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和国际法的发展。笔记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专制王权国家
(1) 背景
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②宗教改革运动使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
益显现。
欧洲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世纪兴起的一次改革运动,以其反对教会的极端统治和压迫而闻名。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宗教对其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其从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开始爆发到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改革国教而到达高潮,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表现:
①1534年,英国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②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③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特点: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
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2.民族国家
(1)背景
①13世纪,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②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③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⑤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
要。
(2)经过: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3)特点: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原因
(1)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2)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过程
(1)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2) 161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
(3) 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③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4)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3.意义
(1)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2) 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维也纳体系。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发展, 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1)基础: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2)意义: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维也纳体系
(1)含义: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2)影响
①积极: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②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基本上确定了民族国家的原则,维也纳体系是历史的反动,它违反了民族国家的原则,但两者都是以维护欧洲封建制度为根本目的。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1)一战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
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2)新的阶段: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3)战后发展
①表现: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②评价: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1)二战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
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2)战后发展
①《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也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③在此期间,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二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和国际法的发展,联合国、国际法院等国际组织的出现是其重要体现。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英吉利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的诞生是其形成的基础;其次,英国王权在玫瑰战争和宗教改革中取得的统治地位为民族国家提供了一种保障;最后,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立性政府职能的国家机构的改革和完善又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因此,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英国民族国家逐渐由萌芽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