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千亿区已达10个,今年的目标是与成都、杭州一起突破2万亿
武汉千亿区已达10个,今年的目标是与成都、杭州一起突破2万亿
2022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能不能破2万亿?根据武汉官方的说法,武汉要打造“2210”格局,实现2个2千亿区,10个千亿区,总量冲击2万亿。也就是说,除了汉阳区和蔡甸区,其他各区都要破千亿。
武汉现在已有10个区的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分别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汉南区)、武昌区、江岸区、江汉区、洪山区、临空港开发区(即东西湖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其中,东湖高新区也就是光谷202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401亿元。
2020年,光谷逆势上扬,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在武汉其他各区都出现一定程度下滑的时候,光谷竟然实现了逆跌,由此可见光谷的实力有多强大!去年我就预计过光谷的成绩,经济可能突破2400亿,甚至达到2500亿。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光谷确实值得期待。

目前,武汉还只有这一个功能区突破了2000亿。本来,落地了小鹏汽车、路特斯汽车全球总部、东软南方基地、禾多科技、中航锂电等大批大项目的武汉经开区有望突破2000亿,但是,受8月份输入性疫情的影响,武汉经开区离2000亿的奋斗目标仍有一步之遥,只能靠今年努力了。
相比于成都、长沙、南京等地的头部区,武汉的头部区并不算特别强。比如长沙的雨花区,以前号称中部地区第一区;成都高新区去年有可能突破3000亿,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第一区。光谷今年的目标是实现3000亿,铁定超过长沙雨花区,这样下去,两三年内就可以超过成都高新区。
有一个网友留言说:2022年,光谷可以实现3000亿,武汉经开区加上汉阳区可以达到3100亿,汉口三区可以达到4500亿,武昌三区可以达到4000亿,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蔡甸区、东西湖区等5个远城区可以达到5800亿,加起来一共是20400亿。
我觉得,他的预估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武汉能实现“2210”的目标,那么今年应该有希望与成都、杭州一起爬上2万亿平台。
武汉今年能不能超越杭州?这个问题暂时还不好说,要等到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出来之后才能判断,至少至少,也要等到上半年的数据出炉。我觉得,武汉这次如果能反超杭州,一定会给武汉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信心与良好的运势。从心底讲,还是希望武汉反超杭州,重回前八。当然,武汉即便地区生产总值超越杭州,经济质量也是远远比不上杭州的,尤其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收、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存款等等方面的指标,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体现的就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方的差距,短时间无法追平。
继续说一说光谷。光谷的架构有多大?如果我说光谷的规模堪比汉口,你们可能都不相信。
现在的光谷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那个光谷了。依靠“光芯屏端网”和大健康产业这两大支柱产业,光谷的发展非常迅速。现代光电子技术产业是光谷起家的资本,孕育出了烽火科技、长飞光纤、高德红外、久之洋等业内知名企业。其中,高德红外是红外热成像的龙头企业,营业额突破30亿元。据了解,目前,高德红外的探测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测温、工业测温、安防监控、消防救援、户外运动、无人机、自动驾驶等十余个领域,在全球热成像市场的占有率已跃居第二名。
像高德红外这样的企业,在光谷还有很多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光谷,光谷的地盘会越来越大,人口会越来越多,经济活跃度也会越来越高。据了解,光谷的人口目标是200万,将成为由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组成的大汉口,由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除去光谷部分)组成的大武昌,以及由汉阳区、武汉经开区组成的大汉阳之外的第四极。
光谷的人口虽然不多,但质量很高。很多武汉本地人说,去光谷的都是外地人,本地人宁愿挤在汉口的老破小,也不愿意去光谷。这是目前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个现状,理由很简单,汉口作为曾经的全国第一个直辖市,百余年的底蕴摆在那里,教育、生活配套、文化气息、大型商超等等方面,都比光谷强得多。尤其是教育,有大量的好学校集中在江岸区、江汉区,成为许多人购房时首选汉口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种情况也会被逐渐打破。光谷是武汉科学技术最强、工资待遇最高、发展前景最好的一个区,是武汉未来产业的高地,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光谷的人口结构也很不错,据七普数据显示,光谷14-59岁的人口占比超过77%,与洪山区一样,属于全市最高水平。也就是说,光谷拥有优质的、充沛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数量仍在持续增长。随着优秀人才越来越多,教育也会随之倾斜,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武汉的基础教育将逐渐均衡,由少数几个区垄断优质教育资源的现象会逐步消失。
2021年,位于光谷的东湖科学城全面启动,5大湖北实验室挂牌运营,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100家,总数达到4200家,相当于武汉总量的一半,可能比郑州一个市还多。此外,百亿级工业企业也达到6家。据武汉官方媒体报道,光谷今年还要新增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5400家。预计到2025年,东湖科学城初步建成,科技孵化能力将得到巨大提升。
今年,光谷的地区生产总值就可以与荆州一较高下,即便今年超不过,明年肯定可以赶超荆州,如果单独拿出来排序的话,可以排在全省第四位,仅次于武汉、襄阳和宜昌。据媒体报道,到2025年,光谷经济总量将突破5000亿元,相当于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与现在的宜昌属于同一水平。
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光谷将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实力担当。光谷不仅可以助力武汉的大城崛起,还可以通过光谷科创大走廊带动鄂州、黄石、黄冈与咸宁的经济发展,成为武汉城市圈的左翼大引擎。事实上,这项工作已经在进行当中,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鄂州等城市迫切希望与武汉融城发展,就是因为尝到了跟着武汉一起奋斗的甜头。
当然,光谷的目标肯定不止这些。未来5~10年,光谷的影响力势必会冲破省域的壁垒,辐射江西北部的九江,在九江与实施战略北上的南昌牵手,共同打造中三角城市群的东边大走廊。
我认为,光谷应该对标深圳的南山区,甚至是上海的浦东新区,这样才能对得起光谷的先天条件,以及武汉市对光谷寄予的厚望。因此,对于光谷的前途,我是非常看好的。最近有人给我留言,问我在哪里买房有投资价值,如果不考虑小孩的教育的话,我一般都会给他们推荐光谷。
我认为,光谷、车谷和长江新城才是武汉的未来。
(2022年2月17日星期四于武汉地铁三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