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记录 从消费故事到消费素材

迷恋数据库的青年面孔
从消费故事到消费素材
1994年,传奇性动画作品《新世纪福音战士》开播。片中女主角凌波丽成为最受欢迎的女性形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动漫作品中总爱设定一个和他类似的“无口系”少女。短发,沉默,眼睛受伤等典型的“凌波丽”元素被嫁接到各种各样的女性角色身上,这种把某个流行元素挖掘出来,组合到另一个角色身上的做法昭示着素材崇拜的兴起,成了日本虚拟偶像盛行的前兆--------比起角色是否符合故事背景以及叙述是否完整动人,新一代的消费者们更在意某些碎片化的素材和符号是否出现。
日本文化研究学者东号纪认为,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日本的动漫创作一直以讲故事为主,谁写的故事撰写得有趣味、有思想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谁就能赢得受众。然而,随着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发展,日本的动漫消费出现了由消费故事的“物语消费”向消费素材的“数据库消费”发展的趋势。受众可没有耐心仔细听完一个故事,去分析角色在其中的表现,更喜欢像在数据库中抽取数据一般选择那些一开始就特征明确,简单粗暴地用流行元素拼凑出来的角色。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是社会文化由精英主义走向大众主义的一个标志,也是动漫角色消费能够进入消费社会主流文化的根源。
/素材价值/
尽管素材主要论述了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特点,但其中内核和如今我国许多领域的发展现状有颇多相似之处。人们不再能沉下心来欣赏,品味一个有深度的故事,反而将注意力投射到那些典型素材、元素,如双马尾的造型、傲娇的性格。人们越来越习惯用这类标签去描述人物,用这类表面感知去判定事物价值几何与决定自身喜好。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究竟有何利弊?考生可就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同时也可将这个观点延伸至我们如今的文艺作品中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