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申论写作题答案 不学礼 无以立

(五)“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学礼明志,实现文明大国的崛起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曾经影响了世界。当其他国家还处于矇昧状态,中国就崇尚和平共处的思想。早在人类文明转折的大航海时代,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明王朝派出最强大的舰队,却并没有抢占任何一块殖民地,没有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制造杀戮,没有强迫任何一个民族改变他们的信仰,而是传播了文明,传递了友谊。这才是一个大国,一个文明自信的大国,一个可以输出价值观的大国应有的风范。今天,中国社会正加速发展,文明的古国正焕发新的活力,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当然,大国不仅仅是经济的强大和坚船利炮,更是一种文明与理性的体现,尤其是体现在每一个国民身上的文明与理性。可以说,强国和大国的区别就在于国民素质,比如国民是否具备科学知识,宽广胸怀,理性头脑,长远眼光,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豪,自身价值观的坚定信念。可以说,从强国到大国的艰难一跃,是由国民共同努力完成的,所以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大国崛起的必然要求。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当前我国的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比如缺乏公共道德,破坏公共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大声喧哗;在国外旅行,不尊重当地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都造成了恶劣影响,更有甚者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缺乏和平理性的解决态度,大动干戈,大打出手。种种令人不齿的恶劣行径背后,体现的是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的缺失,而少数人的不理性,不文明,缺乏素质,不仅会导致其自身受到法律和道德的惩戒,而且会使得整个民族和社会被打上粗俗野蛮的标签,付出沉重的社会代价,更使得现代中国的形象与影响力与其崛起大国的形象不符,导致中国及其文明难以获得真正的认可与普遍的尊重。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国民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
常言道,“不学礼,无以立”,既然古老的智慧已经为我们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思路,我们就应当以一种百年树人的精神,以诚恳理性的态度接受现代文明,遵守规则,实现大国崛起。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教育,特别是是文化与修养教育。中国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因此要通过教育,特别是文化和修养教育传递文明,传播文化,提高公民素质。特别是,政府应当推动学术界借助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教育,传承文明,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除此之外,通过“书香社会”的建设,推动图书馆建设与资源共享,营造社会文化氛围。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无伦是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还是通过美术和音乐等艺术手段陶冶情操,年轻人始终应该是希望所在,重中之重。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尤为重要,要率先垂范,做青少年的楷模。
其次,重视通过媒体体现主流价值观,体现舆论导向。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善恶美丑,高尚与庸俗,文明与粗俗,因此必须借助媒体的宣传作用,宣传美,高尚与文明,鞭挞丑,庸俗与粗俗。这种将媒体宣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思路,有利于文明素质的提高。具体而言,公益广告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其以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传播了主流价值观。
最后,重视以依法治国的思路,在惩治不文明现象的同时,体现社会的文明导向。不遵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有时候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当不文明现象上升到法律层面,必须依法予以惩治,唯其如此,才能体现整个社会对于文明的坚持,也才能引导国民做出理性的选择,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氛围,为大国的崛起做必要的准备。
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大国崛起指日可待,公民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要想做一个大国,中国必须体现出大国的风范,而大国的风范体现必须通过一个个普通的人,有文明的举止,理性的观念,懂规则守秩序,有信念有理想,所以,不学礼则人不立,人不立则国难强。
本篇文章系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柳夫子讲道理
柳夫子讲道理 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柳夫子讲道理 @微信订阅号
欢迎转发,转载需署名授权,已委托维权骑士,全网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