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锡尔河之战

2020-10-05 09:38 作者:格林机铳  | 我要投稿

公元前331年高加米拉战役,波斯大流士三世集结大军要挡住这个从西方过来的希腊人,尽管大流士耗费了两年将波斯军队整顿,还从帝国的另一端调来了战象,大流士做足了准备来击溃这个希腊人。


然而他的大军在面对亚历山大的部队时仍然被击溃,因为这次失败,他丢失了巴比伦与自己的国家金库。纵使这样,大流士没有打起投降的心思,继续抵抗,在离开巴比伦前他进行了后续部署以期击败亚历山大。


赢得胜利的亚历山大让部队休整后率军北上,将大流士的抵抗基地埃克巴塔纳占领,这位万王之王已经察觉到自己的衰弱,自己手上仅有的部队甚至要不及亚历山大。


不过在波斯的东部还有军队可以动用,大流士来到自己帝国的东方招募士兵和召集自己的官员,以期可以抗衡亚历山大。但是他任命的东方总督贝瑟斯却违抗命令,不听从大流士安排,在希尔卡尼地区依靠武力将大流士软禁关押,自己借以大流士的名义继续领导其余波斯官员抵抗亚历山大。

因为大流士被软禁,波斯中那些占少数的亲希腊派贵族和波斯军队雇佣来的士兵离开投奔到了亚历山大那边。

亚历山大得知后,现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波斯这个摊子了,因为整个底格里斯河以东都难于防守,有可能会被波斯东部军队夺回。加之大流士本人依然活着,这会极大的动摇自己刚刚建立的威权。

因此亚历山大挑选了精锐部队及骑兵部队以极快速度前进。

贝瑟斯原本计划从巴克特里亚、阿里亚、索格狄亚那三个地区招募足够新军来扩充军队,但是亚历山大的行军速度之快远超想象。每次刚在一个据点扎营,就已经得知亚历山大逼近,往往援军还未到来亚历山大就已经来到,只能狼狈逃跑。加之国库已全都落入亚历山大手中,贝瑟斯在军费方面也必须节俭。


最终,贝瑟斯难以忍受大流士的不配合态度,索性联合几位高官一起将其刺杀。可怜的末代波斯大王,在弥留之际见到了屡屡挫败自己的马其顿新君。后者也乐见其成,并为其举行了非常体面的葬礼。至于背叛自己的贝瑟斯,也开始以阿尔塔薛西斯五世的头衔自居。这也给了亚历山大以充分动力,将波斯帝国的正统权力抢夺过来。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率军从黑海南岸登录,此时亚历山大手上兵力就是约20000名野战主力,亚历山大还劝退了一些同盟军与色萨利骑兵,不过有些人到是以雇佣兵身份留下继续前进。由于兵力稀少导致一些占领地区驻军几乎没有,在进入中亚后,亚历山大必须避免无必要的冲突,等待本土到来的兵力补充,并尝试招募少量的本地士兵补充损失。马其顿人往往会对敢于抵抗的小部族进行强硬镇压,但却乐于和波斯-东伊朗贵族讲和。

亚历山大一路推进到了马拉坎达,路上归降的波斯贵族官员们都得到了保留,最后,亚历山大将贝瑟斯擒获处刑。

一切看起来都十分顺利,将最后的抵抗者杀死后,波斯帝国的遗产被继承然后开始巩固在当地的权威还有建立秩序。但是后续发展并不顺利,部分波斯贵族对于马其顿的新秩序并不乐意听从。他们结成了联盟,马其顿部队由于稀少导致对一些被征服地区要么驻军稀少,这让不少地区发生了叛乱驻军被叛军袭击危在旦夕。

起初是派遣少量军队去平压叛乱城镇,但是中亚复杂的地形使得马其顿军队只能控制一些城镇,然后被波斯叛乱者继续包围。

此时亚历山大越过了阿姆河并攻陷了当地的七座波斯城镇,城镇中的粮食极大补充了军队的损失。

很快,在北面的锡尔河对岸,6000名斯基泰勇士被聚集起来准备南下,为了保障对于中亚地区的稳定控制这些威胁是必须消灭的,于是15000人的步骑兵随着大帝挥师北伐。


在锡尔河畔,斯基泰人封锁了渡口,只要马其顿军队强渡锡尔河就会遭受斯基泰人箭雨的打击,即使顶着箭雨登岸,那么在马其顿人立足未稳时就要面对骑兵的冲击,斯基泰人还在岸上部署了重骑兵,只要亚历山大的部队敢冒然强攻那么必将损失惨重。


亚历山大命令士兵在岸边部署弩炮,用弩炮射击对岸的斯基泰人,还在船只上安装了小型号的弩炮用来增加火力射击斯基泰人。斯基泰人之前没有遭遇过这样的打击,敌人在自己弓箭射程之外用更加巨大的箭枝射击,原本以为马其顿人将在渡河时被自己痛击,迫于压力只能远离岸边来躲避射击。

趁着斯基泰骑兵远离岸边,马其顿军队迅速渡河一批骑兵部队,然后步兵抓紧过河。渡河的第一批骑兵被斯基泰骑兵包围,第二批骑兵部队跟着投入战场撕开斯基泰骑兵的包围圈。马其顿步兵从两翼包抄将斯基泰人击溃,一场激战下来马其顿人只付出了160人换来了1200名敌人死亡剩余敌军四散逃跑。

这场大胜让亚力山大开启征服中亚的大门,后续逐渐横扫斯基泰人,期间有过一次全军覆没,两千人被歼灭,但是后续援军抵达马其顿大军分五路北上,横扫了被斯基泰人控制的河中北部。


锡尔河之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