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笑傲江湖》的隐喻——金庸先生为什么要写桃谷六仙?

2022-05-07 10:17 作者:昆多崩姿那  | 我要投稿

金圣叹曾在《读第五才子书法》提及,《水浒》是“因文生事”,只是顺着笔写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所谓因文生事,意思是:

因——根据;文——人物设定;生——凭空虚造;事——故事情节。


一言以蔽之,也就是为了凸显主人公人物设定而创造相应的故事情节。比如,设定这个人物是个血性勇敢人物,那就要安排相应的危险困境的事件,让人物的言行来有个性的呈现。如鲁智深的性格,就在救助金老父女事件中显露无遗。


从这一点来说,笑傲江湖的情节,乃至金庸先生笔下很多小说人物的创造手段,都可归结为这四个字——“因文生事”!


也就是先明确人物设定,然后延伸创造情节。这需要小说家有高明的设定手段。


《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这六个人物来的突然,来的无缘无故,不是五岳江湖之中必有,也不是人物关联之必然。所以知道,其人物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凸显令狐冲这个人物的特点和状态。


被罚上思过崖,造成了小师妹情移林平之,令狐冲情伤之下,学会了独孤九剑。这一点不得不佩服老先生用心深刻,你道令狐冲为什么学会孤独九剑,真的只是巧合吗?


不是,是内心写照。


只要是谈过恋爱,受过情伤或处于失恋之下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心底会有一种浓重的孤独感,并因此想要断绝一切与外在的联系,同时觉得外在一切的发生都和自己无关 ,显得漠不关心,冰冷无感。少年男女,初恋纯真,尤其如此。


这就明白了,所谓孤独九剑、所谓破尽天下掌法、刀法、暗器云云,其实就是在说情伤之下,孤独的心,可以无惧外界一切对自己的攻击!


因为,什么都敌不过孤独!


独孤九剑,无敌天下。岂不见正是同样受到过感情伤害的风清扬,传给令狐冲的吗!


但学会了孤独九剑,品尽了孤独的滋味,就真能忘怀吗?


书中写道令狐冲学会孤独九剑之后,随心而发,再不拘泥招式,纵心如意。但随手使出剑来,不知不觉总会使出华山剑法当中的一招——有凤来仪!


一招有凤来仪,就是心中情不自禁!


世上受到情伤的人,不分男女,哪怕在孤独之中如何受到折磨,总有一念耿耿,不能忘却,那就是根本放不下对所心爱之人的渴慕和焦思!不管心中再怎么怨恨,口中再如何的嘴硬,再怎么指天誓日,隔绝得再如何的坚定,到最后那一股情意和渴望都会在不知不觉之中,生发出来,沛然而莫之能御之!


也就是令狐冲不知不觉就会使出有凤来仪!


孤独九剑,是一种来自自我保护的拒绝;有凤来仪,则根本就是一种与自我无别的渴望。在拒绝和渴望的交织之下,就是情伤中的痛苦状态。


有凤来仪,鸾凤和鸣,这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本能渴望,也是心中最为真实的意愿,是心之专一之念,也是人之自然性灵。


所谓有凤来仪,是令狐冲心仪岳灵珊也。


心仪岳灵珊,就是令狐冲的本心,如何能够真的断绝呢?孤独从来都只是情伤之后的假象,心底的真实爱恨永远不会断绝。儒家讲性本善也是如此,坏人都是和环境互动而成,心底的恻隐是永远不会丧失的天良。


假如只是如此也就罢了,更为巧妙的是,心仪岳灵珊,这其中还蕴含着另一个名字——仪琳。


着实感叹金庸先生心思灵巧。不错,正是北岳恒山的小尼姑仪琳。从仪灵到仪琳,就知道仪琳这个人物是为何出现。


一个一心只爱令狐大哥的小尼姑,其实是令狐冲心底对于岳灵珊的爱意的渴望。令狐冲和仪琳的相遇,就是一种心境投射的写法。令狐冲舍命在田伯光手下救下仪琳,表示的是他可以为岳灵珊付出性命。而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就是自己这种可以付出性命的爱意,能够同样换来岳灵珊死心塌地的爱。


简而言之,仪琳就是令狐冲对于岳灵珊的渴望的幻影!


捕捉到爱恋之中的幻影,将之写为一个小说之中的真实人物,岂不是正是讲内心种种深隐变化,跃然眼前嘛!如此行文,不愧宗师手段。


试问情伤之中的男女,有谁不曾渴望过自己的付出,能够换来所爱的死心塌地对待呢?难怪有人说金庸先生深谙男女情爱,他的小说抛开武侠的成分,也是极好的言情小说。


所以思过崖这个名字极好,思过思过,人这一生就要思索,为何源于自己的爱,却能超越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如此情不自禁,生不如死。


每个爱恋之人都会坚定认为,自己的爱一定是能换来对方的爱的。令狐冲有这样的坚执念头,才会出现仪琳这样的幻影。而既然对方是能接受自己的,为何又不投入自己的怀抱呢。总有一个现实的却又无比正当的理由难以推翻才是,于是身在佛门的清规戒律,就是最好的借口了!


这就是令狐冲为什么会拒绝仪琳,也是小说之中仪琳为什么是个尼姑,而不是普通门派的弟子了。


我爱的人为什么不来到我面前?不是她不想来,而是有外力阻止。


这是所有情伤的人,最卑微的想法了吧。


但继续追究下去,纵使学了情伤孤独,也无法忘怀心仪岳灵珊,因为此情真挚,本是天然,心仪灵动,这是人的天性,自然不需戒,也不受戒,更不可戒。


所以即便是所谓的清规戒律,也是可以冲破才对吧!真实的情感,又有什么可以阻挡呢?


故而身为和尚的不戒和尚的出现,正是因为仪琳之不戒。仪琳之不戒,表达的就是令狐冲身在孤独,也不戒此天然之情。所以才有了不戒和尚驱使田伯光上华山请令狐冲下山。


一个叫不戒的和尚,驱使一个谐音剥光的淫贼,去请一个男子来见自己的女儿,真是奇事奇文。


天然天真,非我妄为,何必戒之?既然不戒,那么令狐冲为什么拒绝田伯光不下山呢?因为不戒驱动的是个淫贼。


男女之情,是天然之情,因情生欲是自然,因欲生淫则万万不可。令狐冲所拒绝的,不肯下山的缘故,就是在此。朝朝暮暮的念头里,渴望得到的绝对不是对方的身体,而是完整相许的身心才是。


表面看来是令狐冲拒绝田伯光,其实是令狐冲在宣告,他对小师妹的爱,不是得到一个肉体,而是一种真挚内在的爱意。


因为假如真的爱一个人,又何必得到她呢?所谓的得到,不就是要和对方的肉身在一起生活么?这样一来,岂不是并非为了爱,而是为了欲望吗?


这就是令狐冲为什么要学孤独九剑,才打败田伯光的小说笔意了!真心相爱又何必在一起呢,不如相忘江湖吧!假如在一起只是欲望,我宁可承受孤独,只要对方幸福就好了。


所以有了孤独之伤,才能学会独孤九剑啊!但也只有孤独之坚,才破淫乱之念。


是灵,还是琳;是仪灵,还是仪琳?不戒之后,是情起,还是欲动,或是淫乱?这是令狐冲心中的天人交战,不是打退一次淫贼就可以的。关键是此情本不必戒,却因不戒又容易引起淫欲,本为情动,反致淫心,才是不得潇洒,不得笑傲。


天下之人,无不因贪其欢,恋其爱,而生种种乱心,受其束缚,不得解脱,看笑傲之中诸人,大多如此。


因此即便学了孤独九剑,打退了淫贼,但是毕竟恩爱不得,此情仍在,此心仍乱,所以才出现了桃谷六仙!


桃谷——心也;六仙——六贼也。


心之六贼,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引动的色声香味触法,牵动人心入妄入乱,让人心中闹哄哄,颠三倒四、乱七八糟、本末倒置,胡搅蛮缠。


其实所谓桃谷六仙,哪里是在写丑角笑场,其实暗地里都是在写令狐冲受到扰动的内心。只有因情所伤,内在才会如此的纷纭扰动。


也就可以明白了为什么在令狐冲要去少林寺接出盈盈,会出现桃谷六仙争当盟主,是令狐冲内心急躁;在五岳并派的大会上,桃谷六仙又出现,但却是受到任盈盈的安排,这一次有条有理,则是令狐冲心顺盈盈,所以计定。


所以知道,六道真气入体,令狐冲直接就废了,其实何止令狐冲,世上所有人,都受此六贼所扰,一身能耐,受到内在制约,都是施展不得,空有独孤九剑的招式。


也就知道了为什么是不戒输入了一道真气,压制桃谷六仙的六道真气。七道真气,是令狐冲自己七情内乱,相互冲突,不能宣泄,也不能降服,也就明白了!


任盈盈说,自己最终和一只大马猴绑在一起了。说猴,就是拟心,这是《西游记》的创意。《西游记》有一回,孙悟空杀了六个剪径的强盗,那一回叫做“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笑傲江湖》的隐喻——金庸先生为什么要写桃谷六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