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说文解字》篇二 山川草木飞鸟篇

2023-04-25 03:42 作者:霍格的人生导师  | 我要投稿

《说文解字》

篇二  山川草木飞鸟篇

 枯木逢春春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儿不学。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后联:【学海无涯苦做舟】

横批:书读百遍不如实践一遍】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河】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 昆仑山,发原注海。——《说文》

导河积石。——《书·禹贡》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慎行论》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河流的通称 [river]

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汉书·司马相如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韩信钓河曲。——《后汉书·郦炎传》

散作满河星。——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河出伏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鸡翼城河面。——《广东军务记》

沿河施放。

又如:河次(河边);河浒(河边;河畔);河畔(河滨);河津(河流的渡口);河洲(河中可居的陆地)


天河,银河 [the Milky River]

秋河曙耿耿。——谢元晖《诗》。注:“天汉也。”

又如:河星(银河中的星星);河云(指银河)


指河洲,河滨 [streamside]。

如: 河津(河边的渡口);河澳(河边弯曲的地面);河润(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濆(河边,沿河的高地)

指河伯 [River Gods]。

如:河公(河伯);河庭(河伯的住所)

指河图 [the plan of the Yellow River-mystic diagram said to have been supernaturally revealed]。

如:河纪(指河图)


常用词组

河岸 河北梆子 河边 河滨 河伯 河槽 河叉 河川 河床 河道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加上【两岸】统称为河【川】,【川】字中间一竖表示河水和两边的平地,两边的两竖表示两边的高山。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川谷(河谷);川坻(河岸);川岗(河畔的山岗)


平地;平野 [plain]

敕勒川,阴山下。——北朝乐府《敕勒川》

又如:平川;米粮川;川境(地域);川地(平旷的地带)


旅途 [journey]

如:川费(旅费);川程(旅途)

常用词组

川贝 川菜 川剧 川军 川流不息 川资

 

 


 (形声。从水,冓( gōu  )声。本义:田间水道)

【两山之间】的【低洼】处叫做【沟】。

 


同本义 [ditch;irrigation canals and ditches]

又如:沟洫(沟浍。田间水道与沟渠);沟洫(田间水道);沟塍(沟渠和田埂)


沟,水渎,广四尺,深四尺。——《说文》

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考工记·匠人》

十夫有沟,沟上有畛。——《周礼·遂人》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孟子·离娄下》


泛指水道 [drain;ditch]

水注谷曰沟。——《尔雅》

血流入沟中。——《汉书·刘尾氂传》

鲁以五月起众为长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兵法曰:“丈五之沟,渐车之水。——晁错《言兵事疏》

又如:一沟死水;阴沟;万丈深沟;沟中瘠(指死于沟壑之人);沟防(沟渠和堤防);沟沿(沟渠的边岸)


城郭不辨,沟池不拑。——《荀子·议兵》

楚方域以为城, 江汉以为沟。——《史记·齐太公世家》

又如:沟郭(城壕。即护城河与城郭);沟门(营门,因旧时军营前有沟);沟池(城壕。即护城河)

人工挖掘的战壕 [trench]

如:沟墉(城壕与城墙);沟垒(战壕与堡垒);沟隍(没有水的城壕);交通沟

挖沟 [ditch]

钩,沟也,既割去垄上草,又辟其土,以壅苗根,使垄下为沟受水潦也。——《释名》

常用词组

沟槽 沟沟坎坎 沟灌 沟壕 沟壑 沟堑 沟渠 沟施 沟通 沟通渠道

 

汉字中有很多字是跟另外一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形意字和意音字,有的象形字比如日、月、皿、山、石,可以直接用来组成另一个字,有的则需要略作变化,这就是汉字中说的【字头】【字旁】,

这其中水字就用三点水来代表,是汉字中常用的字旁,用它来表示与水有关的意思,也有两点水,这两点表示冰块,【冰】是【水】【冻结】而成的,在加个【水】字就是【冰】字。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water]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特指河流 [river]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泛指一切水域 [waters]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汁、液的通称 [liquid]

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大水;水灾 [flood]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星名 [morning star]

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官名 [official’s name]

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silver content in coins]。

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五行之一 [water, one of the five elements]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水生动植物 [water animal or plant]。

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deep distress]

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extra income]


指水军 [troops fight on the waters]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水族 [Shui nationality]。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shuǐ 

 泅水,游泳 [swimming]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哄诱探询 [coax]。

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用水测平 [level]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方〉∶不成功,败了 [defeat]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shuǐ 

〈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careless]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常用词组

水案 水坝 水霸 水泵 水笔 水表 水滨 水兵 水波 水波不兴

 

 


水堅也。易象傳。初六履霜。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冰人,即媒人 [go-between;match-maker]。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  bīng 

〈动〉

结冰,冻结 [freeze;ice over]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ice]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使感到极冷 [feel cold]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又如:这水冰手


 bīng 

〈形〉

冷,凉 [cold]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crystal]

如:冰糖


清白,晶莹 [clear]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常用词组

冰棒 冰雹 冰暴 冰茶 冰碴儿 冰川 冰船 冰床 冰镩 冰袋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出走,但是还有水往回流的,那就形成旋涡,河水旋涡的水流就是过去又回来,这就是【回】字,这【回】是【旋涡】的【形象字】,外边的大口是外边的旋转水流,里边的小方块是凹陷的水流,这【回】字【本意】是【旋转】。

 

同本义 [whirl;circle]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虎鼓瑟兮鸾回车。——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廊腰缦回。——唐· 杜枚《阿房宫赋》

峰回路转。——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回湍(回旋的急流);回倒(回旋倾倒);回纡(迂回。回旋曲折);回极(无极回旋的枢轴)


环绕; 包围 [surround]

东道少回远。——《汉书·李广传》

又如:回峰(环绕的山峰);回圆(环绕);回塘(环曲的水池);回缭(围绕);回互(回环交互)


掉转 [turn round]

回车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回看射雕处。——唐· 王维《观猎》

兴尽晚回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回头望汝。——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回面(转过脸);回眼(回转目光);回天(形容力量很大,能扭转乾坤);回舆(掉转马头,返回);回逆(倒转)


还,返回 [return]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余逆脱回。——《广东军务记》

又如:回寅(回到农历正月);回九(旧俗新婚后新娘九日后回娘家);回前线;回跸(帝王返驾回宫)


答复;回报 [report back;reply]。

如:回盘(旧婚俗。男家行聘礼,女家回礼,把礼物放在托盘、抬盒内,因称回礼为“回盘”);回风(高官升堂之前,吏役报告准备妥当的一个程式);回诺(回礼);回耗(回音)


改变 [change]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

又如:回心(改变心意);回异(改变;违反);回换(调换;变换);回变(转变)


背 [go against]

厥德不回。——《诗·大雅·大明》

徐方不回。——《诗·大雅·常武》

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孟子·尽心下》

求福不回。——《后汉书·苏竟传》

二人之不敢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 苏轼《东坡志林》


谢绝,推辞不见 [refuse]。

如:回决(回绝);回倒(回绝驳倒);回听(不听);回出(回绝);回唇答嘴(顶嘴)


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 [averse]

如:回丧(回避。丧家怕鬼回来害人而躲开);他不回亲戚


转卖,转手卖掉 [resell]

如:回买(转买,购买);回钱(售物所得的钱);回些(转让;卖些)


问 [ask]

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老残游记》


词性变化

◎  huí 

〈形〉

 迂曲,曲折 [winding]

如:回连(曲折连绵);回说(隐晦曲折的话);回轩(回曲的长窗);回远(迂曲遥远);回崖(曲折的山崖)


奸邪,邪僻 [crafty and evil]。

如:回辟(邪僻);回遹(邪僻);回背(旧说阴阳先生以镇物、符水为人禳邪消灾)


 huí 

〈量〉

次 [times]——用于行为、动作。如:一日走千回;去过好几回

 章——用于小说等,相当于“章” [chapter]

如:且听下回分解


 一会儿——用于时间,表示短暂 [moment]

如:回子(一会儿);回一回(停一停)


用于事情,相当于“桩”、“件” [number of times]。

如:就是这么回事;这完全是两回事


某一特定目的或发展的一种形势或某种情况 [occasion]

如:上回,上一回;这一回


 huí 

〈名〉

回族的简称 [the Hui nationality]

如:汉满蒙回藏五个主要民族


器官(尤其是脑)的皱折、扭曲或盘旋 [convolution]

如:齿状回;海马回;额上回;颞下回


常用词组

回拜 回报 回避 回避 回禀 回波 回驳 回采 回采 回肠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柏树,不论松树柏树杨树,他们的质地都是一样的,就是【木】,所以这【木】就是各种【树木】的【总称】,各种树木都有【树枝】,【树干】和【树根】组成,汉字就是用【一横】表示【枝杈】,再用【一竖】表示【树干】,再用【一撇一捺】表示【树根】,这就是【象形字】【木】字,有人认为古代树木很多,一睁眼满目都是【树】,所以会把它跟眼【目】的【目】读作【同音】。

 

同本义 [tree]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木料,木材 [timber;wood]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五行之一 [wood]

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树叶 [leaf]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棺材 [coffin]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又如:行将就木

某些木制的器物 [wooden ware]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词性变化

◎  mù 

〈形〉

呆笨 [wooden]

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麻木;失去知觉 [numb]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朴拙 [simple]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jiàng,质直刚强)


常用词组

木版 木本 木本水源 木本植物 木材 木材厂 木槽 木柴 木尺木槌

 

 

 


苹果的样子是一个圆圈,里面不是空的是实心的,加上一横一竖就是【果实】,苹果、桃子、李子、杏子、枣儿,都是长在树上的,树的总称【木】,下面加个【木】字,表示【苹果】【长在】【树上】,这就是【果】字。【果实】都有一层外皮【包裹】,所以这个【读音】与【包裹】的【果】一样。

树木长到一定高度都要生出丫杈,这就是【丫】字与【发芽】的【芽】【同音】。

 

果,木实也。——《说文》

艮为果蓏。——《易·说卦》

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 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

五果为助。——《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明· 刘基《卖柑者言》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果布(果品与布帛);果馔(果品与菜肴);果谷(果类与谷类);果正(正果。亦指转世);果桌(果卓。摆设筵席用的桌子);草果;荚果;浆果;果瓜(供果用的甜瓜);果茹(瓜果蔬菜);果隋(瓜果);果蔗(一种供鲜食的甘蔗)


结果 [result]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南史·范云传》附范缜

敌人既然敢犯罪,他就该自食其恶果!

又如:果验(应验);战果;效果;成果;自食其果;恶果


结果 [result]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南史·范云传》附范缜

敌人既然敢犯罪,他就该自食其恶果!

又如:果验(应验);战果;效果;成果;自食其果;恶果


  guǒ 

 果敢,果断 [resolute;courageous and resolute]

由也果。——《论语》。苞注:“谓果敢决断也。”

其身果而辞顺。——《国语·晋语》。注:“谓敢行其志也。”

故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国语·周语中》

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又如:言必行,行必果;果谲(果敢而多谋的计谋);果直(果敢正直);果烈(果敢刚毅);果侠(果敢仗义);果劲(果敢强劲);果行(果断的行动);果志(果断之志);果勇(果断勇猛);果悍(果断勇猛)


通“裸”( luǒ)。赤体。赤露 [naked]

东龟曰果属。——《周礼·春官·龟人》


 guǒ 

吃饱 [fill]

充嗛果腹兮,骄傲欢欣。——唐· 柳宗元《赠王孙文》

又如:果腹;果足(盘缠;旅费)


实现。凡事与预期相合的称果,不合的称不果 [realize]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guǒ 

果然,当真 [really]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审知故松山列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果不出所料;果尔(果真如此);果是(果然是);果若(果真)

究竟,终于,到底 [after all;in the end]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宋· 苏轼《教战守》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连 如果,假若 [if]

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果能如此

 

常用词组

果报 果播 果不其然 果冻 果断 果脯 果腹 果敢 果酱 果酒

 

 

 

(象形。从丵( 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业】是【灌木从】的【象形字】,上面【两竖两点】表示【灌木】和【枝叶】,下面【一横】表示【地平线】,因为【枝叶繁多】所以它与【枝叶】的【叶】【相同读音】,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行业、职业、事业,都是用这个【业】表示。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说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毛传:“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虚,衡者为栒。”

筑墙版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郭璞注:“筑墙版也。”

古代书册之版

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郑玄注:“业,谓篇卷也。”

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亦指写字用的业版

学业 [course of study]

复不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业有不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又如:卒业;修业;毕业;业行(学业与德行);业精于勤(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


事业;功业 [ause;enterprise;achievement]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共济世业。——《资治通鉴》

子孙创业。——清· 黄宗羲《原君》

伊皋之业。——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业祚(帝业王位);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家业,产业 [estate;property]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韩非子》

又如:创业;家大业大;业户(不动产的所有者)


职业 [occupation;profession]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捕鱼为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业是有年。(以是为业)——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为业以求钱。——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正业;副业;就业;业余;业命(国事与政令)


罪孽 [sin]

把业龙擒捉,猛虎拖倒。——《西厢记诸官调》

又如:业罐子满了(恶贯满盈);业缘病症(因前世罪孽而致今世得的病症);业畜(造孽的畜生;作恶多端的坏蛋。骂人话);业冤(冤孽;冤家)


行业 [line of business;trade;industry]。

如:工业;农业;手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航空运输业


業 yè 

使从事于,以…为职业 [engage in]

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脱脱《宋史》

又如:业贼(以偷为业);业网(以打鱼为业);业儒(以儒学为业);业缝(以做衣鞋等手艺为业);业文(从事文学);业武(从事武事);业商(经商,从事商业);业厚(从善)


使成业或乐业 [work]

曹公闻 权以土地业 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業 yè 

已经 [already]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常用词组

业大 业根 业海 业绩 业经 业精于勤 业师 业务 业已 业余

 

 

(象形。金文字形,象垂穗的禾本科农作物。汉字部首之一。从“禾”的字多与农作物有关。本义:谷类作物的总称)

这有【谷子】还有【高粱】【玉米】,远处的水田里还有【稻谷】,这些【农作物统】称叫【禾】,俗称【庄家】,【禾】字跟木一样,有主干,有枝叶,也有根,所以说它的下半截与树木相同,这庄家成熟以后分量重了,穗子就垂下来,就用一撇来表示,这就与木区别开了,这就是所有农作物的代称【禾】字,这个字还常用来组成另外的【形意字】,【意音字】,人们习惯的称它为【禾木】。

 

古代指粟,即今之小米 [millet]

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说文》

粢黍稻其采谓之禾。盖凡谷皆以成实为费,禾象穗成,故为嘉谷之通名,谷未秀曰苗,已秀曰禾。——《广雅·释草》

 又如:禾粟(谷粟);禾畴(种植禾谷的田野);禾颖(带芒的谷穗);禾绢(谷穗);禾线(谷穗);禾稿(连茎带穗的谷类收获物);禾菽(谷类和豆类)


粟的植株;谷类植物的统称 [cereal crops]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取禾三百亿。

取禾三百囷。

禾生陇亩无东西。——唐· 杜甫《兵车行》

一丘之禾。——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禾黍(泛指庄稼或粮食);禾卉(谷类作物的植株);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禾谷(谷类作物)

禾秆 [stem]。如:禾茇(禾稼割取穗子后留下的茎秆)


特指初生没有吐穗的水稻 [rice]

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韩非子·难二》

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书·金滕》

又如:禾田(稻田);禾把(连穗带秆的稻捆子);禾更旧时以稻谷代替差役的一种赋税;禾米(稻米);禾稻(稻谷)


常用词组

禾本科 禾草 禾场 禾秆 禾苗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笔杆是用竹子做的,【竹】【象形字】,因为竹子很少单独生长,一长就是一大片,所以用两颗竹子来表示很多的意思。

 

同本义 [bamboo]。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竹简 [bamboo slip]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bamboo flute]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竹林 [bamboo forest]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常用词组

竹板书 竹编 竹鞭 竹笛 竹筏竹 行竹简 竹篮打水 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帘


 

(会意。从广( yǎn),从林( fèi)。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fiber crops]。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人们把麻收割之后,捆扎成捆,然后浸泡在水里,这道工序叫漚麻,过一段时间之后便可以剥麻皮了,麻的纤维非常结实,可以用它来织布、纺线、拧麻绳,这就是【麻】字。

 

麻,枲也。——《说文》。按,枲已缉者曰麻。

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

可以沤麻。——《诗·陈风·东门之池》

麻冕。——《论语》。孔注:“缁布冠也。”

缌麻三月。——《仪礼·丧服》

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陶潜《归园田居》

雄者名麻枲,雌者名苴麻。——《本草纲目·大麻》

又如:麻田(种麻的田地);麻炬(用麻干作成的火把);麻畦(麻田);麻蒸(去皮的麻秆);麻稭(麻的茎);麻苇(麻与芦苇);麻苎(大麻与苎麻)


词性变化

◎  má 

〈名〉

麻的茎皮纤维 [hemp fiber]

不续其麻,市也婆娑。——《诗·陈风·东门之枌》

又如:麻搭(一种在长杆顶端缚扎散麻蘸吸泥水灭火的工具);麻核桃(用麻结成球结);麻槌(旧时刑具,用麻绞扎而成的带疙瘩短鞭);麻屣鹑衣(麻鞋破衣)


 古代丧服中的麻带 [rope made of hemp,flax,jute,etc.]。

如:麻绖(服丧时系在头部或腰部的麻带)


麻布丧服,亲属死后穿的白色麻布衣服 [mouring apparel]

麻不加于采。——《礼记·杂记下》

又如:披麻戴孝;麻衣(孝服);麻裙(服丧时穿的麻布裙)


代指唐宋时的诏书 [imperial edict],因为是用黄、白麻纸写的,故名

三麻九制笔如神。——刘克庄《内翰洪公舜俞哀》

又如:麻命(任命的诏书);麻词(麻辞。任命宰相的诏书);麻尾(诏书结尾)


芝麻 [sesame]

如:麻团;麻油;麻酱;麻酥糖(用芝麻、米粉和糖制成的食品)


 中医对麻疹的简称 [measles]

如:麻出红肿;麻毒陷肺;麻毒入营


 麻醉 [anaesthesia]。

如:麻肺汤(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汤药);麻沸散(汉末华佗研制的一种麻醉药);麻针;麻药


脸部皮肤的痘瘢,俗称麻子脸 [pockmarks]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柳敬亭说书》

又如:麻皮(麻子脸皮)


◎  má 

〈形〉

 形容众多,混乱 [numerous;confusion;chaos]

麻麻胡子红脸蛋。——王老九《张老汉卖余粮》

又如:麻麻(浓密的样子);麻乱(纷乱);麻列(比喻众多)


 表面粗糙的、凹凸不平的 [coarse;rough]。

如:这种纸一面光,一面麻


带细碎斑点的 [spotty;pitty]。

如:麻雀;麻点(细碎的斑点);麻灰色(灰色中带麻点)


◎  má 

〈动〉

穿丧服 [wear mourning apparel]

麻者不绅。——《礼记·杂记》


 麻木

走的我这两腿酸麻。——秦简夫《孝义士赵礼让肥》

 又:感觉神经受压迫,暂失知觉 [numbness]

如:麻辣(麻木);麻酥(麻木无力);麻做一团(全身麻木,没有知觉);麻痹


常用词组

麻麻黑 麻麻亮

 

 

 


(象形。小篆,象韭菜长在地上的形状。本义:韭菜)

韭菜被割之后, 过一些天还要长出来,再割再长,好像永远都割不完,所以叫【韭菜】,这就是【韭】字。

 

同本义 [Chinese chives]

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说文》

囿有见韭。——《夏小正·正月》

丹熏之山,其草多韭。——《山海经·北山经》

韭曰丰本。——《礼记·曲礼》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诗·豳风·七月》

某些葱属植物的通称 [onion]

如:大花韭;多叶韭;卵叶韭;天山韭;矮韭


常用词组

韭菜 韭黄

 

 


(象形。小篆字形,两边象瓜蔓,中间是果实,是藤上结瓜的形象。从“瓜”的字,多与瓜果有关。草木蔓生植物名。种类很多,果实也称瓜)

西瓜、冬瓜、南瓜,所有的瓜都是接在瓜蔓上的,瓜字外面的框表示【瓜】蔓,中间表示果实。

 

同本义 [melon;gourd]。属于双子叶植物瓜科

七月食瓜,八月断(摘下)壶(葫芦)。——《诗·豳风·七月》

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诗经集注》

绵绵瓜瓞。——《诗·大雅·绵》

又如:瓜田(种瓜的田);瓜润(瓜受到灌溉后,长得更为丰美);瓜练(冬瓜的瓤);瓜瓤(瓜肉)


指形状如瓜的饰物、仪仗、兵器之类的器物 [melon-like thing]

如:瓜皮帽;瓜皮船;金瓜(简称“瓜”。一种充作仪仗的武器。长柄,上端作瓜形)


瓜州 [Gua prefecture]

古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

治所在今甘肃省安西县东


瓜洲,镇名 [Gua town]。又称瓜埠洲。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

通“蜗”( wō)。蜗牛 [snail]

自作一瓜牛庐,净扫其中。——《三国志·魏书·管宁传》


词性变化

◎  guā 

〈动〉

 瓜成熟 [ripen]

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同“斋”,斋戒)如也。——《论语·乡党》

齐侯使 连称、 管至父戍 葵丘,瓜时而往。——《左传·庄公八年》

又如:瓜期(瓜代之期。官员任满由别人接任的日期);瓜时而往,及瓜而代(同“瓜期”);瓜时(指瓜熟的时候)


分割 [cut apart]

于时瓜剖区宇,蜂起英豪。——唐· 白居易《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

又如:瓜剖(分割土地,同瓜分);瓜剖豆分(比喻国土被人侵占瓜分。也作“豆剖瓜分”)


常用词组

瓜代 瓜蒂 瓜分 瓜葛 瓜果 瓜李之嫌 瓜连 瓜蔓 瓜农 瓜皮帽

 

 

 

同“艸”。用作偏旁。俗称“草头”或“草字头”。

【艹】跟竹子一样不能一颗生长,所以我们就用两颗来表示,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飞】【象形字】,因为古代只有鸟类才能飞行,所以依照鸟类飞行的样子写成这个字,横折弯钩是表示鸟类的头、身子和尾巴,右边的两点表示鸟的翅膀,古人创造汉字的时候是没有飞机的,所以现在飞也代表能飞的物体。

 

 同本义 [(bird) fly]

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明珠弹于飞肉。——《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鸟倦飞而知还。——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飞凫(飞翔的凫鸟);飞翰(飞翔的小鸟);飞鸿(飞翔中的鸿雁)


泛指飞翔 [fly]

飞龙在天。——《易·乾》

彗孛飞流。——《汉书·天文志》。注:“绝迹而去也。”

又如:飞虫(能飞的昆虫类);飞蝗(指善飞的蝗虫);飞鱼钩(叉鱼的钩子)


物体随风在空中飘游浮荡 [hover or flutter in the air]

桃李阴阴柳絮飞。——唐· 王维《酬部给事》

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茅飞渡江洒江郊。——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又如:飞絮(空中飘摇的柳絮);飞天光棍(手段高强的地痞无赖);飞火(爆竹的声音与火光);飞星(流星般迅疾)


矿物药或颜料,研成细末,置于水中以漂去其浮于水面的粗屑 [skim off]

这些颜色,咱们淘澄飞跌着。——《红楼梦》


词性变化

◎ 

飛 fēi 

〈形〉

 疾速 [swiftly]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夜飞渡镜湖月。——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没有根据的 [groundless;unfounded]

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后汉书·梁松传》

又如:飞飞扬扬(议论纷纷);飞扎(凭空陷害;敲诈勒索);飞言(没有根据的话。同飞语、蜚语、流言)


不具姓名的 [anonymous]

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后汉书·梁松传》

又如:飞书(不具姓名的书信。即匿名信);飞章(不具姓名而诬害他人的书信。同飞书);飞条(匿名信。同飞书)


意外的 [unexpected;accidental]。

如:飞灾(意外的灾祸);飞变(报告紧急事变的文书);飞祸(意外之灾祸。也作飞来祸、飞来横祸、飞殃走祸、飞灾横祸);飞谤(意料之外所传出的诽谤之言)


凌空,高 [high]

燕巢于飞幕之上。——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飞陛(高耸的台阶);飞观(飞阁,高耸的楼观)


“肥”( féi)。肌肉丰满 [be fat and plump]

文君为我端著兮,利飞遁以保名。——《后汉书·张衡传》

飞遁离俗。——曹植《七启》


飛 fēi 

〈名〉

禽鸟和有翅的小虫 [bird and insect]

如:飞潜(飞禽和水生动物);飞肉(指鸟);飞走(飞禽与走游);飞翮(指鸟);飞虫(飞鸟的别称)


奔驰的马 [quick horse]

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汉书》。颜师古注引 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也。


飞星,流星的一种 [fly star]

彗孛飞流。——《汉书》


飛 fēi 

〈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很”“极” [very]

如:农民们说话是飞灵的飞红(鲜红,通红);飞利(非常锋利);飞智(突然产生的念头或智谋)


常用词组

飞奔 飞驰 飞船 飞弹 飞刀 飞地 飞碟 飞短流长 飞蛾投火 飞红

 

 


[非]也是个飞字,也是依照鸟飞的样子创造的,不过这个字并【不表】示【飞行】,而用作【是非】的【非】,鸟要飞就得分开翅膀,所以这个字就有【分开】,【相悖】【不合】【不是】的意思。

 

 

同本义 [violate;run counter to;not conform to]

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说文》

非刀匕是共。——《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

非礼也。——《礼记·礼运》。注:“犹失也。”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又如:非常异义(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非度(违反法度);非道(不合道义);非德(不合道德;违背道德);非理(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责怪;非难;反对 [blame;censure;reproach]

私田稼不善则非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责也。”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非驳(非难驳斥,诘责缺失);未可厚非


讨厌 [detest]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宋· 王安石《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讥刺 [satirize]

非世而恶利。——《史记·李斯传》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唐· 韩愈《答李翊书》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非讥(讥评,议论);非笑(讥笑)


通“诽”( fěi)。诽谤,诋毁 [slander]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

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商君书·慎法》

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韩非子·有度》

又如: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通“避”。躲开 [avoid]

古者周公旦非 关叔,辞三公,东处于 商盖[ 奄],人皆谓之狂。——《墨子》


〈方〉∶必须 [have got to;simply must]

下决心一定要;坚决要——常与“不”相呼应。

如:非说不可;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


在口语中,“非”后也可以不用“不可”等词,表示一定要…不可。常用于承接上文或反问句中。

如:他不来就算了,为什么非叫他来;干这活非得胆子大


无;没有 [not have]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然陈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 墨翟之贤, 陶朱、 猗顿之富。—— 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非辜(无辜,无罪);非材(无能;不才);非意相干(没事寻衅,无故制造事端);非钱不行(有钱才能成事。讥讽民风不淳,世人但知逐利)


词性变化

◎  fēi 


不对;错误 [error;wrong]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不明善恶,不辨是非;分清是非


 疑惑烦恼的问题 [problem]。

如:无事生非


  fēi 

相当于“不”、“不是” [no;not]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是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非时(不是时候);非计(失策,不是良计);非义之财(不应得的财物);非直(不但,不仅);非细(不小);非据(不应据有的职位)


 fēi 

 不真实 [untruthful]

近日小人妄造非语。——宋· 苏轼《谏买浙灯状》


邪,不正 [evil]。

如:非心(邪心)


常用词组

非常 非此即彼 非但 非得 非独 非法 非凡 非分 非官方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鸟纲科各种鸟类的通称。种类繁多,约有七十余种。体小翼大,飞行力强,尾长,分叉呈剪刀状。背黑腹白、脚短,不利于步行。每年产卵二、三次,每次约三至六个 卵。常见的有毛脚、赤腰、洋、家等。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侣。~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燕】【象形字】,古人认为天气炎热时它才回来,证明它喜欢炎热,所以叫【炎】,也有人认为它喜欢住在屋檐下,所以读做【yan】也有人认为他们叽叽喳喳的互相说话,是一种有语言的鸟,所以叫【yan】,不过这都是传说不可考据,为了与【炎】的【发音】有所【区别】,就读作去声,现在说是四声【燕yan】。

 

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郾。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燕赵韩魏。——《战国策·齐策》

欲亡赵走 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畏 赵。

燕赵之君。—— 宋· 苏洵《六国论》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互文,收藏、经营、精英均指金玉珍宝。)—— 唐· 杜牧《阿房宫赋》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燕,古代燕国,这里指北京地区。)——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周代诸侯国名。姞姓;开国君主伯倏。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五代初,刘守光据幽州(今河北省北部)所建国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燕王,吾所立。(燕王,指燕王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 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河北省的别称 [Hebei province]。周时为北燕旧地。也指河北省北部

山名,燕山 [Yanshan mountain],在河北省和北京市

燕燕于飞。——《诗·邶风·燕燕》

来降燕乃睇。——《夏小正》

燕雁代飞。——《淮南子·地形》

燕巢于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归燕略无三月事。——宋· 洪迈《容斋续笔》

又如:燕侣莺俦(比喻夫妻和美);燕贺(燕雀相贺。用作新屋落成及升官等喜事的贺词);燕子(家燕的通称);燕户(燕巢);燕儿(雏燕;燕子);燕尾(燕子的尾羽);燕雨(有燕子绕飞其间的小雨);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燕巢上的泥;燕子衔泥筑巢);燕室(燕巢。比喻家国);燕处焚巢(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白颈鸦 [white-neck duck]

燕,白颈鸟。——《尔雅》

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鸟。——《小尔雅》。按,大于雅鸟而小于慈鸟。


词性变化

  yàn 

〈形〉

 假借为“安”。安逸;安乐 [peaceful and carefree;easy]

虞吉有它不燕。——《易·中孚》

燕笑语兮。——《诗·小雅·蓼萧》

吉甫燕喜。——《诗·小雅·六月》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燕户(闲君之室);燕休(闲居;休息);燕令(帝王退朝闲居时所发的命令);燕宇(供休息用的屋宇);燕安(安宁太平;心神安定);燕安鸩毒(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燕私(闲居休息);燕坐(安坐;闲坐);燕居(退朝而处;闲居);燕安(安适满足);燕祉(安乐幸福);燕笑(犹欢笑);燕尔新婚(和谐的新婚);燕适(安适);燕燕(安适的样子;和乐的样子);燕誉(安乐)


接近;亲近 [close;intimate]。

如:燕好(友好);燕狎(亲近);燕昵(亲昵;亲热);燕会(亲昵相会);燕语(亲切交谈);燕诲(谓亲近之而加以教诲);燕莺(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yàn 

〈动〉

 亵渎;轻慢 [slight;profane]

宋音燕女溺志。——《礼记·乐志》

燕朋逆其师。

 又如:燕诬(信口开河,说话轻慢);燕朋(轻慢朋友);燕辟(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燕亵(亲昵猥亵)


“宴”。宴饮;宴请 [entertain (to dinner)]

嘉宾式宴以敖。——《诗·小雅·鹿鸣》

燕乐之钟磬。——《仪礼·燕礼》

则王以息燕。——《考工记·梓人》

又如:燕豆(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燕狎(宴饮);燕客(宴请宾客);燕俎(宴饮。亦宴席)


常用词组

燕尔 燕颔虎颈 燕好 燕鴴 燕乐 燕侣 燕麦 燕麦粥 燕雀 燕雀处屋

 

 

 (象形。甲骨文字形,小篆作字形,都象鸟形。本义:飞禽总名) 同本义 [bird]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类。候~。益~。~语花香。

 


【鸟】字,是一只【喜鹊】的【象形字】,左上的一撇是嘴,右上的横折钩是头,里面一点是眼镜,中间的竖折折勾代表身子、翅膀和尾巴,左下的一横是爪子。

 

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我则鸣鸟不闻。——《书·君奭》

有鸟高飞。——《诗·小雅·菀柳》

鸟乃去矣。——《诗·大雅·生民》

兽奔鸟窜。——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鸟篆(鸟形的篆书);鸟卜(用鸟预卜年岁的吉凶);鸟恨(鸟声含恨);鸟乌(指乌鸦);鸟迹(鸟的足迹);鸟耘(群鸟耘田);鸟径(仅容飞鸟通行的小径);鸟歌(鸟声如歌声,故称鸟鸣为鸟歌);鸟举(鸟飞。比喻行动快速);鸟窜(形容奔窜快速如鸟飞)

 

常用词组

鸟巢 鸟道 鸟粪 鸟机 鸟尽弓藏 鸟瞰 鸟瞰 鸟笼 鸟枪 鸟枪换炮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鸟形。《说文》:“鸟之短尾之总名也。”“鸟”同源。“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隹”的字与禽类有关。本义:短尾鸟的总名)

鸟的种类很多,陆地上最常见是麻雀,【隹】字是一只【麻雀】刚【起飞】的【象形字】,【隹zhui】是短尾鸟的统称,比如麻雀、黄雀。

应为他们通常是【群居生活】,所以读【隹】,可是古人把这个字读作【dui】,就是现在也有人把【一堆】称作【一隹】,【堆】【隹】都是鸟的形象,古文是相同的。

 

同本义 [short-tailed birds]

● 

zhuī  ㄓㄨㄟˉ

短尾鸟的总称。

隹,鸟之短尾总名也。——《说文》

柘树的果实 [the fruit of tricuspid cudrania]

柘实曰隹。——崔豹《古今注》

 

 

今俗云麻雀者是也。其色褐。其鳴節節足足。禮器象之曰爵。爵與雀同音。

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盲(即“夜盲症”)。~斑。~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雀】

 

  qiǎo 

 义同“雀( què  )。方言。用于“家雀儿”( jiāqiǎor)“雀盲眼”( qiǎomángyǎn)

常用词组

雀斑 雀麦 雀跃 雀噪


《说文解字》篇二 山川草木飞鸟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