮塔替换为更大的铸造钢制敞篷炮塔,加大座圈直径;车体顶部的驾驶员舱门移到首上,取消了车体的.30机枪;然而这两个舱口尺寸很小,不能容纳乘员出舱,作为观察用,乘员还得从炮塔顶部离开。


该车的车长操纵炮塔后部的高射机枪,炮手在炮塔右侧,副驾驶/装填手在车体右侧。驾驶员和副驾驶都配备了潜望镜。
主炮弹药46发,11发存放在炮塔右后部,20发在炮塔左后部,9发在车体左侧,6发在驾驶员和副驾驶中间;弹药主要有M89白磷弹和M48高爆弹。M8在1942年9月开始生产,称为“ M8 Scott”。


性能:
重量:15.7吨
长度:4.98米(含防砂罩)
宽度:2.32米(含防砂罩)
高度:2.72米(含高射机枪)
乘员:车长、炮手、驾驶员和副驾驶/装填手
武器:
M116 75毫米15.9倍径榴弹炮,备弹46发;
12.7毫米M2HB重机枪,备弹400发
装甲:
车体:
正面:首上28.6毫米(法线倾斜45°,下面的倾角均按法线为准);首下44毫米;
侧面:前部到后部从28.6-25毫米;
后面:25毫米;
顶部:13毫米;
底部:前部到后部从13-9.5毫米
炮塔:
正面:炮盾38毫米,前部38毫米(0-63°);
侧面:25毫米(20°)
动力:2台凯迪拉克42系列直列6缸4冲程汽油机,3400转时输出220马力
功重比:14.02马力/吨
悬挂:VVSS
传动:双液压传动
变速箱:4前进挡1倒挡
燃油:340升
行程:公路160公里
离地间隙:360毫米
转向:方向盘,有差速器
最大公路速度:58公里/时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