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百戏”的看法

唐 陆羽 《茶经·五之煮》:“凡酌,置诸盌,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从沬至饽,从饽至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一个一盏茶汤从水到乳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水乳交融,会出现水乳交融奇观,一条,甚至多条水乳交融线随着外力的变化,时隐时现,构成一幅须臾散灭而随时出现的图案,产生汤纹水脉之茶变之变的汤花变幻现象。 这种一盏茶汤在外力作用下,使茶叶内含物某些物质在状态和形态上发生变化,是在茶汤的沬.…饽……花变化过程中汤纹水脉产生须臾散灭茶变之变的物理变化现象。 五代十国(公元891~979)时期,有陶谷(公元 970年前)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谓茶百戏”。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种茶汤汤花的变幻现象。 一盏茶汤的汤花变幻过程中,在某一阶段所展示的茶变之变。是依据饮茶方式改变而变化的,而一盏茶汤的汤花分别存在于三个不同品饮方式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唐代的煮茶法第二个时期,宋代的注点法第三个时期,明代的撮泡法 三个时期相互交错,相互补充,互为发展。而每个时期的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又留下了点滴印记。 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以唐代陆羽《茶经》为代表煮茶法所点化的茶汤汤花变幻。如: 1.元 稹:"碗转曲尘花"。 2.皎 然:"箸碗聚生花"。 3.王 维: "箸处是莲花"。 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是以赵佶《大观茶论》"注汤击拂"为代表的注点法所点化的茶汤汤花变幻。如: 1.吕愿中:"茗碗已惊浮雪浪"。 2.蔡 襄 :"独对炎晖看雪花"。 3.欧阳修 :"试目向空看乳花"。 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是以明代朱权《茶谱》"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撮泡法所点化的茶汤汤花变幻。 1.朱 权著《茶谱》,详细介绍撮泡之法:"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汤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候茶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头雨脚,分与啜瓯,置之竹架,童子捧献于前。" 历史上对一盏茶汤"汤花变幻"的现象,没有图案,专著留存,现代只能参考古籍有关记载,用现代的茶品和物理方法去恢复,还原一盏茶汤的变幻现象。 这种对"汤花变幻"现象,各个历史时期的叫法是不同的。 1,宋以前对"汤花变幻"现象叫茶百戏,乳妖等。 2,北宋时期这种玩茶饮茶方式进入宫廷士大夫阶层,对"汤花变幻"的说法比较文雅。诸如:琼花,乳花,雪花,没骨画等等,统称点茶。 3.南宋时期把"汤花变幻"过程中加入杂耍技巧,称之谓分茶。分茶记臷于«武林旧事»,收录于«中国百戏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