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晚清碎影04】相关文章翻译-1(王采苹)

2023-03-26 00:51 作者:中外禔福  | 我要投稿

导语

      王采苹是串起本期视频文案的主角。在撰写文案的时候,由于主要的参考文献《张门才女》已经将描述或是想象出了很多场景,我们一度感到不知如何下笔。于是,有小伙伴提出了直接去看原始的诗文。悄悄透露一下,这位小伙伴中学时还非常讨厌文言文(笑)。顺藤摸瓜一番后,我们找到了“明清妇女著作数字档案与数据库计划”的网站,翻开了电子版的《读选楼诗稿:十卷》。

        比起曼素恩老师所讲述、阐发的,许振祎所写的序文似乎更有穿透时间、空间的力量,更完整、更艺术化地向我们展现了采苹的生平。而采苹的诗,则是直接连接了她与我们。即使她的诗是被塑造过、筛选过的,但某种心绪依然会流淌到今天。在抄录、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不认识字、不知道典故、不知道如何断句等各种问题,幸而最后得到了帮助,一一解决。

        视频是有力量的,而文字也是,乃至更甚。骚客已去,芳香却会长留。以下是许振祎为采苹作品集《读选楼诗稿:十卷》所作的序文的翻译,以及采苹的几首诗作。此摘录、翻译及注释均由本团队完成,如有错误,尚请指正。


《读选楼诗稿:十卷》书影


读选楼诗稿:序

        夫古来闺杰之作,可以怨矣。秭妇申申之詈(lì)天,问斯來卫国;悠悠之思,架言曷写!是故商音主戚而寡女之丝恒悲;江岸将沦而贞娥之石不堕。斑尽九疑之竹,泪罢何年?焚余三秀之芝,馨遗自若,诚之著也,畴能遏乎?若乃长垣托赋,桼(qī)室工忧,独鹤警夜,匪因塞咽,孤桐战风,实抱秋凛。仰高蹈景,则有《德象》之篇;力行近仁,庶几女士之则。彼其人皆蕴粹为怀,希圣有作,为姬姜之逸耶?亦颜原之俦(chóu)也!

        自古以来与杰出女性有关的作品,都是用来怨刺不平的。秭妇的女媭(xū)反复地责骂着天,问屈原为何要卫国。女子的悠悠之思,怎么能够依托出游写尽[1]?因此商调的音乐悲戚,寡女的丝竹声音常常是悲凉的。即使是江岸将要沦坠,贞娥的石头也不会掉落;即使九疑的竹子全部被染出斑纹,娥皇女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哭泣呢[2]?即使把三秀芝烧尽,它遗留的香味也和之前一样,实在是很明显,谁又能遏制呢?至于班昭依托长垣作赋[3],漆室忧国[4],有如独鹤警夜,不是因为悲伤而塞咽;孤桐战风,确是有凄清的怀抱[5]。仰慕圣人高德,跟着圣人学习,于是便有了《德象篇》,勉力而行接近圣贤,几乎是女子要去遵守的准则[6]。她们这些人都怀有才华,希望有所作为,难道会享受美貌带来的安逸吗?她们也是颜回、原宪一类的人啊!

 

        吾读太仓王涧香夫人诗而有感焉。夫人江左才名,瑯邪家世,幼即善心,文先在手。盖武进张皋文、宛邻两先生之外女孙也。伏氏传经之女,亦附儒宗渭阳。诸母之亲相依舅氏,时仲远观察,方由县令起家武昌。夫人从其母,与诸姨母并居官舍,下帷稽古,勇敌百男;闭户角名,思嬗(shàn)绝业。时则刘家三妹,文彩甚于神人。陈女二方,述咏无慙(cán)作者。夫人本讳采苹,与其妹采蘩、采藻受书于姨母孟缇、婉紃(xún)二夫人,礼也。孟缇夫人以清文敏识,直夺左芬之席;婉紃夫人以篆隶章草,上接卫衡之传。当时海內包吴之伦深于法而俭于笔,惟孟缇诗既名宗,而婉紃书尤雄出。湘南曾文正、胡文忠二公推叹标举,钦为卓绝。近时,习北朝书者,又奉婉紃为昆仑墟,顾不伟欤!

       我读太仓王涧香夫人的诗有感:夫人享有江左才名,又是琅琊世家,自幼便擅长写下来之前先在心中成文,原来是武进的张皋文(张惠言)、张宛邻(张琦)两先生的外孙女,有如为伏生传经的女儿那样[7],也依附于她的大儒舅父。她们的母亲依靠舅父的时候,正值张仲远(张曜孙)官升至观察[8],于是便由县令的身份从武昌起家。夫人跟随他的母亲,与各位姨母一起住在官舍,拉上帘子苦读来考察古代事情,和百名男子的勤奋程度相当;闭门苦读来与名家较量,希望可以接续中断的事业。当时,刘家三妹的文采胜于神人,陈女二方述咏没有羞愧不安的地方。夫人原先的名讳为“采苹”,和她的妹妹采繁、采藻在姨母孟缇(张䌌英)、婉紃(张纶英)两位夫人那里学习,这是合乎于礼的。孟缇夫人凭借着清新俊雅的诗文和聪敏的智识,直夺左芬的地位[9];婉紃夫人凭借着凭借着篆隶和章草,直接继承卫恒[10]真传。当时国内的包吴之辈(包世臣、吴熙载)推崇“深于法而俭于笔”,唯独孟缇的诗已经属于有名望的宗族,而婉紃的书法又格外刚健豪放。湘南的曾文正公、胡文忠公[11]对其推举赞赏,认为是卓绝之作。最近学习北朝书法的人又奉婉紃为昆仑泰斗,难道不伟大吗!

 

        夫人实承姆教,多挺艺能,年二十五,为河南禹州程使君冢妇。夫子为伯厚孝廉,泉源淇水,远父母兄弟,镜台砚匣,陈诗《易》、《庄》、《骚》,榛栗见庙附贽(zhì)。以诗笙磬同音,逎(qiú)云读选,媞(tí)媞焉,肃肃焉,可谓续训之名篇、闲家之明义者已。夫何相庄未几,所天吿(gào)殂,遗嗣无传,我辰安在!于是摩笄一恸,则哀感崩城;求穴双穿,则急从入地。固尝先后仰药,欲死其夫,而以君姑防护不能遂也。嗟夫!一暝不亲,长逝之恨无穷,十指难支,寒嫠(lí)之苦抑甚。以生事死,事代子职之修;以立后立家,挽衰宗之替。乃至仙凫不返,冻雀群饥;旅榇(chěn)难归,新殇并集。十二时之内,胥是伤心;三十年之中,不废谋食。而黄鹤西楼之月,追梦无踪;青裙白发之身,渡河待老,诗之穷耶,天之酷耶?有不可得而解者矣。

        夫人确实是受到她们的教导,又有很多杰出的才能,二十五岁的时候成为了河南禹州的程使君的正妻。她为人忠厚孝顺,越过泉源和淇水[12],远离父母兄弟。她的镜台和砚匣里面装着《诗经》、《周易》、《庄子》和《离骚》,拿榛栗去祭祀宗庙并附上见面礼[13]。她的诗可以说是笙磬同音,强健有力,《读选》庄重而美妙,可以说是续训的名篇、治家的明义。但是夫妻生活相敬没过多久,她所依靠的丈夫便去世了,也没有留下子嗣,属于她的时辰什么时候才能来到呢?[14]在那个时候,她如同摩笄[15]一般恸哭,哀愁情感可以使城崩塌;希望和丈夫一同下葬,尽快赴死。因此曾经先后服药,为她的丈夫而死,但都被丈夫的母亲救下来,因而不能遂愿。哎呀!闭上眼睛与世长辞所带来的遗恨是无穷的;十指难以分开,凄凉嫠妇的哭悲也是难以抑制的。以生事死,并代替丈夫履行职责,治理家庭来立后立家,挽救宗室的衰颓,乃至仙凫不返、冻雀群饥;客乡的棺椁难以回来,新的伤痛一并而至;即使在十二个时辰之内伤心至极,在三十年之中也要无伤于继续生活。至于黄鹤西楼月[16],追梦无踪;青裙白发身,渡河待老,这样的情感是诗歌所能穷尽的吗?亦或是上天的残酷吗?实在是不能够去理解。


        夫人诗原本汉制,亦采唐音,树骨典训,托兴荰(dù)挚。东诸侯之修敬欲表怀清,女弟子之趋风相将问字。夫中闺传句婉丽居宗,絮飞片语便高林下之风;石书一篇因压才士之作。未有锵金百幅如斗韩豪;吐凤千声疑闻孙啸,如夫人之才之备者也。

        夫人的诗原来是依凭汉代的式样,也会择取唐代的音韵;像《伊训》、《尧典》那样树立主干[17],借助香草的意象寄托情趣而真挚恳切。东诸侯对她恭敬有礼,希望表达清高的胸怀;女弟子瞻仰风采,相伴随着询问写诗用字的问题。夫人闺房中传出的诗句以婉丽为宗,如飞絮一样的只言片语[18]就可以高出谢道韫般的林下之风[19];一篇石书也可以胜过才士之作。虽然没有百篇诗句华丽之作如同要与河南豪俊相较量;但精于写作,有吐凤之才[20],凤凰千声鸣叫,就像听到孙登长啸一般[21]的,就要像夫人这样文才完备了。

 

        岁在龙蛇,忽惊鸺(xiū)(liú);秋日烈烈,适以飞霜;广川汤汤,可胜流恨。昔范滂母云:既欲令名,又求寿考,诚知其难。今夫人令名、寿考,亦似兼之,此难为俗人言也。天生诗史大雅,乃在房中;世重经师万本,当行天下。吾知夫人自有不朽者在,因校刊遗集,聊发其凡云尔。

        夫人命数将尽的时候,鸺鵩鸟[22]忽然惊动;原本是炎炎的秋日,此时却突然降霜。广川水浩浩汤汤,可以承载这样的遗恨。从前,范滂的母亲说:“既想要有好的名声,又想要年高长寿,我知道这确实很困难啊!”[23]如今夫人好的名声与年高长寿似乎兼而有之,这番话很难和俗人讲述。如今在闺房当中天然诞生了这样雅正、诗史的作品,世间又尊重经师,她的诗文应当在天下流通。我知道夫人自然有值得流传千古的地方所在,于是校勘她遗留下来的集子,姑且说这些话来开头。

 

        光绪甲午年二月,奉新许振祎序。

        光绪甲午年二月(1894年),奉新许振祎作序。

 

读选楼诗稿:选摘四首

1.  题仲远舅氏师比屋联吟图(1848年)

画中清景依然在,转眼沧桑人事改。

冋首欢悰不可寻,把卷流连动遐慨。

忆昔兰陵比屋时,棣华荆树喜骈枝。

百篇斗酒青莲兴,一卷忧时杜老诗。

班左才华亦殊绝,玉台各擅生花笔。

联吟镇日掩柴扉,身外浮云忘得失。

最惜饥驱事远游,天涯憔悴倦登楼。

征鸿千里书难达,春草池塘梦亦愁。

已恨频年怅离别,那堪杜宇还啼血。

宝瑟声寒湘水云,玉笙吹冷缑山月。

(包孟仪妗氏卒后,孙叔献姨丈师,暨先君复相继卒)

尽室从官到武昌,匆匆哀乐最神伤。

江山胜迹宜图画,华馆春风护笔床。

陶令高怀最清绝,分阴共惜深宵月。

一样联吟似昔时,梦中清泪常呜咽。

变征歌成泣鬼神,离骚九辨意同论。

微才欲续申情赋,顾影难为失怙人。

婵娟环佩纱帷侧,弄墨然脂永朝夕。

觞咏风流又一时,高堂明镜星星白。

京国栖迟忆大姑,云山目断正愁余。

(谓孟缇从母,即大姨张䌌英。)

何当一掉归帆稳,更写联吟第二图。

 

2.  感事六首(其三)

中丞盡瘁不勝悲,天遣豺狼顯戮遲。

勳業未圖麟閣畫,弓旌空負聖朝知。

武侯心事同千古,上相軍容又一時。

多少英雄揮熱淚,淒涼愁誦杜陵詩。

(悲林文忠也)

 

3.  感事六首(其六)

倚柱悲歌百感生,楚云南望思冋萦。

大江天堑防应亟,七泽峰烟众易惊。

决胜空劳千里外,忧时那得寸心平。

请缨我愧秦良玉,投笔难为尽室行。

 

4.  种菜 

蔓草盈中庭,荒秽不遑理。

晨兴课老妪,辟径携耒耜。

蕰除绝其根,萌孽庶可止。

隙地颇有余,众芳惜已萎。

园蔬随意栽,御冬谋蓄旨。

翠甲喜渐肥,黄芽美无比。

霜严能耐冷,雨过净如洗。

亦有岁寒心,青青常不改。

地僻无珍羞,官贫少俸米。

佐我菽水欢,足以充簠簋。

朱门餍梁肉,沟壑多冻馁。

山陕犹用兵,萑苻苦难已。

空留诸葛名,莫有奇人起。

浮生丧乱余,一饱亦已矣。

国计难与谋,世事何足齿?

抚兹学圃心,贤者亦乐此。

毋辞灌溉芳,抱瓮时汲水。

聊当秋花看,一碧亦堪喜。

骚客去已遥,凭谁艺兰芷?


[1] 语出《诗经·泉水》:“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2] 《太平御览·竹部一·竹上》:任昉《述异记》曰:“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

[3] 推断可能是指班昭的《东征赋》。

[4] 《列女传·鲁漆室女》:“漆室之女,计虑甚妙,维鲁且乱,倚柱而啸,君老嗣幼,愚悖奸生,鲁果扰乱,齐伐其城。”

[5] 或可参照王安石《孤桐》、储巏《雨夜写怀》。

[6] 班昭《东征赋》:“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7] 《汉书·儒林传·伏生》:“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颜师古注:“卫宏《定古文尚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也,使其女传言教错。”

[8] 张曜孙,字仲远,张惠言之侄。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选授武昌知县。咸丰五年(1855年),胡林翼委以督粮道。七年(1857年),以道员补用。清代的观察是对道员官职的雅称。

[9] 《晋书·列传第一》:“左贵嫔,名芬。兄思,别有传。芬少好学,善缀文,名亚于思,武帝闻而纳之……体羸多患,常居薄室,帝每游华林,辄回辇过之。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10] 《晋书·列传第六》:“恒善草隶书,为《四体书势》。”

[11] 即曾国藩与胡林翼。

[12] 《诗经·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13]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粟枣脩,以告虔也。”

[14] 《诗经·小弁》:“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15] 《史记·赵世家》:“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

[16] 李白《送储邕之武昌》:“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17] 《文心雕龙·封禅》:“构位之始,宜明大体,树骨于训典之区,选言于宏富之路。”

[18]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19] 《世说新语·贤媛》:“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20] 《西京杂记》卷二:“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21] 《晋书·阮籍列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22] 《周礼·天官·硩族氏郑注》:“夭鸟鸺鵬。”

[23] 《后汉书·党锢列传》:“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晚清碎影04】相关文章翻译-1(王采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