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视频笔记1:《辩论(蒋昌建、姜丰)》

2023-04-21 04:22 作者:有趣的小小鱼  | 我要投稿

一、生活与辩论

1.   消除误解,辩论并非只是政治家的口若悬河,也不仅仅是谈判者的伶牙俐齿。

2.   在决定做一件事之前去想该不该去做,如何去做,这就是自我思辨的过程。

3.   说服他人去做或如何去做某一件事就是对他人的一次论辩过程。

4.   直接运用辩论的场合,常见的有学术争论、法庭诉讼、各种商业或者外交的谈判,各种说服工作甚至我们每天遇到的广告与推销中的论辩无形当中使你处于被说服的位置。

5.   辩论赛的魅力:

1)   辩题是社会热点问题

①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②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

③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不利;

④电脑能给人类带来福音/电脑不能给人类带来福音

⑤外来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   辩论是智慧的较量

3)   辩论赛是综合素质的展示

4)   双方辩题是由抽签决定的

双方抽取的辩题可能与自己现有的看法相异,但对于双方来说,以不同视角全面看待问题利大于弊。

二、辩论与辩论赛

1.   古代辩论思想:

辨,争彼也,辨胜,当也。——《墨子·经上说》

俱无胜是不辩也,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着,胜也。——《墨子·经下说》

2.   辩论的定义:

辩论就是人们对同一对象,持相互对立的立场,展开争论的过程。辩论往往是一个批驳谬误,探究真理的过程,真理越辩越明。

3.   辩论三要素:论题 立论者 驳论者

4.   辩论的分类:

1)   按辩论对象分:自辩/他辩

2)   按辩论方式分:书面辩/口头辩

3)   按辩论目的分:功利性辩论/非功利性辩论(竞技性辩论)

4)   按辩论人数分:个人辩论/团体辩论

个人辩论:林肯与道格拉斯就黑奴制度是否废除问题辩论

5.   主要辩论赛模式:

1)   林肯-道格拉斯辩论赛形式:

1.正方结构性发言

反方盘问

2.反方结构性发言

正方盘问

3.正方辩驳性发言

4.反方辩驳性发言

5.正方辩驳性发言

2)   新加坡辩论赛模式(四对四)

一、陈词阶段

1.正方、反方一辩陈词

2.正方、反方二辩陈词

3.正方、反方三辩陈词

二、自由辩论阶段

三、总结陈词阶段

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2.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3)   上海辩论赛新模式(三对三)

一、赛前双方教练作方案介绍

二、正式比赛分四个阶段

1.陈词阶段

正反双方一、二辩陈词

2.盘问阶段

双方辩手相互提问并作回答

3.自由辩论阶段

4.总结陈词阶段

反方三辩总结陈词

正方三辩总结陈词

三、辩论赛的组织

1.   有效运作的组委会

2.   找寻好的论题切入社会热点问题

1)   社会性和教化性的功能

2)   辩题的对等性、深度与广度

3.   选择适当的辩论模式

4.   组织邀请优秀的参赛队伍

参赛队伍水平相近,利于双方水平的发挥。

5.   公正的评判

1)   打分

2)   讲评

6.   素质优良的观众

用掌声与笑声为辩论营造良好的氛围

7.   参赛队伍的构成:

领队、教练、管理人员、正式辩手、候补辩手

1)   教练具备的素质

①广博的知识

②高尚的品格

③知人善任

④具有一定的辩论经验

2)   选拔辩手

通过演讲、个人辩论、团体辩论赛等方法评选优秀的队员

四、辩论的展开与要素

1.   辩论的展开

1)   起:一辩陈词(逻辑判断)

2)   承:二辩陈词(理论判断)、三辩陈词(事实判断)

3)   转:自由辩论

4)   合:四辩总结陈词(价值判断)

2.   辩论成功的要素

1)   辩风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是辩论赛顺利进行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雄辩家区别于诡辩家的标志之一。

2)   知识

3)   逻辑

4)   语言

5)   心理因素

3.   辩论赛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1)   同一原则

辩论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不能出现自相矛盾之语。

2)   平等原则

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对手,对待评委,对待观众,对待所以的工作人员

3)   充足理由原则

辩手使自己的主观立场与客观事实建立一个必然的联系。

4)   实事求是原则

双方辩论都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为理论和逻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辩题立场的逻辑分析

1.   辩题的类型:

1)   按逻辑分类:条件判断型辩题/非条件判断型辩题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条件判断型)

人类和平共处是可能实现的理想(非条件判断型)

2)   按判断性质分类:价值型判断辩题/事实型判断辩题

安乐死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价值型)

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事实型)

3)   按关系性质分:等同关系辩题/非等同关系辩题

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等同关系)

垃圾袋装化利大于弊(非等同关系)

2.   定义的逻辑方法

1)   内涵定义法

被定义的词所表述的概念

2)   外延定义法

表明被定义的词所包含的范围

内涵丰富外延小,易守不宜攻;内涵小外延大,易攻不宜守。

六、辩论的推理

1.   辩论推理的定义:

辩论的过程就是构造推论演绎的过程。

2.   辩论推理的方法:

1)   三段论

从一般到特殊

2)   归纳法(从前提推出结论)

从特殊到一般

完全归纳法:穷尽所有可能归纳出结论

不完全归纳法:尽量例举出各种现象,然后归纳出结论。

3)   类比法(举一反三)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比较,找出某些相同的属性,从而推出他们有其他相同的属性。

4)   例证法(从前提和结论提炼出因果关系)

从特殊到一般

5)   反证法

3.   对陈词的基本要求

1)   立场明确

2)   证据确凿

3)   叙述简洁明了

4)   逻辑关系层次分明

4.   论证的分类:人为证明/非人为证明

非人为证明:已经存在的无须辩论者创造的并直接使用的事实或材料。

人为证明:并不存在需要辩论者在辩论场上临时发挥创造出来的证明

5.   人为证明的分类:

1)   信誉证明

2)   情感证明

3)   逻辑证明

6.   因果关系的判断

1)   一因多果:抓主要结果

2)   一果多因:抓主要原因

3)   分清内因和外因

4)   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7.   关系的判断:

1)   关系具有时间性

2)   关系具有相对的状态性

3)   关系的时间变化性和空间变化性

4)   关系的模糊性

七、辩论的问与答

1.   提问技巧:

1)   两难提问法

上帝是否是万能的

提问:上帝能否造出自己举不起的石头

2)   陷阱提问法

华盛顿问偷马贼

提问:马的哪一只眼睛是瞎的

实际上马的眼睛并没有瞎

3)   反诘提问法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正因为人性本善,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提问:如果人性本善谁又会拿起屠刀呢

2.   答问技巧:

1)   设定条件回答法

国王问阿凡提河有多少桶水?

答:那要看您的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河一样大,那么就有一桶水,如果桶是河的一半,那么就有两桶水

2)   以问代答法

针对问题本身的迂回回答方式,其结果常常把问题又还给对方。

3)   模糊回答法

周恩来答外国记者问

4)   自问自答法

常用在总结陈词

八、辩论的反驳

1.   辩驳的定义:

辩是为本方的立论与论证进行辩护

驳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和论据,反击对方的进攻。

2.   反驳的分类:直接反驳、间接反驳

3.   根据辩题结构直接反驳的三种方法

1)   对论据进行反驳,确定对方论据的虚假性

2)   对辩论立场进行反驳

3)   抓住对方证明过程中违反逻辑推理原则进行反驳

4.   直接反驳的技巧:

1)   事实反驳

2)   揭露矛盾反驳

自相矛盾

理发师的悖论

爱迪生的“万能溶液”

“我正在说谎”

3)   引伸反驳

5.   间接反驳的技巧:

1)   归谬法

从对方的命题出发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否定这个命题本身。

2)   幽默反驳法

6.   反诡辩论

1)   常见的诡辩: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捏造论据、机械类比、以偏概全、人身攻击

2)   对诡辩的识别:

违反辩论原则:同一原则、平等原则、充足理由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揭露与客观事实相违背的地方

从论题、论据、论证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反驳

九、辩论的基本语言

1.   辩论赛语言的特点:

1)   多样性

2)   多元性

3)   交互性

4)   能动性

2.   辩论赛语言的艺术性:

1)   有利于信息沟通

2)   忠实于信息的传递

3)   语句长度和难度的关系

4)   把握好动态性、实时性

5)   有说服力、有震撼力

3.   辩论赛语言的基本要求:

1)   心中有对象:评委、观众、对方辩友

2)   口齿清晰,词能达意,言简意赅

3)   条理清晰,紧扣辩题,言而有序

4)   能辩善辩、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5)   语言的优化

4.   辩论赛语言要适应语境:

1)   语调抑扬顿挫,随内容而变化

2)   语速错落有致

3)   语音、语调、语速的把握应因人而异

4)   沉稳冷静

5.   基本语言分类

1)   辩论语言

2)   形体语言

姿态语言

面部表情

3)   静态语言

服饰语言

界语言

十、辩论的语言技巧

1.   幽默

1)   否定式幽默

2)   双关式幽默

3)   岔道式幽默

2.   情感辩论

十一、辩论的心理分析

1.   辩论赛的心理环境:天时、地利、人和

2.   对辩论态势的控制:

1)   攻防态势

2)   人心向背

3)   辩论发展趋势

3.   预期心理

1)   评委的预期心理

2)   观众的预期心理

3)   辩手的预期心理

十二、辩论的心理战术

1.   选择心理:在比赛过程中,不同人群对辩手发出的信息所采取的态度。

1)   评委的选择心理

2)   观众的选择心理

3)   辩手的选择心理

2.   接受说服心理

1)   评委的接受说服心理

2)   观众的接受说服心理

3)   辩手的接受说服心理

3.   建立在自信基础上的稳定心态

1)   我会辩

2)   我能辩

3)   我要辩

4.   心理调节

1)   赛前的心理调节(既兴奋又冷静)

2)   准备阶段的心理调节

3)   临上场前的心理调节

5.   整体配合的非心理因素

1)   辩手的分工

2)   现场应急处理协调

3)   盘问与自由辩论阶段的协调

6.   辩手的人格心理

十三、辩论方案的逻辑设计

1.   审题

2.   立论

3.   辩题与相应立场分析

第一,准确理解、合理诠释辩题与立场;

第二,做好关键词的分析与定义;

第三,建立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第四,分析正反双方立场的本质差异;

第五,设计底线

第六,分析对手可能采用的立论思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和重复立论的过程,直至得出合理地底线设计;

4.   因果关系

分析处理逻辑难点

十四、辩论方案的辩驳设计

1.   辩驳中知识的运用:

1)   核心理论知识

2)   基础理论知识

3)   相关理论知识

2.   辩驳中遵循的一些原则:

1)   全面准确的原则

2)   利己原则

3)   服从真理原则

3.   辩论事实材料的引用原则

1)   定位得当原则

2)   实事求是原则

3)   分析求证原则

4)   材料时空性原则

4.   问答、自由辩论的设计原则

1)   以我为主原则

2)   知己知彼原则

3)   灵活机动原则

4)   最佳方案原则

十五、赛前协调

1.   辩手的定位原则

1)   知识结构与学历层次搭配合理

2)   个性与性格特点搭配合理

3)   性别搭配合理

4)   心理状态稳定

2.   辩手位置特点

3.   辩手上场分工

4.   文字准备

5.   赛前心理调试

1)   对辩论方案的认知矛盾

2)   协调解决好人际矛盾

3)   辩论胜负与团体名誉之间的矛盾

4)   辩手与评委的矛盾

6.   模拟比赛

十六、思维能力的训练

1.   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1)   集体训练与个人训练的关系

2)   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

3)   长计划与短计划的关系

4)   人际协调

2.   基础知识

1)   逻辑的基础知识

2)   哲学的基础知识

3)   社会文化背景

4)   系统工程的思想

3.   核心知识

4.   相关领域知识

5.   知识补充方法

1)   专家讲授法

2)   阅读法

3)   讨论法

4)   演练法

十七、技巧训练

1.   逻辑基础训练

1)   定义

2)   因果分析

3)   构建推理逻辑框架

2.   问答训练

1)   一般问答训练

2)   有问必答训练

3)   综合问答训练

3.   辩护、反驳训练

4.   抓漏训练、堵漏训练

5.   语言基础训练

1)   口头表达训练

2)   书面表达训练

3)   语言表达训练

4)   高级语言训练

修辞

成语、典故的运用

幽默

5)   语言感情训练

十八、心理训练

1.   准确的定位

2.   配合技巧训练

1)   陈词阶段的配合

2)   问答阶段的衔接

3)   自由辩论阶段的配合

3.   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

1)   心理需求定位

2)   自我形象设计

3)   心理平衡

4.   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

1)   说服教育

2)   潜移默化

3)   情景模拟

十九、辩论赛赏析

辩论赛分析思路

1)   辩题类型逻辑分析

2)   双方立场界定

3)   论证的理论基础

4)   逻辑难点处理方法

5)   辩驳与攻防

6)   对全场辩论的概括

二十、辩论赛与社会

1.   辩论与演讲

2.   辩论与谈判

3.   法庭辩论

4.   公关、广告、宣传借助辩论的思想

5.   辩论与教育(思辨)

6.   辩论的魅力:追求理性、追求完美

7.   辩论赛与当代人才(竞争意识)

8.   辩论赛与校园文化(社会责任感)


视频笔记1:《辩论(蒋昌建、姜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