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参与的高布兰毕设,让你了解被放鸽子时的人间真实丨Anione专访

作者/毛噜噜
编辑/彼方
“Are we sure this guy even exist?”
今天小趴给大家带来的「AniOne线上展」专访是——来自高布兰动画学院动画专业的折瑞涛、邹珊珊、Juliette,Camille,Ana五位同学共同带来的毕设作品《Sundown》。
《Sundown》
折瑞涛、邹珊珊、Juliette Brocal(法)、Camille Letouze(法)、Ana Moniz(葡)
高布兰动画学院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绝美的预告片吧!

全片油管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h-DP89FPY
-故事简介-
夏日音乐节的演出即将开始,6人小队上台之前却发现只剩5人,是去找回组员?还是临阵逃脱?还是继续上台?5个队员对此争执不休,并展现出了各自迥异的性格。
-作者介绍-

上图从左至右分别是:
Ana Moniz(葡)
导演,编剧,角色概念,原画
ins:amaiannie
Juliette Brocal(法)
导演,编剧,场景设计,角色设计,layout,色指定
ins:cy_lindric,Twitter: cy_lindric
Camille Letouze(法)
导演,编剧,故事板,角色设计,原画,layout
ins:camille.leto,Twitter: morchlav
折瑞涛
导演,原画,颜色设计,角色概念
微博:@毛了个淘
邹珊珊
导演,场景设计,原画,layout
微博:@33_zoo

-角色设计-







-场景设计-





-气氛图-





-美术设计稿-




-团队专访-
学术趴:虽然短片只有短短五分钟,但是表演团队中的每个人物都塑造的非常典型,仿佛是许多团队成员的缩影,请问各位对前期人物性格设计是如何进行构思的?在动画表演上又是如何让每个人情绪到位,生动鲜活的?
Camille :一开始我们就确定好给每个角色都赋予一个特定的、夸张突出的性格特质,正如你所说,电影只有五分钟,所以我们在刻画性格上必须非常简单直接。
折瑞涛:对于角色的塑造,我们有意设置了一些具有反差的性格,比如完美主义vs大大咧咧,焦虑胆小vs勇往直前,去制造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动画表演方面,主要用肢体语言的多少和幅度去区分不同性格,同时Camille的分镜给了很好的指示和表演空间,比如对于性格完美主义多动症女孩Ida,她的动作幅度很大,没有一刻是静静呆着,我们的分镜为她安排了很多有趣的镜头,也为表演制造了丰富的表现空间。




邹珊珊:是的,我们确定一句话剧情大纲之后,先从人物开始下手,考虑设定哪些角色,他们各自的性格关键词,角色动机,性别,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种。我们列了张人物表,每个人都写了几个人物小传,然后拿出来看看哪几个最有趣,哪些角色有必要存在,哪些可以删掉,哪些可以结合在一起。
然后就到了有趣的命名环节,虽然这些角色的名字没有在片子里出现,但实际上他们每个人都有名字,并且命名的过程很欢乐。
因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关键词与动机,Juliette与Camille画了许多我们主角的表情包同人,因此这些角色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已经有了非常具体的印象,人物表演围绕这些设定不会跑偏。

另外,涛涛很喜欢Ida(短发中分的那位)所以她画的Ida的镜头非常多,表演风格也很明确。至于团队成员的缩影,实际上是个巧合,每个角色都能一一对应上我们其中的某个人。人类如此相似哈哈。
Ana:我们必须保证人物有非常鲜明具体的个性特征,这样他们在荧幕上才能活灵活现。他们对待自己的演出都有着清晰可辨且直来直往态度, 我们可以把这一点作为人物个性特征的体现之处。
因为我们短片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人物的对话既要信息丰富又要简短精炼,他们的每句台词(除了交待情节之外)都得体现各自的性格特征,同时人物的表演的姿态和动作对于进一步展现这些印象而言也至关重要。
Juliette:我们之前都有小组合作的经历,所以我们想创作出的每个组员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严格要求,永不满足的人;做事总要慢悠悠拖延到最后一刻的人,想要把整个组拧成一股绳的人,当然,还有一个仿佛不存在的神秘组员。每个角色都凝练讽刺,似曾相识,但我觉得他们都是我们之前遇到的过的人的缩影!


学术趴:短片美术风格特别赏心悦目,请问主创们在美术风格设计与色彩搭配上有何考量?寻找了哪些参考?有没有爱用的配色方案推荐?
Camille :能有这么好看的色彩多亏了涛涛和Juliette!我们一开始相互分享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不同国家的艺术师设计参考,还有我们各自家乡的民服民饰。如果只有自己设计就很容易陷入单一的刻板印象中,非常开心我们能够在相互交流中取得平衡!
折瑞涛:美术设计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的家乡,我们把法国,葡萄牙,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合在一起,还找了许多动画和插画的参考,创造了一个架空的音乐节。Juliette把一切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美术设计。
邹珊珊:一开始我们有很多版不同的人设,除了我以外每个人都做了人设。人设的确立是从涛涛画的一张对应着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人设开始,画得很酷但是角色性格不够突出,也不是非常适合做动画,Juliette搜了一些京剧的图作为参考重新画了一版,随后Ana又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欧洲元素画了一版,最后Camille再把这些统一起来画了一个最终版。





Juliette : 我们选择让整部短片尽可能在太阳落山时实时发生,所以配色方案也是根据故事发生时间制定的。从黄昏将尽的金色到华灯初上时的深色,我们从不同文化下的色彩斑斓的装饰中汲取灵感,并且让配色随着白天到黑夜的变化而变化,这个过程真的很有意思!我们想传达出温暖夏夜的感觉!
Ana:就像Camille说的那样,这是涛涛 和 Juliette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想唤醒人们对于欢乐的民俗节日的感觉,同时又想传达出夏日黄昏的氛围。所以我们在故事开始用了温暖的色调表现黄昏,然后是“天刚刚暗”时那种微妙的蓝。帐篷内镜头的灯光与配色方案也超级难搞定。
至于故事世界观的设定,我们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最后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梦幻的世界。我们也很开心能借这个机会更加了解了彼此国家的文化。

学术趴:观众们对作品意味有很丰富的解读,可以是关于舞台表演的努力,也可以是关于小组合作的比喻,请问主创们对作品的主题是如何设想的呢?
Camille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动画情景喜剧这个想法,因为这样可以关注一群人,而不是强调从某一个人的视角出发。
折瑞涛:关于作品的主题,刚开始我们纠结于Sacha到底去哪了(尤其是我),我们设想了很多可能性,后来决定把主题落在小组合作上,我们觉得塑造角色的过程比交代一个结局更有趣也更能引起共鸣。
Ana: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对故事有自己的独到理解!这类电影的好处它能包容各种各样的解释,这也是吸引我去创造群像故事以及采用“生活片段式”叙述的原因。
对我来说,它代表了我们完成创作时艰难的过程,特别是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以及由于喜爱,我们在做创作时的复杂情感。但作品最终仍是要被第三种元素,也就是观众观赏和与判断的。这个故事有点像片子创作过程本身:太多事无法按计划进行,按时完成也非常困难。但这些在荧幕上都没有展示出来!所以我想从表演者的角度,向公众展示无法看到的混乱幕后。当然我们也想展示美丽的民俗风情(还创造出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体!)
Juliette :正如Ana的精彩总结 ,故事主要想表现团队合作以及向观众展现他们从未看到的创作过程中的挫折困难,但作品本身并没有说教的意思。我们只是想讲个有趣的简单故事,并尝试把它讲的好玩!Sacha感觉像是一个留下悬念的大谜团,但说到底,它只是一些平凡的事情,可能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过。


学术趴:最后设定的开放性结局很妙:众人将目光投向镜头,但Sacha是否出现仍未可知。请问在各位在设定这一结局时是如何考量的?有哪些用意?
Camille : 非常感谢!结尾是最难写的部分了,可能有些观众看到结尾会有点失落,因为结尾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看到了结尾也没有真正的“收获”。但对我来说,开放性结局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每个人都可以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与阐释。
折瑞涛:我个人理解是,Sacha这个角色有没有出现,甚至是否存在,都不重要,就像Jun说的“are we sure this guy even exist?”这也是我们自己的发问。在每个团队里,可能都会有一个Sacha,一个没什么存在感,只有不见了才能被意识到的成员。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会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反应,这种现象是很有趣的,短片就是想表现这场闹剧,而不是去下结论。至于结局他是否出现,是否赶上了表演,我们还是不知道。这也许也不重要,因为大幕拉开,演出照常开始。

Ana: 谢谢!在我们写剧本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结尾的部分是很难“合理地去解释”的。有很多人感到失落,不明白为什么最终我们不知道Sacha最后发生了什么。但故事的重点不在Sacha 而是在小组成员对Sacha的缺席如何反应,这些人才是主角。我们从《双峰》和《等待戈多》等作品中汲取了灵感(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验证)。我们的片子不是一个要被解决的谜团,而是要探索不同角色对一种常见冲突的不同反应。
我喜欢这个“开放式”的结局,这对我来说是唯一有意义的结局。团队成员对“Sacha的到来”(如果他真的来了 ,他会怎样出场?)的不同反应是情感的终点,释然、震惊、愤怒、喜悦、所有的情绪都终结于他的到来。

Juliette : 在写这部电影时,Sacha要不要露面是一个很大的争论,但到最后我们都很明确不让他露面相当重要。首先是因为这是贯穿全片的包袱——整个故事中我们从未见过他的面孔,而且整个故事重点在于表现其他人对于Sacha的缺席是如何反应的,以及通过她的缺席来突出表现每个人的担忧与个性。
所以我们选择这样结尾:用镜头展示每个人(而非Sacha自己)的反应,并用它总结了整个故事。我们也很喜欢最后观察者视角的镜头。观察者最终处于Sacha的位置,并填补了小组中的那个空白。

学术趴:短片中对组员争吵这一片段进行了短暂的夸张表现,效果非常棒,让人印象深刻,想问一下这部分画面在设计时是如何构想组织的?
Camille : 涛涛是做变形拉伸动画的大师,她几乎完成了这部分的所有动画!
折瑞涛:这个镜头画面设计是基于Camille的分镜,动画是我画的。考虑到这个镜头中角色在不断猜测和妄想中达到了荒诞的巅峰,画面上也用了夸张的拉扯去表现角色失控的情绪。
邹珊珊:一开始镜头不是这样的,但是涛涛觉得这里戏剧冲突很强,明明台词很有趣很有张力,所以不应该用平平的镜头语言一笔带过,是时候发挥动画的表现力了。因此她和Camille讨论后决定改成这样子,不想让我们的动画过于写实。
Ana: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场景。这是他们对Sacha疑惑的高潮点,并且故事写起来也很有趣。我们已经有了一段幽默的对话,但还需要在视觉上真正传达出它的幽默效果,而涛涛做得很棒!

Juliette:我们的剧本非常现实和简单,但我们依然希望它能有趣精彩,因此涛涛在这些镜头中拉伸了人物轮廓,让人物情绪更为强烈,也有了一些超现实的感觉。比起我们在其他部分采取的相互传阅和修改的方式,她能够在没有太多干预的情况下自己完成这些动画,也使得这些镜头更加自然。这些镜头有着更多试验的自由。
学术趴:请问各位主创在制作这部二维动画短片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各位是如何克服的?
Camille :尽管精致度可能不尽人意,但最重要的是先把镜头画完。时间实在有限,许多镜头我们不得不火速赶工。
折瑞涛:最大的困难是角色太多了,动画量巨大。
邹珊珊:最大的困难是遇到了罢工和新冠疫情,并且我的英语不太好,有时沟通不够充分,有点可惜,想和大家成为更亲密的朋友的说。
Ana:就像Camille所说的那样,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完,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我们一直想追求十全十美,但这可能导致整个制作的失败。Sundown团队的负责人Prim说:“we go with what we have!”我认为在创作时,必须要有“完成胜于完美(却未完成)”的态度,这一点很重要。
Juliette:在疫情期间做动画是一段艰难的经历。和不在同一时区的小组成员们一起工作真的不容易!这些都使得交流变得非常复杂。我们故事的角色很多,有很多镜头是几乎所有的角色都一起出现,因此每个镜头工作量都很大;我们必须尽早确定简洁的动画风格,将重点放在动作上,而不是追求动画的平滑与复杂。

学术趴:想请问各位主创,在制作动画期间受到疫情期间封锁影响,再加上组员在不同国家,沟通交流可能会有时差,这样的情况给各位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动画合作经历?
Camille:我想我们从团队的交流合作中获得了许多许多经验。
折瑞涛:我在疫情期间跑回国了,感谢我的组员为了我下了微信,远程合作特别考验自觉性,我的组员是我遇到过最靠谱,最认真,并且效率极高,极具才华的一群人,我每天被她们感动和鼓励三百次,没有她们我可能坚持不下去。
邹珊珊:没错!我们的组员太棒了,跟她们学了好多好多。远程合作个人而言最大的难度是,没有上班时间也就没有下班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工作,因此每天都在熬夜,但是仍然觉得自己还能做更多东西,陷入自责和羞愧,大大影响效率。至于时差,当时除了涛涛我们都在法国,但是我们充分信任她,她每天也确实有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她也在熬夜因此时差其实不是特别大。

Ana:疫情下合作绝对是挑战。我们使用软件“ Slack”来记录,并用了许多表格来记下已经完成的工作。我们还面临着时差问题,这让我们难以迅速沟通。有好多次我们都希望能够聚在一起工作,不仅是为了人齐,更是为了方便相互纠正与建议。但还是庆幸我们是在制作中期的分开的,而不是在制作前期,否则头脑风暴和在线讨论真是太累了!
Juliette :我认为这绝对是最难的一部分!距离让一切变得更复杂了,在共享文件,组织分工和提供反馈的时候都更加困难,我们不得不去适应与学习。虽说过程很困难,但我学到了很多!
学术趴:非常感谢各位接受本次采访,最后想问一下主创们对这一年制作动画毕设历程的感受?对即将做毕设的同学有没有什么建议?
Camille:做一个拥有五个不同角色的动画是我当年最大的错误也是我最好的决定,我一点也不后悔,但也很开心这一切都结束了哈哈。给一条忠告:在创作时要聚焦于最简化的小点上:主题最简,工作最简,这样可以让故事更清晰生动(您也可以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邹珊珊:这一年跟大家真的学了非常多的东西,它让我了解 了人的可能性,难以相信我们组员在刻苦工作之余还摸了很多精致的鱼(漫画,插画,同人动画)。所以再也没有借口说自己“没有时间”,她们的勤奋让我觉得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东西,并且还能完成得更好一点。
当然也有一些遗憾,我在很多镜头上抠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画了非常多难以被人注意到的人物微动作(并且为此加了好多动画)和会被前景人物挡住的表演和背景,有点浪费时间,所以画单个镜头或者单场戏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全局,考虑整个片子的调性呢。有时候你手里画的那一卡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不用把它抠出花儿来,放在一起播的时候它存在就行,把精力放在更值得发挥的地方,细节可以根据需要之后再加。
另外,好好制片,严格执行,以大局为重,自己有不一样的想法时也可以及时拿出来讨论,注意,是讨论而不是要劝说人家吸收你的想法。每个团队都最好有个核心,就是一两个能对信息做取舍、能拿主意能拍板的人,不然你一言我一语可能会扰乱片子的整体方向,虽然是联合作业,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毕竟还是有差异的,为了和和气气互不得罪每个人的想法都采用一点,最后可能会做成四不像。另外自己的意见被否定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以后有机会放进自己的作品就好。要充分信任你的组员。
Ana:作品终于做完了,我们也从观众那里得到了很多热烈的回应,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尽管经常会受到质疑,但都在大胆尝试并坚持创意。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我也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非常感激能与一群帮我成长的人共同创造一个带给我快乐的故事。我也真的爱上了我们的角色,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不过我还是希望当初能对自己少一点怀疑,怀疑只会徒增压力!
我的建议是要自信,专注于制作让自己开心和有收获的电影,而不是专注于“制作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这会给自己太大压力。而且抱着这种“享受和学习”的心态能让你更加专注于当下的任务,而不是总想着最终结果如何。另外,如果你很难确定要制作哪种类型的电影,那就先确认好自己不想做哪种!当不知道如何安排故事的时候,遵循直觉就好啦!
Juliette : 这是艰难的一年,但我对我们团队和我们所完成的工作感到非常骄傲。由于我们决定做偏故事化的内容,所以这给我们的制作过程带来了不少困难,但这也让我们能够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讲故事。
对未来做毕设的同学我想说:想好你们最想做的主题和想讲述的故事。主题不一定要在成品中多明确,但至少能帮你确定艺术风格和叙事方式。如果你知道你想表达的内容,那么原本困难的决策也会变得清晰起来。比如我们就需要在很多角色和对白中作出许多抉择,这种做法对学生作品来说通常并不推荐,但我们明白如果不这样我们的故事也无法成立了。
同时比起在表面上制作一部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平滑的动画,我们还是更关注我们作品内部的人物和故事。
当然,如果你选择了和团队合作,那就别学Sacha,尽可能多地和你的团队成员沟通,努力成为一个可靠的伙伴!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