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赋能的影像旗舰,一加 9 Pro 全方位体验

一、为什么我推荐你选择满配一加 9 Pro?顶配的性能上限有多高?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安卓手机生态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推送机制,因此想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APP 只能保持后台常驻。但是如果手机内存小了,系统就会自动地清理后台,可能就会导致有用信息的缺失。

比如我就经常因为安卓手机收不到小黄鱼的推送信息,而错过了交易的时机。因此尽可能大的内存,能够保障手机流畅的同时,还拥有尽可能多的常驻后台。大闪存的存在价值则是为了应对微信这种“社交利维坦”而存在,动辄几十上百 G 的容量,每次换机都是一场巨大的负担。

所以我给大家的购买建议是安卓手机内存 8GB 以上,闪存容量 128GB 温饱,256GB 小康,512GB 富裕,看看一加 9 Pro 的定价策略,你就可以发现,128GB 闪存价值500元,4GB 内存价值 500元,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预算吃紧,中配版性价比最高,如果预算充足,顶配就很不错了。

【SOC】:高通骁龙 888 处理器,5nm 制程工艺
【内存 / 闪存】:LPDDR5 RAM / UFS 3.1 ROM
【屏幕素质】:6.7 英寸 120Hz 的 3K 挖孔双曲面屏,10bit,LTPO 动态帧率,DisplayMate A+ 评分。
【拍照摄像】:后置 4800 万主摄(IMX789) + 5000 万 140° 超广角(IMX766)+800万3×长焦(OV08A10) + 200 万黑白(gc02m1b)
【充电续航】:电池容量 4510mAh,支持 65W 有线闪充 + 50W 无线闪充
【重量厚度】:188g/8.4mm
【其他亮点】:一加|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
【价格】:¥4999:8GB+128GB / ¥5499:8GB+256GB / ¥5999:12GB+256GB
因为更高的内存还能够为手机带来更好的性能释放,我们通过一加 9 Pro 的理论性能测试来看看它的表现。

一加 9 Pro 所搭载的骁龙 888 是去年 12 月 1 日发布的最新一代旗舰级 SoC,基于三星 5nm 工艺制程,CPU 采用 1 颗 Cortex X1 核心(2.84GHz)、3 颗 Cortex A78 核心 (2.4GHz)组成的集群以及 4 颗 Cortex A55 核心(1.8GHz),并为其配备了 4MB 的 L3 缓存和 3MB 的系统缓存。GPU 为 Adreno 660,集成了骁龙 X60 5G modem 基带,支持 WiFi 6E、Bluetooth 5.2。

从例行的安兔兔测试跑分(V9.0.3)来看,一加 9 Pro 达到了 84.1 万分,根据@新潮电子徐林 的测试数来看,妥妥第一梯队,比如同样采用了骁龙 888 SoC 的黑鲨手机 4 Pro、腾讯红魔游戏手机、iQOO 7、小米 11、realme GT 都集中在 82-84 万分左右。在存储性能方面,可以看到一加的顺序读速达到了 2041.0MB/s、顺序写速达到了 767.1MB/s,已经超过了 SATA 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逼近于中端 NVMe 固态硬盘的门槛了,所以整机的理论性能表现还是相当的强劲。

在发热情况方面,借助红外线热成像仪可以看到一加 9 Pro 在进行安兔兔测试时,手机的正面温度在 41.3℃,手机背面最高温度为 40.7℃。这是由于骁龙 888 本身的功耗大,发热高,所以也收获了火龙的外号。

在游戏表现方面,我测试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以及《原神》等游戏。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作为老牌经典手游,一加 9 Pro 为其支持了游戏超频响应,通过大幅度提高处理器和屏幕响应,可以将触摸延迟降低至最多 25 到 30 毫秒,算是独家的 BUFF 了。

而且这次一加 9 Pro 还搭载了全新的 Wifi 6E,支持 2.4GHz、5GHz 和 6GHz 三个频段、支持 4K QAM 编码、支持 160MHz 频宽、峰值速率达到 3.6Gbps,对于手游视频一类吃网络的应用更加友好了,不过目前兼容的路由器仍然比较稀缺,我手头上有没有,所以就没法给大家测试了。
游戏性能方面,我们重点还是来说说《原神》的表现,我们在手游的设置中将所有画质调到最高,并且打开 60fps 高刷新率选项,通过 Perfdog 记录数据。

可以看到一加 9 Pro 在 30 分钟的原神游戏之后,平均帧率为 47.2fps,平均 CPU 负载率为 40.8%,平均温度为 51.1℃,总体来说画面能够保持在流畅的水准,体验还是非常不错。

在外部发热上,同样借助红外线热成像仪可以看到一加 9 Pro 的正面温度在 40.7℃,手机背面最高温度为 40.5℃,要比安兔兔测试更低一些。实际的手感还是比较热,这是骁龙 888 SoC 的通病,建议有条件的同学搭配个手机散热支架一起使用。

二、选好配置后,我们来看看一加 9 Pro 的外观设计?

外观一向是大家对于手机的初印象,好的外观设计可以让使用者眼前一亮,赏心悦目。反之则会让人心生芥蒂甚至嫌弃。对于入门级乃至中端的手机产品都需要把握性价比与设计感的平衡。而旗舰机需要考虑的就是外观设计的最优解,一加 9 Pro 自然也不会例外。

相比于一加 8T 时的经典直屏,一加 9 系列延续了 7 Pro 对于双曲面屏的探索。尽管二者在造型上非常类似,但是仔细观察,你又会发现不一样的元素。

对比兄弟家的上代旗舰 OPPO Find X2 Pro,可以发现一加 9 Pro 的边缘曲率更低,并且主要是在黑边部分才才进行了弯折,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手机边缘画面的缺失。同时也保留了曲面屏才有的美感和握持感,非常难得。

这次一加 9 Pro 还首次搭载了 ColorOS 系统,但并非原封不动的搬运。我在微博上发起了一项调查,几乎所有的网友都轻松地区别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比如时钟的数字颜色、极简的 Logo 风格、经典的三段式开关,这些细节差异都彰显出了一加的特立独行。

一加 9 Pro 的屏幕前置摄像头依旧采用了挖孔屏的方案,目前这个也是除了升降结构外的最优选择了。期望下一代旗舰机上能够见到开孔更小甚至是屏下摄像头的设计。

在手机的中框部分,一加 9 Pro 的过渡较为平滑,按键接口分布也相对合理,左侧是音量+-,右侧是一加经典的三段式开关以及电源键,手机的底部是 USB-C 分列左右的 Nano-Sim 卡槽和扬声器。

从包装中取出一个笑脸模样的取卡针,就能够为一加 9 Pro 放入两张 5G 信号卡。Nano-Sim 卡托也做了防水处理,因为一加 9 Pro 能够达到 IP68 的防水防尘等级,可以有效防止灰尘侵入以及落水后的继续使用,这对于经常奔波于户外的用户而言相当实用。

从包装中取出一个笑脸模样的取卡针,就能够为一加 9 Pro 放入两张 5G 信号卡。Nano-Sim 卡托也做了防水处理,因为一加 9 Pro 能够达到 IP68 的防水防尘等级,可以有效防止灰尘侵入以及落水后的继续使用,这对于经常奔波于户外的用户而言相当实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加 9 Pro 的背面,手机的背面采用了双层高雾 AG 玻璃叠加漫反射 AG 膜片,质感比较出色。我上手的是【闪银】镜面款,这款手机还拥有【绿洲】、【黑洞】两种雾面款配色,我个人会更加偏好绿洲一些,建议大家去线下看看。

其他细节方面,一加 9 Pro 的背板颜色是从顶部的银灰色逐渐过渡到底部的透明色,此外 Logo 是嵌在玻璃夹层之中,算是一个非常细节的设计。

摄像头模组方面,一加 9 Pro 采用了主摄广角镜头 + 副摄超广角(微距)镜头 + 长焦镜头 + 黑白镜头的组合,同时搭配了双色温闪光灯、麦克风以及对焦传感器,并且还拥有一个「HASSELBLAD」的 Logo 彰显特色。它的具体表现我们后文再聊。

其他配件方面,一加 9 Pro 提供了套 65W 的 PD 充电器以及经典红白配色的数据线缆。

其实我觉得一加可以考虑加入 GaN 氮化镓技术,进一步缩减充电器的体积,提高充电套装的携带便利性。

除了手机表面的贴膜外,一加 9 Pro 还标配了一个液态硅胶材质的保护壳,终于不是送清水套了。

这个手机壳在中框部分会比屏幕边缘略矮一些,这样在使用时也不会阻挡曲面屏边缘的美感,同时手机壳的背面还有一加的水印和 Logo,也算是细节的体现,值得好评!

总体来说,一加 9 Pro 这次的外观设计既拥有许多细节上的完善,诸如屏幕边缘曲率的克制带来了优于传统曲面屏的观感,同时在背板设计上既有镜面款型也有雾面风格,并不是简单的换色,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三、哈苏联合调校的一加 9 Pro 在影像方面有何见解?
一加的影像系统在过去常常被人评判为中规中矩,我在实际体验中也是如此。问题主要是出现在,你很难对一加的影像表现贴上一个标签。而这次一加 × 哈苏联名的【一加丨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就是一个具象化,毕竟哪一个年轻人不想拥有自己的一台哈苏相机呢?

哈苏相机在摄影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从二战时期的军用相机 HK-7,再到民用级的哈苏 1600F,以及后来太空摄影的 500 系列。阿波罗 11 号任务时,伴随阿姆斯特朗登月记录人类历史的也是一台银色的哈苏 HDC 相机。一加和哈苏首先建立了一套全局色彩解决方案——「哈苏自然色彩优化」,实现更加自然的色彩还原,更加细腻的色彩过渡。

在「主摄镜头」方面,一加 9 Pro 使用了全球独占的 Sony IMX789 传感器,拥有 1/1.43" 尺寸 + 4800 万像素 + 1.12 µm 四合一大像素 + ƒ/1.8 大光圈,同时这款传感器还支持 12bit + 687 亿色的 RAW 格式照片以及 4K 120帧的视频拍摄能力。


在「白天」的样张中,一加 9 Pro 的主摄表现出了相当出色的素质,白平衡非常准确,同时色彩鲜艳饱满,画面明暗细节充实,搭配 DisplayMate A+ 评分的屏幕,那是相当的舒服。


在「室内」的样张中,一加 9 Pro 也能够准确的呈现出环境的白平衡、色彩以及亮度,兼顾了真实与美感的平衡。

当然我觉得一加 9 Pro 在面对美食一类的特定场景时,可以考虑更加激进的 AI 算法优化,把食物拍得更加美观可口,想必这也是美食爱好者们的心中所想。

一加 9 Pro 在「超广角镜头」上使用了 Sony IMX766 传感器,它拥有 1/1.56" 的传感器尺寸、5000 万像素、ƒ/2.2 大光圈,最关键的是还拥有自由曲面镜头。自由曲面镜头可以让一加 9 Pro 在拍摄超广角场景时,可以有效降低画面边缘的畸变。

从下图的对比可以看到,超广角镜头下的画面边缘部分畸变也非常小,如果不仔细观察,只会觉得那是透视的效果。

超广角镜头非常适合建筑一类的拍摄,能够以“低微”的视角来衬托出宏大的场景特点。

除了主摄和超广角外,一加 9 Pro 的「长焦镜头」和「黑白镜头」也各司其职,有意思的是,在变焦策略上:1-3.4X 由主摄裁切完成,3.5-30X 则是由 800 万像素的长焦镜头完成工作,微距和超级微距竟然是由超广角镜头分担。

而且在镜头之间的切换也非常顺滑,若非我遮挡了镜头,肉眼都很难发现画面的变化,足见目前一加 9 Pro 的成像算法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一加 9 Pro 在「夜景」表现方面,也算是可圈可点。肉眼视觉下灰暗的黑夜在夜景模式下仿佛将时间拨回了黄昏,原有的暗部细节也变得较为清晰。在光源复杂的商业街上,夜景模式也能够较好的抑制高光、提亮暗部,使得画面较为纯净,不会出现过曝或者欠曝的情况,这才是旗舰级的夜景水准。

最后我还尝试了下使用一加 9 Pro 的长焦拍摄月亮,可以看到在人工干预曝光的情况下,还是较为清晰的拍摄出了月球的轮廓以及表面的纹理。今年许多品牌的主力机型都卸下了潜望式长焦镜头,为主摄和超广角镜头留出了更多的操作空间,这是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尽管长焦利用率不高,但那个靠长焦打擂台、争上游的时代还是挺令人怀念。

最后,一加与哈苏还为用户提供了「哈苏专业模式」,我们可以在专业模式下灵活调整感光度、白平衡、快门速度等多种影响成像的参数。定制快门声音和拍摄水印,也让摄影体验逼格满满。我个人就非常喜欢这个峰值对焦功能,真的像是在使用单反创作一般,很有代入感。

哈苏专业模式可以输出 12bit + 687 亿色的「RAW 格式照片」,后期创作处理空间巨大。我们通过 RAW Digger 可以查看拍摄的 DNG 格式照片,可以看到每个通道的数据区间都是 0-4095,正好能够匹配 12bit 的数据量(2的12次方为 4096)。

将 DNG 格式文件导入 Adobe Lightroom 一类的后期图片处理软件,就能够无损的调节照片的参数,呈现更加出色的后期效果。这些后期潜力都是传统 JPG 格式照片所无法比拟的。
除了图像的出色外,一加 9 Pro 在【录像功能】方面也颇具心得,因为目前这款手机支持 4K 120帧和 8K 30帧 的视频录制,这也是目前少数专业级视频机才具备的录制能力。

这种厉害不仅体现在参数上,在实际的录像画面中,白平衡稳定准确,画面的色彩靓丽,不要说 Vloger 了,感觉就算是我这种有专业拍摄需求的用户,一加 9 Pro 都能够派上用场。
当然,我在录制视频时也发现了一加 9 Pro 部分值得改进的方向,一个是视频防抖还有待加强,下面是我乘坐电梯时录制的画面,可以看到抖动幅度还是稍大。最近推送的 ColorOS 11.2 重点解决了这个问题,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

当然,我在录制视频时也发现了一加 9 Pro 部分值得改进的方向,一个是视频防抖还有待加强,下面是我乘坐电梯时录制的画面,可以看到抖动幅度还是稍大。最近推送的 ColorOS 11.2 重点解决了这个问题,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

其次是在夜景画面上,画面的亮度较好,色彩也较为饱满,但是对焦方面存在一定的“拉风箱”问题,建议一加 9 Pro 更新算法,提高夜景视频对焦的准确性。
四、一加 9 Pro 还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升级亮点 ?
最后一个核心章节我们来解读一加 9 Pro 的屏幕和充电续航。自一加 7 Pro 时代,屏幕就是一加的强项,最早一批的高刷新率屏、高分辨率屏,都为一加积攒了良好的口碑和粉丝群体。

这次一加 9 Pro 没有专注于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而是将升级的重心放在了节能上。屏幕是一块 6.7 英寸的「柔性 AMOLED 120Hz LTPO 屏幕」,最高分辨率为 3216×1440 像素(525ppi),E4 发光材料,支持 8196 级亮度调节。

实话实说,我觉得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对于 LTPO 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机械化,一加 9 Pro 主要是在文本输入、视频播放等无需速率的场景时会自动降低画面的刷新率,以此降低高刷屏带来的高功耗。但是 LTPO 的触发机制稍显苛刻,如果能够做到更加细分的自适应调节,应该能够极大的提升续航表现。

除了 LTPO 的加持外,一加 9 Pro 还在「画面增强引擎」上增加了视频超清增强和视频色彩增强。OPPO Find 2 和 3 系列应该为一加 9 Pro 提供了不少的助益和借鉴。

视频动态插帧也扩大了适配的应用,在 3K 分辨率下能够优化到 60Hz,在 2K 分辨率下甚至能够到 120Hz,最直观的感受是你在 B 站播放视频时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画面更加流畅了,作为一个每天都泡 B 站的用户,感动哭了。

在「充电」方面,一加 8T 时代就将快充功率提升到了 65W,一加 9 Pro 在此基础上还带来了 50W 无线超级闪充。

一加 9 系列的 65W 的无线快充使用的是 10V / 6.5A 的快充方案,实际的充电功率在 8.5V/ 6.3A 53-55W 左右。

一加 9 Pro 从 2% 到 100% 充电耗时在 32 min 左右,相比于一加 8T 还是要快上一些,后者需要 39 分钟才能完成充电。

从充电功率的变化来看,电压基本维持在 8.5-9V,峰值功率出现在前 5 分钟,而后电流逐级递减。

因为手头上也没有一加的 50W 无线充电器,等后面上市了,我们可以再来测试一番,相信它的速度应该也很惊人,至少官方宣传的口径上 43 分钟就能充满一加 9 Pro,差不多接近于传统有线快充的速度了。

最后,在「续航表现」上,我觉得一加 9 Pro 已经要比早期没有 LTPO 的时代好多了,早期的 3K 120Hz 手机,正常使用半天妥妥没电。而一加 9 Pro 在智能分辨率 + 120Hz LTPO 的加持下,我早上 9 点 100% 电量出门,正常使用,大概在下午 4 点 36 分左右还剩 20%,差不多晚上 6 点左右耗光电量,由此可见这种续航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有重度使用需求的用户,可以考虑在办公室放个 65W 的 PD 充电器,一加 9 Pro 充电 30 分钟后又是一条好汉了。
五、总结
看完了本文的测评之后,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此次一加 9 Pro 的体验。一加一直存在着“一加果然要买单”的玄学定律,作为单王之王的 9 系列应该是目前最值得入手的安卓旗舰机型之一。因为它补足了前辈们在操作系统、曲面屏幕、无线充电上面的遗憾,同时关注到了影像系统上的体验提升,为年轻人带来了人生第一台哈苏。这些革新与完善,都在标志着一加从那个小众极客群体,走向大众圈层,逐步成为一台全方位、不留遗憾的旗舰手机。

当然,在这段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我也感受到目前一加 9 Pro 在 LTPO 的触发机制上还比较苛刻、夜景录像的对焦效果还存在拉风箱等小状况。希望一加也能够和 OPPO 共同强化软件算法,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使用体验。当然瑕不掩瑜,感觉今年媒体老师们出门时,手头上除了铁打 iPhone 之外,又会人手一台一加 9 Pro 了,上一次还是 7 Pro 时代,媒体老师们的眼光足以说明产品力的过硬。

今年在手机背面的摄像头模组上,各大品牌都有着为了成像画质而提高镜头口径和增厚底座的趋势,希望手机厂商在未来能够做好取舍,既能做大做强,也要肩负起维护“小而美”的责任。分享到此结束,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爱好测评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