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丁丁与二战战机(1)

2022-08-12 13:01 作者:元帅哲哥  | 我要投稿

费尔雷战斗式轻型轰炸机 (Fairey Battle) 

英国就性能而言,“战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官方指标,其设计应该说是成功的。然而“战斗”在它于1937年3月正式服役时它的战术性和技术性就已经过时了。这并不奇怪,因为设计时要满足的是1932年的需要。到“战斗”投入现役时,多种新型战斗机,诸如德国的Bf109、英国的“喷火”、“飓风”等已崭露头角。这些战斗机在飞行速度上都远远超过“战斗”,而速度又恰恰是轻型轰炸机生存的核心因素。因此“战斗”在入役之初就遭到不少批评,被认为是一种已经过时的飞机。后来的实战也证明了这一点。画中丁丁和白雪悠闲懒散的形像似乎也暗示了“战斗”的不成功。


格罗斯特斗士式战斗机 (Gloster Gladiator) 

英国英国最后一代和最优秀双翼战斗机。“斗士”采用封闭式坐舱、翼根的副翼和倾斜式的主起落架支架等。“斗士”诞生的年代,更加先进的单翼战斗机纷纷出现,但在各国空军中双翼机的数量还是相当多。和早期的单翼机相比,“斗士”除了速度不及之外,机动性、可靠性都占优。“海斗士”是皇家海军(Royal Navy)使用的舰载战斗机。1940年和1941年,“斗士”在欧洲南部和地中海战场参加一线战斗,也有一些出口到别的国家。中国就引进了一批,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做用。画中难民版的丁丁和白雪正在向皇家空军的“斗士”求援。


汉德利.佩奇哈利法克斯式重型轰炸机(Handley Page Halifax) 

英国二战中英国仅次于“兰开斯特”(Lancaster)的第二大轰炸机,在1941至1945年间主要用于夜间轰炸。这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多用途战机,还能执行海上侦察、运输和空降任务。事实上“兰开斯特”在执行夜间轰炸任务上比“哈利法克斯”多一点点优势就意味着相对较早产生的“哈利法克斯”要执行其它的任务。各型的总产量为6176架,执行出击任务75532次,投弹227610吨。(数据以 MK VI 型为准) 丁丁再一次扮演了地勤人员。


霍克飓风式战斗机(Hawker Hurricane) 

英国飓风式战斗机是二战中名闻暇尔的战斗机。设计师为肯姆爵士。 

“飓风”是英国第一种单翼战斗机。它采用了许多当时属十分先进的技术,如流线形的机身,前半部覆以全金属蒙皮。密封式座舱盖向后滑动打开,方便飞行员跳伞时的紧急脱离。“飓风”也选择了经典的“默林”系列发动机。“飓风”型号繁多,在战争中由于更先进的机型出现,“飓风”逐渐转向对地攻击。还有一种舰载型,即“海飓风”。图中这架从装备的航炮,以及丁丁扮演的地勤怀抱的20毫米炮弹来看,应该属于Mk.IIC型。 


“飓风”于1937年末服役,到1940年8月的不列颠空战之前,霍克公司总共交付了2309架飓风式战斗机。至大战结束,英国和加拿大共生产了 14231 架飓风式战斗机。和“喷火”相比,“飓风”的设计比较保守,综合性能上也不及。但胜在成熟可靠,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在使用中因其结实耐用,便于维护而深受前线部队欢迎。二战中,“飓风”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在著名的不列颠空战中,皇家空军的大部分战果都是由“飓风”取得的。毫无疑问,“飓风”是不列颠的救星。


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威灵顿式轰炸机(Vickers-Armstrong Wellington) 

英国二战初期,在英国的战争记录中,“威灵顿”曾经显赫一时。首次“千机轰炸”中的主要成员就是“威灵顿”。从1942年后期开始,四发重型轰炸机大批参战,“威灵顿”就显的过时了。它开始装备雷达、定位系统、航空鱼雷和深水炸弹,进行反舰、反潜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阿姆斯特朗是英国老牌的造船厂,画中丁丁掌舵的形像很好的表现了这种造船厂出品的飞机。


道格拉斯SBD A-24型舰载俯冲轰炸机 (Douglas SBD A-24) 

美国一种似乎并不先进的武器,却出现在了最关键的时间,最关键的场合,并凭借着一些关键的性能在战争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近现代的战争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但是很少有谁能够像它这样以平凡之躯力挽狂澜,扭转整个战场的乾坤。它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1942年的历次航母会战中,“无畏”取得的战果比其他所有飞机加起来都要多得多,尤其是在6月的中途岛战役中,从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无畏”通过恰逢时机的一轮俯冲,几乎把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精华一扫而空,给日本海军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创。画中丁丁正在向它挥手致意。


菲亚特G.50战斗机 (Fiat G.50 ) 

意大利 1935年意大利空军部要求国内航空企业开发一种全金属单翼战斗机,并要求一机多型。菲亚特推出了G.50方案,并最终获得了军方的定单。第一批飞机采用全封闭式坐舱(画中这架便是),后续的改为半封闭式。G.50的发动机性能太差,火力太弱,只有两挺12.7毫米机枪。后来意大利国防部确定马基MC.200(Macchi MC.200)为下一代主力战斗机,G.50只能作为MC.200的补充存在。G.50和同时期英、德等国的名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不过,面对性能比自己好的多的对手,它还是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画中这架G.50涂有沙漠迷彩,应该是在北非服役的,当地人正好奇的看着它。


CANT Z506B型海上侦察轰炸机 (CANT Z506B) 

意大利 CRDA (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是意大利水上飞机制造界的金字招牌。其设计的Z.506型本是一种邮政飞机,主要用途并不在战场上。它的军用型Z.506B于1938年服役,总产量大约为324架。最初它执行轰炸任务,后来开始执行海上侦察、海上护航和反潜艇的任务。还有一些被改进成了Z.506S型,执行海上救援任务。有一些一直服役到1959年。Z.506的设计特点后来被遗传给了Z.1007型轰炸机。画中的丁丁以意大利军官的身份出现,好像对Z.506B充满了信心。


布雷盖Bre.691型轰炸机 (Breguet Bre.691) 

法国该机属于布雷盖Bre.690系列。各型号之间最大区别是发动机。691型使用希斯帕诺-休扎发动机;692型和693型使用诺姆-罗纳发动机。1939年,法国决定其主力战机必须能够兼容使用英美的发动机,由此诞生了装备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发动机的695型。Bre.690系列在战争中没有发挥多大作用,残存的被德国据为己有,作为教练机使用。画中的丁丁捧着打火机暴走中,估计是长官想抽烟了。


寇蒂斯P-36霍克式战斗机 (Curtiss P-36 Hawk) 

美国美国的第一种“现代化”单翼战斗机。它的综合性能并不出色,尤其是火力太薄弱,杀伤力不够。美国曾像几个国家出口了H-75A型样机,其中包括英法两国。画中这架飞机隶属于法国空军。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架法国布洛赫MB.151型战斗机(Bloch MB.151),从这个角度看,螺旋桨、起落架和武器配备等细节都能证明这是一架P-36。这次丁丁成了法国空军的飞行员,好像还立过战功,胸前配戴着勋章。


利奥雷-奥利维耶LeO451型轰炸机 ( Lioré et Olivier LeO-451) 

法国二战期间,由法国航空部设计的LeO.451型战机是当时最优秀的轰炸机。这件杰作对法国战机造型风格的转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法国上空被造型怪异的战机所笼罩,它们棱角分明,狭长而苯拙;LeO.451型的出现,使法国设计师们放弃了原有的创造模式。这回丁丁成了法国老兵,和白雪一起惊讶的看着LeO.451。


莫拉纳-索尼耶MS.406型战斗机 (Morane-Saulnier MS.406) 

法国MS.406型战斗机是法国首架现代化单翼机,配有悬臂梁式低位机翼,封闭式座舱,带有内部收放装置的尾撬起落架。但是在与纳粹德国的交战过程中,低挡不过敌方更先进的战斗机,纷纷坠毁,损失惨重,渐渐在二战中消声匿迹了。画中的丁丁以法国陆军的身份出现,似乎发现了可疑目标。


波塔63.II型多功能战机 (Potez 63.II) 

法国1934年,法国空军司令部下令研制一款新型多功能战机。要求该机必须载有固定式前开火型火力装备,还要求承载大量的雷达设备,以便与轰炸机群交战时,承担调度任务,指挥作战。容纳以上所有要求的成功设计就是波塔63型战机。它包括多种先进机型的优势功能,最终发展成了波塔63.II型战术侦察兼军用协作机。在这幅画中,丁丁再次扮演了法军飞行员,刚刚完成任务,提着航空照像机奔向基地。

丁丁与二战战机(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