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一生的幸福之道

常言道:“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祸与福虽然是截然相反的两端,但都不是生活强加在人身上的,而是人们自己意识和行为去感召来的。给他人带来利益,自然就是一种幸福之道,或者说是自修幸福之道的一种方法。
一幕幕的巧合、天意背后,都是因果,不信请看以下几个故事。
1,因救人美德,不用考试直接录取
据国内各大媒体报道:2019年3月,医学院实习生求职途中救人,被医院免试录取。
事件既普通却又不平常。医学院学生在投完简历回家途中,路遇80岁老人发病,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她不顾可能背负的责任,扶起了老人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抢救。随后在路人的帮助下,联系了老人的家属并拨打了120。在此期间,女生一直蹲在地上跟老人沟通,不停的安慰他,直到救护车将老人拉走,她才放心的离开。
后来采访时她说:“老人当时说头晕,我看了看没有皮外伤,凭学习的经验判断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所以做了简单的急救。”
恰巧,她所应聘的医院的院长也关注了这个事情,并评价:“有这样的好品德,何愁工作没有作为。”
他当即做出批示:“不用考试,直接录取。”
《人民日报》评论:这个破格录取,好!因救人被医院直接录取,如此破格恰是崇“格”,崇品德重人格。
所以善良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自带福气的磁场。你不经意间的善举,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2,因布施得生忉利天
迦旃延尊者在阿磐提国宣法后,想回到舍卫国去听闻佛陀说法,途中见到—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嚎哭。
尊者见此情景,不禁升起怜悯心,向前询问妇人因何伤心嚎哭。
原来妇人是在抱怨人世间的不公平,贫富悬殊。她一生受苦,被贫穷折磨得不想活了。
迦旃延尊者听后,非常慈悲地开示她:穷人不—定是苦或不幸的,并不值得为贫穷悲伤;富人也不一定就快乐,他们天天为贪欲的烦恼受苦。贫穷的人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和修福;富贵的人所以富贵,是前生肯布施和修福。
妇人听后,非常想要布施,可由于贫困,不知道自己能布施什么。
尊者告诉妇人:“布施不一定用金钱,也不在于多少,重在发心纯净,现在你就持此钵盛水给我,就是对我的布施!”
妇人真正明白了布施的意义,当即依教奉行,后来她以供水功德,得生忉利天享乐。
善良的人,可以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把行善修好,福气自然会不请自来。
不要再抱怨“我没有钱,做不了善事”了,相逢的一个微笑,何尝又不是一种善呢?
善念,是一盏心灯;善举,使心灯长明。
善良,才是我们一生的幸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