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假如博物馆 | 留些珍宝在这里

2023-07-14 18:29 作者:czj_xy1261  | 我要投稿

                                                      「博物馆探索编辑部」


                                                       策划一场属于回忆的永久展

可能等你过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后却发现了解别人胜过了解你自己。你学会观察他人,但你从不观察自己,因为你在与孤独苦苦抗争。假如你阅读,或玩纸牌,或照料一条狗,你就是在逃避自己。对孤独的厌恶就如同想要生存的本能一样理所当然,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就不会费神创造什么字母表,或是从动物的叫喊中总结出语言,也不会穿梭在各大洲之间——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是什么样子。”  ——《夜航西飞》


1   不完美的“储藏室”

朋友的口味和亲人的音色,你总记得。这一次,让我们聚焦自己。倾听属于自己的珍贵回忆。

我们的回忆是否有被妥善地保管?那些随着电子设备更换而遗弃的照片和聊天记录,随着居所的迁移而丢掉的不再重要的物品,随着时间滑过而遗忘的片段。这些回忆的储藏室不够完美,总要求我们主动或被动的更新。假如有一个可自定义的完美储藏室,博物馆也不再是聚焦“他者”的空间,我们会怎样排列自己的过往?以怎样的口吻再次讲给自己听?

回忆永久展希望每位策展人都能在梳理回忆的过程中思考其价值,并能随时从中获得新的力量与感悟,将回忆幻化成人生的宝藏... ...


回忆或许有些凌乱

把凌乱的回忆分类是个有趣的过程,我们时常在某刻突然回想起某段记忆,但当所有的记忆集体涌现,或许会有些手足无措。它既不像自我介绍一样简短,也不会像人物传记般详尽。挑挑选选的择出些想要珍藏的回忆珍宝并将它们分类,便是策展的第一步。



                                                          STEP1 展示内容分类


第一种方式:年龄阶段分类

时间分类可能是最普遍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的回忆也最容易展开叙述。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值得珍藏的珍宝,可能是少儿时期最爱的玩具,青少年时期的一封情书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抑或是中老年时期的一张旧照片。


婴幼儿0-6岁 

少儿7-12岁 

青少年13-17岁

青年18-45岁 

中年46-69 

老年大于69岁


第二种方式:关键词分类

用关键词打开回忆的开关,只要简单的几个字,那些过往便历历在目。我试着说出几个关键词,你听到回忆的声音了吗:


1 那天期待很久的——

那一年/那几个月——

3 那条走过无数遍的街道

收藏很久的——

看过/听过无数遍的——

6 那几张熟悉的面孔 

7 实现的或没实现的目标


(图片来源:谷德设计网-Es Devlin)


第三种方式:情绪分类

也许我们试图反复回忆起的不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或街道,而是曾身处其中的感觉,当时的笑或眼泪无论隔多久都记忆如新。人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喜怒忧思悲恐惊,或者用一种更细致的方式:激动、怀念、懊悔、愤怒... ...

当然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如果曾经让我们疯狂追逐的依旧鲜活,那便是赤诚的痕迹。如果曾经难以释怀的结局不再懊悔,便算是成功走出回忆。

情绪展厅意味着更饱满的情感涌动,让情绪肆意流淌也是回忆往昔必不可少的珍贵体验。

第四种方式:大脑组织分类

按照大脑组织分类便会产生四个展厅,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记忆。与记忆相关的四个大脑组织:

小脑,主要负责程序性记忆,这种记忆主要靠后天的重复,以及经典条件作用获得。

纹状体,是前脑的一个复杂结构,是习惯的形成和刺激---反应间的联系的基础。

大脑皮层,负责感觉记忆以及感觉间的关联记忆。

杏仁核与海马组织,负责事件、日期、名字等的表象记忆,也负责情绪记忆。


STEP2 展示方式选择

为梳理好的展品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是策展的第二步,那些珍贵的回忆以哪种方式再次呈现在自己眼前,让回忆变得鲜活有趣。以下提供几种展示方式,可以尝试对号入座。


1 实物类

 2 文字类 

3 短片类

4 语音类

 5 图片类 

 6 味道类 

7 空间类

8 数字类


(图片来源:谷德设计网-MESH Architectures)


STEP3 展示地点选择


最后一步,为它们挑选一个合适的空间。由于这是一场虚拟的展览,因此任何你能想象到的空间都可以用来陈列,收集的回忆放在哪里都是一座博物馆。

1 展厅

2 游乐场

3 海边

4 图书馆

5 天台

6 虚拟空间

7 电影院

8 只有彩色回忆的黑白空间

9 另外一颗星球

(图片来源:谷德设计网-哲外艺术设计)



3  事隔经年

如果空间永不消亡,我们也可以随时走进回忆,事隔经年,再次看到熟悉的人,事,物以某种形式,我们是否会有新的感触?如果不再因为空间或内存的限制舍弃些什么,我们会选择如何保留。

头脑风暴后有些答案已经清晰明了,而另外一些则需要交给时间。我们已经懂得所有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而比存储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在现实与回忆之间来去自由。



割舍的未必是想要遗忘的

保留的未必是真实拥有的

而你视若珍宝的回忆永不消散

是唯一可以深信不疑的


参考:

1.邵鹏.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以媒介记忆理论为视角[D].浙江:浙江大学,2014.

图片来源:

1.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2.Pinterest





作者:大提琴

审稿:白日梦


假如博物馆 | 留些珍宝在这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