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文社科知识体系第二篇 人物与原著库

2023-03-17 02:24 作者:阿子22  | 我要投稿

人文社科知识体系(第一版)

 

目录

 

第一篇 学科库

第二篇 人物与原著库

 

第二篇 人物与原著库

 

01中国

 

哲学

老子(前571—前471)、孔子(前551—前479)、墨子、孟子、庄子(前369—前286)、鬼谷子、公孙龙、荀子、韩非子、董仲舒、刘向、许慎、刘歆、王充、傅玄、颜之推、马融、王弼、范缜、刘勰、钟嵘、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1472—1529)、李贽、顾宪成、黄宗羲、周敦颐、顾炎武、王夫之、颜元、袁枚、戴震、纪昀、段玉裁、龚自珍、魏源、翁同龢、蔡元培、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晏阳初、梁漱溟

政治

伊尹、吕尚、姬发、齐桓公、晋文公、管仲、楚庄王、孙叔敖、秦穆公、李悝、赵雍、商鞅、秦始皇、李斯、萧何、陈平、刘邦、项羽、晁错、刘恒、刘彻、冯嫽、召信臣、刘秀、杜诗、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曹丕、拓跋宏、杨坚、房玄龄、魏征、李世民、武则天、松赞干布、狄仁杰、姚崇、赵匡胤、范仲淹、包拯、柴荣、耶律阿保机、拓跋元昊、成吉思汗、忽必烈、朱元璋、朱棣、海瑞、张居正、皇太极、康熙帝、乾隆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翁同和、林则徐、慈禧太后、李鸿章、张之洞、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

军事

孙武(前545—前470)、孙膑、廉颇、白起、韩信、李广、张骞、卫青、霍去病、周瑜、关羽、杨业、宗泽、岳飞、文天祥、于谦、郑成功、戚继光、武丁、妇好、伍子胥、勾践、吴起、乐毅、田单、蒙恬、曹参、张良、冒顿单于、班超、夏侯渊、杜预、拓跋焘、冼夫人、萧绰、狄青、拖雷、刘福通、常遇春、徐达、秦良玉、袁崇焕、史可法、张献忠、多尔衮、关天培、左宗棠、洪秀全、冯子材、李秀成、邓世昌、曾国藩

文学

左丘明、屈原、宋玉、贾谊、枚乘、刘安、司马相如、司马迁、东方朔、扬雄、蔡琰、孔融、王粲、曹植、陈琳、阮籍、嵇康、左思、陆机、陶渊明、谢灵运、刘义庆、鲍照、沈约、谢朓、萧统、庾信、骆宾王、卢照邻、王勃、宋之问、沈佺期、贺知章、张若虚、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王维、李白、杜甫(712—770)、岑参、张继、韦应物、孟郊、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柳宗元、贾岛、元稹、李贺、杜牧、温庭筠、李商隐、皮日休、韦庄、杜荀鹤、冯延巳、李煜、柳永、晏殊、梅尧臣、欧阳修、苏洵、苏轼(1037—1101)、苏辙、秦观、陈师道、周邦彦、李清照、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司马光(1019—1086)、姜夔、王若虚、元好问、严羽、萨都剌、罗贯中、李东阳、李梦阳、施耐庵、吴承恩、归有光、袁宏道、冯梦龙、张溥、朱彝尊、蒲松龄、纳兰性德、方苞、沈德潜、吴敬梓、曹雪芹(1715—1763)、鲁迅(1881—1936)

艺术画家

曹不兴、顾恺之、展子虔、阎立本、张萱、吴道子、韩幹、韩滉、周昉、荆浩、顾闳中、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米芾、李唐、米友仁、赵佶、张择端、马远、刘松年、李嵩、夏圭、钱选、黄公望、吴镇、倪瓒、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米万钟、蓝瑛、陈洪绶、朱耷、石涛、李鱓、金农、郎士宁、郑燮

艺术书法

王羲之、张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王懿荣、王渔洋、李斯、蔡邕、张芝、钟繇、卫铄、王献之、虞世南、李邕、怀素、蔡襄、黄庭坚、赵构、鲜于枢、翁方纲、包世臣

艺术雕塑

王次、石巨宜、戴逵、雷卑石、僧桔、道凭、李春、安生、张寿、刘九郎、窦弘果、杨惠之、张文昱、盖忠、袁遇昌、董晖、阿尼哥、杨文昭、范道生、工布

艺术工艺

丁缓、马钧、卢眉娘、詹成、朱克柔、杨茂、张成、张鸣岐、陆子冈、周翥、濮仲谦、张希黄、卢栋

艺术篆刻

文彭、何震、丁敬、邓石如、黄易、陈鸿寿、赵之琛、钱松、黄士陵

艺术音乐

师旷、李延年、苏祇婆、郭沔

艺术舞蹈

刑天、邯郸姬、戚夫人、赵飞燕、绿珠、梅妃、杨贵妃、公孙大娘

艺术戏剧戏曲剧作家

高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郑光祖、张养浩、乔吉、睢景臣、张可久、董解元、梁辰鱼、徐渭、高濂、汤显祖、李渔、洪昇、孔尚任

艺术戏剧戏曲表演艺术

柳敬亭、马如飞、魏长生、程长庚、孙菊仙、谭鑫培、汪笑侬、汪桂芬、刘宝全、梅雨田、成兆才、杨小楼、盖叫天、余叔岩、梅兰芳、周信芳、李多奎、荀慧生、尚小云

商界

王亥、白圭、子贡、吕不韦、范蠡、杨炎、沈万三、伍秉鉴、王致和、乐显扬、王炽、胡雪岩

科学

仓颉、鲁班、甘德、石申、扁鹊、李冰、杜诗、蔡伦、张衡、华佗、张仲景、马钧、裴秀、刘徽、祖冲之、陶弘景、郦道元、贾思勰、李春、宇文恺、孙思邈、僧一行、陆羽、王焘、毕昇、沈括、李诫、宋慈、郭守敬、黄道婆、杨忠辅、朱世杰、朱丹溪、王祯、李濂、郑和、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缪希雍、宋应星、张志聪、王清任、李善兰、华蘅芳、张謇、詹天佑、丁甘仁、冯如

 

02外国

 

古代希腊

泰勒斯(约公元前585年)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04—501年)

巴门尼德(约公元前504—501年)

德谟克里特(约公元前420年)

智者派(前5世纪—前4世纪)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B《理想国》、B《智者》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B《工具论》、B《形而上学》、B《尼各马可伦理学》、D《政治学》、O《物理学》

伊壁鸠鲁(前341—前270)

古代罗马

西塞罗(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B《论神性》、B《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D《国家篇、法律篇》、H《论演说家》

昆体良(35—96年),古罗马演说家、教育家,G《昆体良教育论著选》

奥古斯丁(354—430年),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B《上帝之城》、B《忏悔录》

中世纪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文艺复兴

莫尔(1478—1535年)

布鲁诺(1548—1600年)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1483—1546年)

加尔文(1509—1564年)

唯理论

笛卡尔(1596—1650年,法国),法国哲学家,唯理论者,B《论灵魂的激情》、B《第一哲学沉思录》、B《访谈方法》

斯宾诺莎(1632—1677年,荷兰),荷兰哲学家,唯理论者,B《伦理学》

莱布尼茨(1646—1716年,德国),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图书馆学家,B《人类理智新论》

英国

培根(1561—1626年),英国哲学家,B《新工具》

霍布斯(1588—1679年),英国哲学家,B《论物体》、D《利维坦》

洛克(1632—1704年),英国哲学家,经验论者,B《人类理解论》、D《政府论》、G《教育漫话》

贝克莱(1684—1753年),英国哲学家,经验论者,B《人类知识原理》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验论者,B《人类理智研究》、B《道德原则研究》、B《人性论》

亚当•斯密(1723—1790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B《道德情操论》、F《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斯宾塞(1820—1903年),D《社会静力学》、D《论正义》、G《斯宾塞教育论著选》

穆勒(1806—1873年),B《功利主义》、D《论自由》、F《论政治经济学的若干未定问题》

达尔文(1809—1882年),Q《物种起源》、Q《人类的由来》

赫胥黎(1825—1895年),G《科学与教育》、Q《天演论》

怀特海(1861—1947年),B《思维方式》、B《过程与实在》、G《教育的目的》

罗素(1872—1970年),B《西方哲学史》、B《哲学问题》、B《幸福之路》、G《教育与美好生活》

维特根斯坦(1889—1951年),B《哲学研究》、B《逻辑哲学论》、B《文化和价值》、H《哲学语法》、O《数学基础研究》

哈耶克(1899—1992年),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D《致命的自负》、F《通往奴役之路》、F《自由宪章》

波普尔(1902-1994年),B《真理与谬误》、BN《猜想与反驳》、B《客观知识》、C《开放社会及其敌人》、N《科学发现的逻辑》

伯林(1909—1997),D《自由论》、D《自由及其背叛》、I《浪漫主义的根源》

鲍曼(1925—2017年),B《现代性与大屠杀》、C《社会学之思》、C《通过社会学去思考》、C《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C《流动的现代性》、D《全球化:人类的后果》、D《怀旧的乌托邦》、D《门口的陌生人》

吉登斯(1938—),英国社会学家,C《社会学》、C《现代性与自我认同》、C《社会的构成》、D《现代性的后果》、D《第三条道路》、D《民族—国家与暴力》

法国

孟德斯鸠(1689—1755年),D《论法的精神》、I《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1694—1778年),B《哲学辞典》、B《哲学书简》、D《巴黎高等法院史》、K《风俗论》、K《路易十四时代》、I《老实人》

卢梭(1712—1778年),BD《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BD《社会契约论》、G《爱弥尔》、I《忏悔录》、I《新爱洛漪丝》

拉美特利(1709—1751年),B《人是机器》

狄德罗(1713—1784年),B《狄德罗哲学选集》

爱尔维修(1715—1771年),B《论精神》

孔狄亚克(1715—1780年),B《人类知识起源论》

霍尔巴赫(1723—1789年),B《健全的思想》、B《自然的体系》、B《袖珍神学》、D《自然政治论》

孔德(1798—1857年),B《论实证精神》

涂尔干(1858—1917年),B《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B《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C《社会学方法的准则》、C《自杀论》、G《教育思想的演进》、F《社会分工论》、

萨特(1905—1980年),B《自我的超越性》、B《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B《辩证理性批判》、B《萨特说人的自由》

加缪(1913—1960年),I《西西弗神话》、I《局外人》、I《鼠疫》、I《反抗者》

利奥塔(1924—1998),B《后现代状况》

福柯(1926—1984年),B《不正常的人》、B《疯癫与文明》、B《规训与惩罚》、C《性史》、K《知识考古学》

布迪厄(1930—2002年),C《实践感》、C《区分》、G《再生产》、G《继承人》、G《国家精英》

德里达(1930—2004年),B《声音与现象》

德国

康德(1724—1804年),B《纯粹理性批判》、B《实践理性批判》、B《判断力批判》

费希特(1762—1814年),B《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B《全部知识学的基础》、B《伦理学体系》、B《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B《现时代的根本特点》、D《自然法权基础》、K《纠正公众对于法国革命的评论》

谢林(1775—1854年),B《先验唯心论体系》

黑格尔(1770—1831年),B《哲学史讲演录》、B《精神现象学》、B《逻辑学》、B《小逻辑》、B《美学》、BD《法哲学原理》、N《自然哲学》

费尔巴哈(1804—1872年),B《基督教的本质》、B《宗教的本质》、B《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

赫尔巴特(1776—1841年),G《普通教育学》、G《教育学讲授纲要》

叔本华(1788—1860年),B《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B《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B《人生的智慧》

狄尔泰(1833—1911年),B《精神科学引论》、K《历史中的意义》

尼采(1844—1900年),B《苏鲁支语录》、B《权力意志》、B《偶像的黄昏》、B《悲剧的诞生》、B《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B《善恶的彼岸》、B《论道德的谱系》、B《敌基督者》、B《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滕尼斯(1855—1936年),C《共同体与社会》

胡塞尔(1859—1938年),B《纯粹现象学通论》、B《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B《逻辑研究》、B《内时间意识现象学》、B《第一哲学》、B《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B《视觉新论》、B《现象学的观念》、B《笛卡尔的沉思》

雅斯贝尔斯(1883—1969年),B《大哲学家》、B《哲学思维学堂》、B《现时代的人》、B《存在与超越》、C《当代的精神处境》、G《什么是教育》

海德格尔(1889—1976年),B《形而上学导论》、B《面向思的事情》、B《路标》、B《尼采》、B《哲学论稿》、B《存在与时间》、B《林中路》、B《演讲与论文集》、B《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H《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马克思(1818—1883年)、恩格斯(1820—1895年),《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资本论》、《1844念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西美尔(1858—1918),B《宗教社会学》、B《现代人与宗教》、C《时尚的哲学》、F《货币哲学》、F《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韦伯(1864—1920年),B《儒教与道教》、B《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C《社会科学方法论》、C《学术与政治》、F《经济与社会》

霍克海默(1895—1973年),B《批判理论》、B《启蒙辩证法》

马尔库塞(1895—1979年),B《单向度的人》、B《爱欲与文明》、《理性与革命》

阿多诺(1903—1969年),B《本真性的行话》、B《否定的辩证法》、B《道德哲学的问题》、B《最低限度的道德》、B《美学理论》、I《文学笔记》

科塞(1913—2003年),C《社会冲突的功能》、D《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

达伦多夫(1929—2009年),《社会冲突理论的探讨》、《走出乌托邦》、《阶级后的冲突》

哈贝马斯(1929—),B《交往行为理论》、B《包容他者》、D《合法化危机》、D《后民族结构》

贝克(1944—2015年),C《风险社会》、G《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文化后果》

美国

詹姆斯(1842—1910年),B《实用主义》、B《彻底的经验主义》、B《心理学原理》

杜威(1859—1952年),B《哲学的改造》、B《我们如何思维》、G《民主主义与教育》、G《我的教育信条》、G《学校与社会》、G《儿童与课程》、G《明日之学校》

米德(1863—1931年),C《心灵、自我和社会》

库利(1864—1929年),C《社会组织》、C《社会过程》、C《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施特劳斯(1899—1973年),D《什么是政治哲学》

帕森斯(1902—1979年),C《社会学与社会组织》、C《社会行动的结构》、F《经济与社会》

阿伦特(1906—1975年),D《过去与未来之间》、D《极权主义的起源》、D《共和的危机》、D《反抗平庸之恶》、F《人的境况》、K《论革命》

默顿(1910—2003年),G《科学社会学》

米尔斯(1916—1962年),C《社会学的想象力》、D《权力精英》

罗尔斯(1921—2002年),B《正义论》、D《政治自由主义》

科尔曼(1927—1995年),C《社会理论的基础》

麦金太尔(1929—),B《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日本

福泽谕吉(1835—1901年),B《劝学篇》、G《文明论概略》、G《福泽谕吉教育论著选》

其他

克尔凯戈尔(1813-1855年,丹麦),B《非此即彼》、B《恐惧的概念》

人文社科知识体系第二篇 人物与原著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