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执政的帝王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今天就说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公元523--551),鲜卑族人,东魏唯一的一位皇帝,公元534--550在位十七年。元善见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河清王元亶之子。北魏的军事割据势力高欢打败尔朱军事势力后,控制北魏朝纲。孝武帝元修为了摆脱高欢的控制迁都关中长安;不得已高欢另立新帝,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十七日,元善见在洛阳城东北称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平。元善见时年仅十一岁,权臣高欢辅政。北魏同时出现了元善见和元修两位皇帝,从此分裂为两部分。史称东西魏。北齐天宝二年,高洋迫孝静帝禅位于己,改国号为齐,东魏灭亡。元见善禅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仅二十八岁,谥号孝静皇帝。安葬于邺西陵(天子冢)。
北魏的分裂,引起了社会的动荡。元善见刚一即位,东边的充州刺史樊子鹄、青州(今山东青州)刺史大野拔起兵,西边的宇文泰、元修等人乘东魏动乱,多次发动战争,骚扰都城洛阳;南梁率军攻打东魏。高欢面对此时四面楚歌的洛阳,没有了安全感,无奈地决定离开繁华的洛阳迁都黄河以北的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元善见二话不说,立马上路,洛阳四十万户商贾大臣宗室子弟同时北迁,都城洛阳顿时成为一座空城。
武定五年(547年),高欢去世,其长子高澄承袭父职,继续把持东魏朝政,加紧了自己当皇帝的步伐。但是,孝静帝元善见绝不是懦夫,满腹雄略,无法施展,元善见年少,臂力过人,能带着一头石狮子跃过宫墙。面对北魏走马灯一样的皇帝,东魏孝静帝元见善不得不将自己的本性掩藏起来。孝静帝元善见下决心必须逃出权臣高欢父子的魔爪,由于北魏孝武帝元修成功逃到关中的原因,高氏集团控制东魏孝静帝元见善的措施繁多。元善见面对天罗地网无奈地选择了“地道战”,东魏孝静帝元见善计划挖掘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逃出皇宫,组织天下兵马,与高澄决一死战。可能是天不护佑孝静帝元善见吧,当地道挖到城门外,即将成功之时,附近的士兵听到脚下土地的响声,迅速告诉了高澄。高澄大吃一惊,准备动手杀死孝静帝时,武定七年(549年)九月,一个往日与高澄有私仇的厨师兰京,利用向高澄进饭菜的机会,带着厨刀,擅自进入室内,把高澄杀了。高欢次子高洋承袭父职。
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在十万精兵的逼迫下,孝静帝被迫禅位于高洋。孝静帝叫太尉高韶把玺绶交给高洋。高洋当即行禅代礼,登基为帝,国号齐。封孝静帝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一年后,北齐政权的根基已经相当牢固,孝静帝成了一无是处的累赘。天保二年(551年)十二月初十日(552年1月21日),高洋下毒毒死孝静帝。 随后,他的三个儿子也被高洋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