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BTR-DSh 空降突击车家族(“空降主战坦克”)

2023-08-16 23:07 作者:Pharotek法师  | 我要投稿

BTR-DSh系列,分为6对负重轮的长底盘和5对负重轮的短底盘两类,是基于BTR-D的设计理念,结合模块化车族化的概念,针对BTR-D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良的一型空降突击车车族。本篇主要介绍BTR-DSh与各类轻型牵引式武器结合改造的一系列火力支援改装车。 

关于上期请详见:

空降主战坦克,简称PMBT。反常识的是,它几乎是整个BTR-DSh空降突击车家族的鼻祖,这在我们看来就是现有蛋后有鸡的事情。考虑到一个实验载具在研发初期并不可能具有完美的性能,现有的概念被推翻后,在其基础上诞生的产物,反过来又为被推翻的概念平反,并非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空降主战坦克即是如此。

它回来了,正如同从烈焰中重生的凤凰那样。

“空降主战坦克”是一个听起来荒诞至极的概念。一台载具的空降能力除了受载机的载荷,空降托盘的承受力的限制外,剩下所有的约束就是自身的重量了。

而自重限制是任何空降载具想破头也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装甲决定了载具的生存性,坦克三要素中的防护和重量挂钩,想要多少的防护就要付出多少的重量作为代价。

在坦克吨位一定的情况下,防护能力的上限就摆在那里,除非材料学的突破,或者其他的技术,能够用最低的重量换取最高的防护。

初代“空降主战坦克”

甚至是看过一点科幻的地球时代的人们遇到这个问题,都会立即想到“护盾”这种东西。但现实和科幻的距离总是这么遥远(现实?咱也是科幻。那这个科幻就是科幻中的科幻了,晕)。

护盾对于地球时代的人们实在太过遥远,但拥有护盾概念的东西已经初具形态。

他们分别是爆炸反应装甲和主动拦截系统(APS)。

倘若把这两个概念发挥到极致,就能用最小的吨位实现对高威胁投射物最大程度的防护,哪怕仅仅是几次!

空降兵的命运有时候就是差这样一辆坦克。

但对于一辆坦克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够抵抗正面自动机关炮的威胁,这一点无论是反应装甲还是高性能的主动防御系统都难以做到的。这时候就要依靠载具自身的防护能力了。

为了在一个20吨的底盘上实现这种几乎不可能的目标,设计师几乎是绞尽脑汁,才保证了它正面的防护能力。

最终给出的方案则是:首下迎弹,采用比BTR-DSh更高规格的铝合金作为车体外壳。像BMP-3一样将主要油箱前置以吸收炮弹动能,在外壳与装甲的间隙填充泡沫合金钢作为补充。

泡沫合金钢能够以十分之一装甲钢的密度,在抗破方面实现同重量两倍的防护能力,抗穿性能则与同重量的装甲钢持平。

以泡沫合金钢的体积为代价换取的防护能力使得空降主战坦克获得了正面抵抗30mm全口径穿甲弹的能力。

为了保证对30mm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的防护能力,空降主战坦克还配备了专用的防护套件。

正面首上是高性能铝合金外壳约束泡沫合金钢的装甲板,首下则是爆炸反应装甲模块以对抗高威胁弹药。侧面的装甲盒则是空心装甲,在必要时候可以填充泡沫合金钢模块甚至是爆炸反应装甲以提高防护。

高威胁投射物的防护则交由炮塔上的主动防御装置解决。

主动防御装置的重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为了保证整车不超重,该车的武器系统选用了一门尾舱装弹的105mm滑膛炮。

炮塔的正面楔形部分也填充了大量泡沫合金钢以提升防护能力,保护炮塔内乘员不至于在机炮的火力下丧生。

炮塔上的主动防御装置采用自锻破片战斗部原理,每侧拥有8枚拦截弹,总共可以拦截两侧共16枚的高威胁弹药,由专用的提升机提升并填装。包括但不限于大口径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破甲弹,攻顶和平射式的反坦克导弹。威胁的探测则交给左右两侧的相控阵雷达。

轻型坦克的炮塔,有人型,尾舱装弹。

这座炮塔除了安装在“空降主战坦克”上,也会安装在其他轻型坦克上。

由于高度问题,该炮塔并没有高射机枪。唯一的一挺12.7mm机枪以同轴方式固定在火炮上方,随火炮高低机俯仰。

装备防御套件,天蓝色的迷彩

在不装备防御套件的时候,空降主战坦克的空投需求也会随之变低。但降低的防御能力使得其只能作为一门突击炮使用,难以以轻型坦克的身份进行战斗。

相比起"台钳"支援战车,专门用于与坦克交战的105mm主炮的潜力相较之下要更大。由于侧重点的不同,空降主战坦克的软杀伤火力比起“台钳”还是略有欠缺。然而“台钳”并不具备主动防御系统,在生存性上输给了空降主战坦克。

然而这两者并不存在替代关系,台钳有台钳的作用环境,空降主战坦克有空降主战坦克的作用环境。

不装备防御套件,即便如此防御还是比BTR-DSh的六轴底盘要强

空降主战坦克的三维尺寸:

长:6.8m/7.5m/9.0m (无防护套件/有防护套件/含炮管)

宽:2.8m/3.3m (无防护套件/有防护套件)

高:2.5m/2.8m(低姿态/高姿态)

空投准备姿态的空降主战坦克
没有装备附加装甲,变轻的代价是缺少防护

空降主战坦克是战斗车辆设计界的一次大胆的冒险,以主动防御系统替代装甲的尝试在后世看来并非特别成功。在下一代高穿深自动机关炮的推广后,空降主战坦克的装甲这面盾在先进材料学的加成下仍然败给了矛,在不计一切的提高防御后,空降主战坦克的重量超过了空投的极限,这个平台最终还是被淘汰了。但主动防御系统的可靠性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验证,最终推广到了陆军的新一代主战坦克上。

这种为后方作战,穿插兵力安排重型火力,以主动拦截系统替代装甲的尝试,或许在那个年代难以想象,却是太空时代太空陆战队作战理念的先驱。

被重力束缚的灵魂大概不会想到,两百年后,他们的战斗载具会变成坐在悬浮平台上驰骋行星表面的正牌主战坦克,甚至是装备反重力引擎可以近地飞行的怪物。

空降主战坦克为摆脱重力束缚而生,最终却依旧输给了重力,这大概就是时代的眼泪吧。

BTR-DSh系列:完

真的结束了吗?没有。

但是属于上个时代的东西已经结束了

随后的更新会包括下一代战斗载具,他们的理念会比现在更加超前,敬请期待。

BTR-DSh 空降突击车家族(“空降主战坦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