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施肥技术(中)
水稻的施肥技术(中)

前、中、后期的划分与水稻叶色乌、赤、青的变化是相一致的。乌是指叶片的颜色由淡转浓的表现;赤是指叶片的颜色由浓转淡的表观。据农科院的研究,叶色由淡至浓划分为六级:青黄、绿豆青、淡青、绿青、浅乌和大乌。其中以绿豆青、淡青、绿青和浅乌四级为正常的叶色。大乌是施肥过头的表现,青黄是缺肥缺水的象征。在插秧后的有效分蘖期,要达到浅乌,据实验,在分蘖盛期因氮素不足而不现乌的禾苗,不但分蘖少,穗数不足,而且每穗粒数也减少。因为组成分蘖最基本的物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靠氮素,氮素越多则叶绿素的含量越多,叶色就表现为乌。从无效分蘖期开始,控制氮肥的施用,就在于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并通过晒田减少禾苗对氮素的吸收。这样,叶绿素的含量便相对地减少,禾苗叶色也就变淡了(通称中期转赤);同时,也可以达到茎秆壮实、叶片厚直、增强抗虫、抗病和抗倒的能力。到孕穗期至抽穗前后,禾苗又迫切需要氮素和水分,叶绿素的含量又跟着提高,又表现为乌,这对水稻抽穗灌浆都有利。这时以绿青为好,如出现浅乌,表明氮肥过多,容易招致病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