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过二注结构的经历与心得

我是一名毕业很多年的普通本科生,专业是计算机,阴差阳错进了检测单位,函授了个土木工程,想着提升一下自己,冲一下二注结构。
2021年9月,某宝买好了全套规范,B站上各种找教学视频,跟着学习。刚开始由于一点基础也没有,大学甚至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都没有这些课程,就连弯矩是什么都不知道。看了有些机构的二注教学视频,完全是为有设计经验备考的视频,讲的太快,根本不知道讲的什么,差点就要放弃。直到我发现了熊猫老师的教学视频,讲的真的很细、通俗易懂,太适合我这种小白了。10月和11月这段时间,自己找资料恶补了静定结构画弯矩、静定结构求内力,还有一些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惯性矩、截面模量。对于二注结构,感觉这些基本知识已经够用了。
2021年12月就报了熊猫老师的全程班,跟着熊猫老师学习,到22年5月,这段时间一直在学规范:混规、抗规、高规、钢标、地规、地处规、砌规。每堂课后如果课上有不懂的要去回看,不懂的就记在规范上。课后有对应的习题,尽量都消化掉,规范上也做上相应的笔记。这段时间也比较轻松的,跟着课程走就行,有时间就复习前面不好理解的。规范里最难理解的还是钢结构,很多名词不懂,还包括平面内和平面外。我是经常看下面这张图,慢慢在脑子里有轮廓了就很好理解了。

第二阶段22年5月至8月,这段时间跟着老师开始真题练习,张书上03-10年真题的专项练习。这一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刚开始真的就无从下手,什么题目都不会。这不要紧,你跟着老师的讲解回看把不懂的都记到规范上,直到弄懂为止。这个阶段应该是规范上记得最多的时候。就这样每天需要至少三个小时以上,周末五六个小时以上,消化以前的知识,做新习题。像我基础薄弱,等到老师做到钢结构专项习题的时候,我抽时间又把之前做的混凝土习题重新消化一遍,就这样做后面的习题也不忘复习前面的习题,这阶段真的挺累的,这段时间能坚持住基本成功一半了。
第三阶段22年9月和10月,这阶段主要就是整套的真题练习,按照考试时间,三个小时做一半试题,分两天完成一套,我一般隔个两三天做一次题目,刚开始做的几套也只有50分左右。不做题目的时候跟着老师的讲解消化,规范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记在规范上,有空就看之前的习题。就这样,做到一半成套真题的时候,差不多规范上的知识点都有涉及到了。10月份我记得16、17、18、19年真题的时候都能得到70分以上。
临近考试的一两个礼拜,就看看自己做错的真题。有些特别难得知识点实在不懂就不用再去纠结了,像钢结构的格构柱最后我都没搞懂。不用焦虑,轻轻松松等着上考场。
11月6日考试中,遇到没见过的新题型或者自己不熟练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去,把一眼就会做的提前做,最后有时间再做难题。像22年的上午题:第一题的荷载组合,自己不熟悉,怕算错,直接跳过;温度效应对弯矩、轴力的影响不清楚,跳过;钢结构耳板,没见过,跳过。光没做的就有4题,但是最后我上午得了40分。所以把容易的做对就行了。下午题也是一样,前面地基的题目很难,就先做了高层的题目,把相对简单的题目做对。
最后出成绩40+36,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说达到了预期。这里真的很感谢熊猫老师,感谢老师这一年的教导!
——icy
2023年2月24日
熊猫点评:
icy同学也是直播间的常客,计算机专业跨考结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说,icy同学通过考试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我的作用只是领他入了门,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与应用,他所付出的努力一定是巨大的。
看到icy同学的心得里,贴了一张钢结构厂房的图,我也有颇多的感触,上次讲厂房平面内外的时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今年还会讲,以后估计还会年复一年的重复下去。但当想到课堂上熟悉的学员渐渐离去、奔赴自己人生的下一阶段,不禁有些物是人非的黯然神伤。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幸能与大家在生命的某一个阶段里结伴而行,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