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知识点|小雁塔、佛光寺大殿

古建筑
名词解释
来源:《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王巍著
NO.01
小雁塔
亦称“荐福寺塔”。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东段南侧荐福寺内。创建于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献福寺(武则天时改名为“荐福寺")内。原为15级,约45米高,现存13级,约43.3米高,底边长11.38米。塔身平面为正方形,自下而上逐层内收,呈现出优美的弧形轮廓线。各层南北两面均开有半圆形拱门,塔内为空筒形结构,设有木梯。各层砖砌叠涩出檐,间以菱角牙子。塔壁不设柱额。塔基下设砖砌地宫。明清时曾进行数次大规模整修。
NO.02
佛光寺大殿
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佛光新村。寺内正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 年)。殿内唐代木构造、雕塑、壁画、题记被称为“四绝”。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殿阁型构架。梁架最上端使用三角形人字架。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殿内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35 尊。其中,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 33 尊。另有建殿施主宁公遇和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两尊塑像。墙壁上有唐代壁画 10 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体现出唐画风韵。大殿左右 4 根梁下有唐人墨书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殿前有唐大中十一年石幢。
考查院校:2012武汉大学、2020浙江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