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结构化面试真题预测:如何看待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

2023-03-03 09:33 作者:莺燕向露谈公考  | 我要投稿

我们来预测一道结构化面试真题。

这道预测题的主要命题思路是,从留守儿童手机瘾这一现象出发,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题目是一道社会现象题,期望考生能够给出背后原因的分析,以及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道题目难度中规中矩,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积累。

题目是:

有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情况常见。近七成留守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三分之一用来玩游戏,有网友称,留守儿童染上了手机瘾。对此,你怎么看?

建议大家作答思路为,分析问题成因-阐明危害-给出对策。

建议作答如下:


留守儿童染上“手机瘾”,既与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有关,又有家庭等多个因素影响,并非问题都出在孩子本身。

一方面,青少年这个阶段,自身价值观念尚未成熟,对于外界诱惑的抵抗力较弱,自控力尚缺,贪玩心理较重。因此本身在接触到较为新鲜的短视频和游戏之后,短视频和游戏提供的获得感和其中外界事物的具体表现,本身就是吸引青少年的重要因素。同时,短视频平台等的算法机制,也吸引青少年能够不断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另外,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在父母缺席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一般依赖于爷爷奶奶等祖辈老人进行看护。而老人们监护能力较弱,再加上乡村学校对于孩子的课后约束力有限,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情况。另外,由于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长,手机作为留守儿童娱乐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很多时候扮演着“伙伴”的角色。

留守儿童染上“手机瘾”,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长期沉迷于短视频、游戏等,孩子的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在视力、颈椎和腰椎等多方面会受到影响。同时,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另外来自短视频和游戏中的一些错误价值观念,会影响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进而耽误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走向歧途。

解决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并非是件简单直接的事,而是需要多方发力和协同。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家庭的家长,即便外出务工,也要注意时常跟孩子沟通,定期做好陪伴和通话。同时,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和村,可增加课余活动的频率,引导孩子们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或者课余兴趣小组,引入课外科学课程、兴趣课程等,充实课余生活,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另外,可以引入一些公益项目,培育儿童看护队伍。同时,应加强农村游乐和健身设施建设,推动儿童和青少年友好型村庄建设,提供更多儿童和青少年活动场地和活动空间。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短视频和游戏平台的指导和监管,推进防沉迷机制的同时,注重增加更多积极向上、适合儿童和青少年观看的内容。

最后,应坚持标本兼治。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产业振兴,引导更多年轻父母在当地就业、工作,解决陪伴孩子少的问题。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和精神生活,推动文化振兴,提供更多文化娱乐形式和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结构化面试真题预测:如何看待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