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考前每日练 | 长白山上有演替,不同坡向存差异

2023-02-23 10:56 作者:地理蹊  | 我要投稿

江西宜春中学2022学年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植被演替是指裸地上植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长白山大约在800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的喷发,北坡火山灰堆积量最少,东坡最多。火山喷发后长白山植被重新演替。据研究表明,火山喷发是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原因,北坡植被演替已经进入中后期,东坡植被演替还处于初期阶段。下左图、右图分别为长白山东坡、北坡植被分布和长白山亚高山区(海拔约2000米—2200米)的植被演替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影响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侵蚀

B.山体高度

C.地势起伏

D.土壤肥力


14、导致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差异主要因素是

A.热量状况

B.降水多少

C.光照强度

D.演替速度


15、如果演替不受干扰,未来几年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分布上界将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保持不变

D.波动变化


解题思路


本题以长白山为背景材料,以影响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因素、导致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差异主要因素、未来几年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分布上界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区域地理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13、影响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侵蚀

B.山体高度

C.地势起伏

D.土壤肥力


答案:A

解析:

生物群落从裸地到先锋群落,再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即为顶级群落。“据研究表明,火山喷发是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原因”,火山喷发后长白山植被重新演替。一方面火山灰会破坏原有土壤(结构),掩埋原有植被;另一方面火山灰覆盖的坡面,易受侵蚀,地层不稳定(注意,火山灰肥力较好,利于植被演替。当地的土壤障碍,主要跟火山灰的掩埋及后期侵蚀有关,即基础不稳定,而非土壤肥力),从而导致植被演替滞后。故A项正确,D项错误。山体高度(热量、水分)、地势起伏(土壤肥力),均会影响植被生长(生存)即演替,但与材料所说的情况不符,即并非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因素。故B、C二项错误。


14、导致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差异主要因素是

A.热量状况

B.降水多少

C.光照强度

D.演替速度


答案:D

解析:

长白山的北坡火山灰堆积量最少,东坡最多,故“北坡植被演替已经进入中后期,东坡植被演替还处于初期阶段”。换言之,其不同坡向的植被景观不同,关键在于火山灰掩埋程度,即演替速度(东坡,火山灰多,演替速度慢)。故D项正确。原则上长白山东坡,相对是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光等条件更加优越,但是其植被类型较为单一。由此可知,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差异与热量状况、 降水多少及光照强度等条件关系较小,故A、B、C三项错误。


15、如果演替不受干扰,未来几年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分布上界将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保持不变

D.波动变化


答案:A

解析:

根据长白山亚高山区(海拔约2000米—2200米)的植被演替图,我们可知基岩裸露的土地基础稳定的山坡,其演替过程是渐由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变为森林。其中,长白山北坡的岳桦林之上就是苔原,而北坡的植被演替尚未结束(北坡植被演替已经进入中后期),即山顶附近的苔原或演替为森林(岳桦林),岳桦林分布上界将上移。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保持不变”这种答案在地理试题中并不常见,优先排除)。

注意,苔原(带),一般与苔原气候(又称“极地长寒气候”。全年严寒,仅夏季有2—3个月的月均温在0—10℃之间,降水极少,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多年冻土层。由于太阳高度小,辐射量有限,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较高)相适应,分布于极地附近(北极圈以内)或高山(以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洲为主)的无林沼泽型植被,主要的植物是苔藓或地衣,并有种类不多的草本、低矮小灌木和垫状匍生性(即较为低矮或倒伏生长)的乔木。


知识链接——

范仲淹断齑画粥,选自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三


(范仲淹)修学(研修学业)时最为贫窭(贫穷。窭,音同距),与刘某同在长白山僧舍(寺庙僧房),日(每日)(只)煮粟(音同素)米二升作(制作)粥一器(容器),经宿(一夜)(就)(凝固),以(用)刀为(切成)四块,早晚取二块,断(切割)(切碎的腌菜。齑,音同积)十数茎(根)醋汁半盂(圆口器皿。盂,音同于),少入(稍微加入)盐,暖(加热)而啖(吃。啖,音同淡)之,如此者三年。

 

注:1、文中的长白山,并非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而应是山东济南附近的长白山。范仲淹为北宋时人物,而此时的东北地区为辽、金等朝控制,且离范仲淹祖籍地、出生地及常住地甚远。2、古人践行二餐制,第一餐在上午7至9时(辰时,又称“食时”),而第二餐在下午3至5时(申时,又称“晡时”)。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於   古

审核 | 利之王


欲探更多宝藏

请移步地理蹊公众号!

考前每日练 | 长白山上有演替,不同坡向存差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