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柏林》S3E12:无情的时代巨轮

本季结尾与开头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然而观众们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结束”的酣畅,正相反,魏玛共和国风雨飘摇、魔幻动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看完这集大结局几位角色的谢幕,我不禁感慨:人是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却总是被“无情”的时代之轮肆意碾压,失魂落魄、体无完肤。
尘埃落定
乌尔里希被捕后,“连环凶杀案”随即真相大白。
格里安等人立刻前来抓捕格斯托尼兄弟,并且在对方屋里找到了“鬼影”戏服,这下更是证据确凿。

最终,哥哥贝拉侥幸逃跑,弟弟桑德尔失手被抓。
事后佛陀在向雅各比(媒体)介绍整起案件的情况时,还不得不面对公众对于警方的质疑:凶杀案是被警局叛徒搅乱闹大的,真凶又被某些警员“卖给”了黑帮处以私刑,接二连三出现内部犯罪,柏林警局再次遭遇了信任危机。

是的,桑德尔并没有受到法律审判,而是被埃德加和瓦尔特乱枪打死了。
佛陀选择了实话实说:这是柏林帮派之间的恩怨仇杀,是一场我们看不见的战争(警方也无法介入太多)。

只有强有力的政府和暴力机关才能真正肃清如此规模层级的“法外之地”,佛陀的“认怂”也表达了小警察们的无奈。
事到如今,凶案破了,仇也报了,甚至连帮派的财政危机也解决了——瓦尔特把自己过去私吞的钱全拿出来还了债,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了。

我当然不太相信瓦尔特一直偷钱,是为了有朝一日替帮派渡劫,但他现在能拿出来,充分说明了他对埃德加的愧疚、对帮派的感情有多深。
一切尘埃落定,自己也该如约离开了……埃斯特尔阻止了两个男人正在做的“蠢事”:为什么?凭什么?我们三个人在一起不好吗?

男人的尊严和江湖(世俗)的传统不允许这样做,可现在埃斯特尔最鄙夷的就是这些“面子”和“礼教”……最终埃德加和瓦尔特都答应了,看来他们在真相大白后放下了芥蒂,接住了埃斯特尔给的“台阶”,三人一块儿过起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两败俱伤
本集开场,我们见证了一个含有“戏说”成分的历史性时刻。
1929年10月3日,温特受邀来与施特雷泽曼见面,共商机密。

施特雷泽曼开门见山,点明了“保守派”中军方势力的糊涂和危险,希望温特以及他身后的人能和自己站在一边。
早在第六集时,施特雷泽曼就表达过了类似的意思,现在他准备各个击破了。温特笑着谈起了“价钱”,先提出想做警察局长,然后不断加码,说到底是没把施特雷泽曼的条件放眼里。

“警局局长的位子,凭我自己的本事就能得到,部长大人啊,你过气了……再过几个月连德国总理都是我们的人,到时候欢迎你加入我们的政府。”
温特的气定神闲、有恃无恐,大大刺激了色厉内荏的施特雷泽曼,因为他明白,信奉“稳妥、温和”主张实现德国复兴的自己,已经没法制约、争取羽翼丰满的“保守派”了……听着听着,他发病了。

温特选择了见死不救——这可是个“铲除异己”的好机会,虽说施特雷泽曼并非“保守派”的直接敌人,但他毕竟是深耕德国政坛多年的巨擘,影响力很大,像这样的“阻力”,自然是越少越好。
温特的最后一桩心事很快也要解决了:格蕾塔死期将至。

对格蕾塔来说,能做的她都做了,只是汉斯律师的支援迟迟未到……她已接受了自己的死亡,只希望弗尔肯“别忘了我”,并求监狱长给她纸笔写下遗书。
其实汉斯和夏洛特一直都在努力,无奈法官不断驳回延期执行的申请。这一次,坚持上诉的他们准备直接把诉状送到总理那里去。

夏洛特的无心之语提醒了汉斯: “国葬”意味着全国哀悼日,可以利用法律条文来要求延迟行刑。
这下子,老法官威廉顶不住了,只能同意敲章,并打电话给监狱通告,结果没打通——眼下是十万火急,汉斯和夏洛特立刻自行前往监狱。

威廉立刻向温特报告了这一情况,惹得后者大为光火——他的见死不救,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接下去又是一段与历史镜头结合的戏份:由于施特雷泽曼的国葬,道路被封,汉斯和夏洛特兵分两路,一个继续打电话,一个跑向监狱。

为了赶时间,夏洛特还当众穿过了肃穆前行葬礼队伍……
夏洛特本可以赶上的,或者说已经赶上了——只可惜,监狱的狱卒们都已经被温特收买,汉斯的电话无法被转接给监狱长,夏洛特也被临时软禁了起来。

温特亲自来到监狱督促、观看对格蕾塔的行刑,他要确保这件事万无一失地了结。
这段戏的氛围营造很棒,相信大家的紧张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那种“希望”被绞杀后迅即被“绝望”包围的无力感,实在令人心碎。

真的是心疼夏洛特,明明手里握着可以挽救格蕾塔的尚方宝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好友被砍头(求求编剧们别再虐夏洛特了)……
在《巴比伦柏林》中,格蕾塔无疑是个“人微言轻”的小角色,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没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本剧还是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了她的尊严。

这就是格蕾塔写给儿子的遗书,“无论生死,我都会永远爱着你”——至少,格蕾塔最后是带着爱意和眷恋,而不是恐惧与悔恨死去的。
在格蕾塔下葬时,悲愤、哀伤的夏洛特情不自禁地对警察职业产生了怀疑。

这份职业是夏洛特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可在好友此番遭遇中,警察却只能助纣为虐,不能伸张正义,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格里安无法正面回答夏洛特,他所能做的就只有恪尽职守、尽力而为——“本达案”还没完,他要亲自会一会温特:“我知道是你干的,可我也没法再对付你,因为证据都被你清理掉了。”

格里安还是那个格里安,虽然他缺乏政治追求,也说不清大是大非,但他忠于自己对警察职业的信仰,就是见不得、不允许让“杀人犯”逍遥法外还能身居高位。
温特很痛快地承认了罪行:我做这些可都是为了国家啊,我们这些“坏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男人,而你呢?不过是个循规蹈矩的死脑筋警察罢了(和第二季结局时沃尔特说的话一模一样)。

温特以为,格里安只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找自己口嗨一番,来发泄他的无能狂怒,自然是毫无顾忌——他没想到,格里安是有备而来的。
格里安用上了警局里刚开始装备没多久的远程监听设备(区别只是拉了很长的线),同时用胶片刻录的方式录下了两人的对话。

方法是很“笨拙”,可对于像温特这样从没亲临一线办案的“政治警察”来说,显然不会防备。
可笑被格里安引诱说出真相的温特,还在洋洋得意地准备成为新任警察局长,为了风光上任,他还难得戴上了从不显摆的军功章。

没错,原任警察局长崔基贝尔迫于压力宣布下台了——但新任局长也不是温特,而是落到了崔基贝尔的“前任”格兰兹辛斯基的身上。
正如本达的日记本那样,格里安他们提供的录音同样无法作为光明正大的证物,不过,用来“搅黄”温特的好事是足够了。

崔基贝尔离任前,真诚地肯定、勉励了一番格里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的意志和能力,无愧于你警察的职业,期待你在未来会有更多成就。
能让“全身而退”的温特无法奸计得逞,就已经是胜利了——毕竟“保守派”还未强大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现在只能耍耍阴谋诡计,真相一曝光,社民党及其他高层当然不会让温特笑到最后。

到嘴的鸭子飞了,而且都不知道是哪里出了纰漏……就算涵养再好,出离愤怒的温特都忍不住气得浑身发抖:自以为掌控全局的他,到最后居然被当成了猴子戏耍。
如真似幻
或许是连续的打击太过沉重,夏洛特终于动身去找她的亲生父亲了。

然而,书信上的地址只是一家旅馆,父亲艾尔温·托勒曼一家人每年都会来这里度假罢了。
尽管没找到人,但夏洛特还是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以及她同父异母的兄弟胡克利——他似乎是一位颇有名望和前途的拳击手。

夏洛特迟早会去见自己的父亲和兄弟,尤其是在她与伊尔莎、托尼两位“姐妹”关系亮起红灯的情况下……
当夏洛特回去看到托尼和“流氓混混”有说有笑时,她立刻赶走了对方,本来接着要教训交友不慎的妹妹,结果托尼也发了飙,把藏在心里许久的话吼了出来:你根本不是我姐,我的亲姐姐被你害成了瞎子。

托尼这番话接连戳了夏洛特两个伤疤,彻底伤了她的心,多年的姐妹感情都不要了……
不管夏洛特怎么想,反正托尼是打算断绝姐妹关系了,她回屋收拾完东西、留下字条走了,最后来到了那群先前见过的流浪儿身边,并很快成为了他们的一份子。

年轻气盛的托尼变得“愤世嫉俗”,她开始全面否定夏洛特多年来对自己的爱护、教导和扶持,她觉得自己不属于课堂和餐厅,就该属于颠沛流离/自由自在的街头……
命途多舛的《激情恶魔》终于要上映了。在首映礼上,社会名流纷纷出席,其中也包括在“凶杀案件”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新闻界和警界人士。

雅各比趁机开始挖人(劝体制内的人出来呼吸“新鲜空气”赚更多钱,这一幕好熟悉啊),念着佛陀知遇之恩的格雷夫当然不为所动,可对警察职业产生怀疑的夏洛特会怎么想呢?
值得一提的是,处理好“三人关系”之后,埃德加和瓦尔特这次退居二线,开始为埃斯特尔保驾护航。

最终,电影大获成功,全场掌声雷动……几经波折、险些覆灭的柏林市最大黑帮,此刻重新回到了巅峰。
和那些被《激情恶魔》的奇思妙想震撼到的观众们不同,“影评人”雅各比对这部片子很不屑,他崇尚的是高雅的原创艺术表达,而不是靠奇淫技巧包装起来的传统神话……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会十分卖座。

“我们不(该)再关心虚幻,而要直面现实。”雅各比最后的评语切中了本季《巴比伦柏林》的核心,尽管沉醉于男友亲昵行为的他,并不一定真的明白这句话的涵义……
夏洛特回家后看到了托尼留下的纸条,还看到了白天的房客仍在酣睡,结果发现这位“想认识她”的神秘房客,就是整日相见的酒保小哥自己。

夏洛特懒得再计较了,她扑倒在床上,开始思索如今的处境:托尼不会再回来了,原来的“亲情”都已丧失,好友相继死去,连一直引以为傲的职业都不能再给她安慰,唯一值得牵挂的只有格里安了……自己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未来?
无情狂潮
时间来到了1929年10月25日早上,刚刚与黑尔嘉春宵一度的阿尔弗雷德被急促的电话声吵醒……

韦格纳告诉阿尔弗雷德:华尔街的股价昨天狂跌到底,你预计中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的“伟大计划”开始向前进了。
纽约的“股疯”迅速波及到了德国,人们蜂拥向银行,想取回已不再属于自己的钱。

阿尔弗雷德和黑尔嘉立刻前往股票交易所,格里安等人也赶去了那里——因为此时有一位同僚正在交易所里发飙。
博姆大概是这次股灾中第一个“行为过激”的人,不仅因为他刚刚损失了自己三辈子都挣不回来的钱,还因为他手上有枪。

失去理智的博姆想从“骗子”们手上拿回血汗钱,否则他就要和交易所的人同归于尽。
钱是要不回来了,就算他把这里所有人都杀光都于事无补……“这样值得吗?你还活着,你还有家人,别做傻事了…”在格里安的真诚劝导下,泄了气的博姆乖乖缴械投降,准备迎接他黯淡无光的明天。

格里安很识大体,他在关键时刻没有向“对头”博姆落井下石,而是在化解危机后决定对博姆既往不咎,他真的很维护警察这个群体。
临走时,格里安突然瞥到了黑尔嘉,便不自觉地前去询问“你为何在这儿?”

随着身后交易所员工的一声枪响,格里安的老毛病又一次犯了,于是就出现了本季首集开头的那一幕。
不同的是,结尾时本该泾渭分明的“虚幻”和“现实”结合了起来,格里安眼中的黑尔嘉和阿尔弗雷德,与电影中的埃斯特尔和崔斯坦·霍特重合在了一起……

施密特博士仿佛出现在了格里安身后,施密特的“催眠”话语也在他耳边响起……
本季《巴比伦柏林》以这样一种略显惊悚的方式实现了轮回:在施密特的言论中,人类的痛苦无法避免,唯一的解决方法是成为不会被情感拖累的“新人类”。

发生在电影《激情恶魔》背后的悲剧和银幕前的故事,以具象化的方式表现了人们对这种“荒诞”理论的主观追求,而发生在格里安、黑尔嘉等角色身上的曲折经历,又通过这种方式诠释了该理论存在的客观事实。
格里安参与了本季中所有的故事线,因而对这种离奇的“现实”刻骨铭心,而且,他正在施密特的控制下,慢慢被改造成所谓的“人类机器”……

“麻木的意愿,会以最自然的方式出现,我们新的人造物质,会使被摧毁的灵魂变得毫无感情,免除了所有的痛苦与恐惧…你想带我们从黑暗到光明吗?通向光明的真相?寻找真相,寻找光明。”
跌跌撞撞挤出交易所的格里安,呆望着面前的下水道,仿佛看到了一头名曰“时代”的巨兽,正缓缓蠕动着它那粗壮锋利的触角……

20世纪最可怕、最疯狂的一个年代即将来临,魏玛共和国也将迈入它风烛残年的最后时光,渺小的格里安、夏洛特他们,能否在巨轮的碾压中幸存呢?我们在《巴比伦柏林》第四季时再见分晓。
【《巴比伦柏林》第三季的剧评至此告一段落,再次感谢FIX昆仑德语字幕组,也欢迎关注我公号“有爱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