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像学-泌尿系统

2022-06-01 17:42 作者:在痛苦中卓绝  | 我要投稿

【检查方法】

1.平片KUB仅能显示肾轮廓,膀胱、输尿管在没有造影剂的情况下均无法显示。仅可显示钙化、结石等。

2.尿路造影:

1)静脉肾盂造影IVP(排泄性):有机碘对比剂注入静脉,全部以原形经过肾。(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2)逆行性:从尿道口插管进入泌尿道注入造影剂。(用于肾盂积水者)

3.CT:泌尿道影像的主要检查方式

增强检查时,

1)皮质期(肾皮质期):肾皮质(外围)强化,肾髓质(内侧)未强化——观察肾皮质病变。

2)髓质期(肾实质期):肾皮质和肾髓质均强化(肾盂未强化)——显示肾实质中低密度病变。

3)排泄期(肾盂期):肾盂发亮——显示肾盂结石、肿瘤造成的充盈缺损。

4)问:影像上异常物体在造影剂增强后表现不表现强化的原理是什么?

答:血供。血供越好,强化越明显。

4.MRI:磁共振尿路成像(MRU):T2WI成像,仅保留T2中的水信号。

【正常影像】

1.静脉肾盂造影:

1)显影时间:

2)肾解剖:

(1)肾=3×肾大盏(肾大盏=20×肾小盏)

(2)肾小盏:顶端杯口状凹陷(肾乳头突入肾小盏穹窿,形成杯口状压迹)

3)输尿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好发结石嵌顿。

(1)输尿管、肾盂移行处;

(2)小骨盆入口处;

(3)输尿管进入膀胱处。

4)膀胱:憋尿充盈较好的膀胱呈边缘光整的高密度影,密度均匀。

2.CT:肾呈软组织密度影

【常见疾病】

1.先天性异常

1)马蹄肾:左右两肾在下极融合,位于脊柱前,倒八字形伴肾旋转不良(肾门朝前或外)。

2)多囊肾:常显遗传,双侧发病,双肾多发囊肿,实质中多发不规则,大小不一囊性影(与多发肾囊肿区分)

2.肾盂、输尿管积水继发性改变,管腔增宽,尿液滞留。

1)梗阻性:结石、肿瘤、炎性狭窄;肾盏杯口增宽。

2)非梗阻性:积水扩张的肾盂输尿管通畅,为神经源性膀胱反流。

3.结石

1)结石成分:草酸盐、磷酸盐、尿酸盐、胱胺酸盐。

2)结石分类:阳性结石(KUB显示);阴性结石(KUB不显示)

3)症状:

(1)肾、输尿管结石:腰痛(肾区绞痛,可放射至下腹会阴)、血尿(肉眼血尿)

(2)膀胱结石:尿痛、血尿、排尿中断,尿频,尿急。

4)表现:

(1)肾结石:KUB可见;CT不打造影剂可见肾盂内高密度影,同时还可见肾盂积水。

(2)输尿管结石:肾结石下移,嵌顿于生理性狭窄处。CT:输尿管增宽,高密度影与输尿管走行相关,上方肾盂积水样扩张肾小盏杯口征消失

(3)膀胱结石:原发性结石(大,小儿)、继发性结石(小,老年)。KUB:大小不等高密度影,但不见膀胱轮廓,结石位置随体位变

4.结核

1)病因和病理:继发于结核血行播散,引发肾内脓肿、空洞,黏膜破坏、溃疡,空洞愈合后钙化、纤维化,导致肾盂肾盏狭窄、积水。

2)X线:肾内斑片状钙化影。

3)CT:囊性液体密度灶,高密度钙化灶,肾呈现“调色板”样。

5.单纯性肾囊肿:

1)发生于肾皮质,单发或多发

2)CT:液体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增强后不强化

3)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液体信号影。

6.肿瘤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三个成分:血管、平滑肌、脂肪):良性肿瘤

CT:低密度(脂肪成分)的肾占位性病变,增强时可强化。

2)原发性肾细胞瘤:很大的软组织团块影,不均匀明显强化。

强化大小的顺序: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

3)肾盂癌:移行细胞癌

CT:软组织密度病变,肾盂增宽;排泄期,造影剂不能进入肿瘤,仍呈软组织密度,出现充盈缺损

4)输尿管癌:移行细胞癌

CT:输尿管增厚,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5)膀胱肿瘤:乳头状瘤

CT:憋尿,注入造影剂,增强后轻中度强化,排泄期出现菜花样充盈缺损

【肾上腺影像】

1.CT成像:横断面上呈现“人字形”,分为内侧支、外侧支和结合带。正常肾上腺侧支宽度不大于1cm。

2.常见疾病的影像学:

1)肾上腺皮脂腺瘤增强后强化

2)肾上腺囊肿增强后不强化,仍为液体密度影。

3)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增强有明显强化,有坏死和囊变时呈现不规则强化。较大软组织团块。

参考:影像诊断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影像学-泌尿系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