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李泛丝路影像在这里启航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许多饱含乡愁的人类文化图景在消失,所以我就想用相机记录更多当下即将消失的文明,为历史留下影像文本资料的同时,通过影像表达出我对当下摄影的思考。
——李泛(泛象品牌创始人,泛象空间艺术总监、总策划)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踏着改革开放号角节奏,摄影师李泛的摄影创作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用镜头记录古丝路起点陕西的社会变迁与时代发展,他着眼于历史与未来的丝路影像宏大叙事也由此拉开巨幕。

周总理您在哪里,春潮,七五第一步,实行生育证政策,拆,国粹;西安城墙、兵马俑、帝王陵石刻、大雁塔……,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同频共振,用镜头谱写时代发展乐章,在李泛的三秦影像里,时代符号的旋律音在跃动,李泛丝路影像工程在这里扬帆。

时代影像,时代表情,“影像当随时代,镜头书写历史,为丝路备存影文。”李泛如是说,他用脚步丈量时代春潮,用镜头表现人类情怀,用思考深化摄影创作,于二零零三年写的摄影自述,充分体现了他的摄影思考与超前的意识——艺术家的先知先觉,实践型艺术家就是要永远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和理论的前面,以实践成果成为理论的引领着,而不是成为理论的奴隶。

丝路泛心,从影四十余年的李泛,行走古丝绸之路带,长期关注丝路文化,秉持“时代符号、人类情感”,以摄影为笔,致力于丝路影像工程深描——用影像贯通古丝绸之路,撰写丝路文明,勾勒出一条具有属己美学特质的影像丝绸之路,至今已出版『李泛丝路影像系列』图书《恒古苍穹》《苍衫彝鹰》《穆花苍烟》。
——以上为编者语

以下为摄影师李泛2003年摄影自述:
灾害那年出生的我,在80年代初酷爱上了摄影至今。这期间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与挫折,上大学那时为了拥有一台自己的相机,将本市的寄卖店转了个遍,常常是节衣缩食从每月8元零用钱挤出一点以备购买二手相机。


在炎热的夏天及寒冷的冬天,一次次艰苦的外出拍摄,在拍摄中找出差距,那时对摄影的理解还停留在单纯的画面形式感上,即所谓的沙龙摄影,认为好的光影加夸张的图像形式就是摄影创作。为时而发表一幅、入选一幅及获奖一幅作品而沾沾自喜,狂妄与自大伴随我度过很多年。


这期间摄影给我带来了快乐的同时,也时常使我囊中羞涩。在拍摄过程中口渴的时候连一瓶汽水都舍不得喝,就这样苦苦挣扎了很多年,终因入不敷出暂时放弃了摄影。


在仍然关注着摄影的发展动态的同时,我经常独自一人游荡在峻秀的秦岭、太白和大巴山中,沐浴着自然之美,以慰藉架不起相机的楚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那些散落在深山旷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枯而不死、灵魂犹存的大小树根深深吸引住了。我爱上了根雕艺术,这一爱就是数年。



在根艺创作中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深山老林是我常去的地方。在制作根艺作品中双手总是血迹斑斑的。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创作了数百件根雕作品,在陕西省植物园举办个人根雕艺术作品展,并代表陕西省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根艺展,获得银奖,同时也给我带来了经济效益。


直到1999年经济好转时,我又故态复萌,买了一台较好的相机重新投入了摄影创作中。可能是那几年根雕艺术创作中,与社会各类人物的广泛接触,和与大自然面对面的交流,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和精神内涵。我对摄影的创作技艺及对影像的理解不但没有荒芜,而且比以前更有长进了。我感觉是因为吸取了根艺的造型语言才使我的摄影审美能力迅速提高。



正因为对摄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我第二次拿起相机创作时就不只是在简单光影形式上做文章了,而是挖掘摄影艺术所应包含的图像语言及影像气质。




在不断的学习与提高中。对摄影的本质功能,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进而在拍摄时对所拍摄的题材及影像价值有了更明确的选择。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


我生长在大西北的门户——西安,这块被摄影人称为摄影天堂的地方,任我翱翔,孜孜不倦地吸收天堂的营养,多年来在影像的领域里不断的耕耘。



不畏艰险,知难而进。敢为人先,是我的品性,让我懂得了欲得正果必念真经的道理。在短短的几年,我先后完成了大漠人体、天地间:西部人体、生活在地沟窑里的人、公路污染、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儿童、魂牵梦绕走雪域、氟骨病村、彝族葬礼、於菟节等系列专题摄影,先后在十多个省市成功地举办了个人摄影艺术展,在2003年还很幸运地参加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国际部组织的中国摄影家赴台摄影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汲取了其他艺术的表现技巧。
艺术语言的相通性,使我在摄影创作中结交了很多艺术界知名朋友,如著名书法家杜仲信,电影表演艺术家许还山,著名国画家陈国勇等一批有很深造诣的艺术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做人道理,吸取了他们的艺术养分,使我的摄影创作语言日益完善。



几年来,在全国的各种摄影赛事中显现身影,大小奖也拿了不少,在不断的参赛中提高了自己。参加的比赛多了,更加感觉到越拍越难拍。




拍摄时不再追求那种浮躁的色彩,简单的光影,缺少内容的形式以及说不明道不白、任意夸张的影像效果,而是在拍摄时思考的多了,拍的少了,理性多了,感性的少了,单纯的光影少了,影像更加饱满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多了。



更加懂得了综合艺术修养对摄影的重要性。只有勤奋、虚心学习、不断提高才是硬道理。我常常以藏族人那种虔诚的朝拜方式朝拜着摄影艺术。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正果。


但必须要念真经,参赛获奖不是靠运气,靠的是实力。
参赛摄影比赛对我来说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参赛能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这样才使我的摄影艺术得以迅速提高。自然在下一次的摄影比赛中获奖的可能性更大了,但不必强求获奖结果。



我坚信了这一点才不断的参加国内外的种类摄影赛事,参加摄影比赛的次数越多,提高的也就越快,因而才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绩。



摄影也和其他任何一门艺术最终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一样的,即:其艺术价值最终要受社会检验。如解海龙的作品大眼睛为希望工程直接或间接的创造了二十八个亿的社会价值(2003年统计数值)。这二十八个亿是一个金奖两个金奖所能比的吗?所以我在追求摄影本身影像价值的同时更注重考虑的是社会价值。




这样想,那么在艰辛的摄影创作中,能否获奖就不是首先要关心的问题了。
想通了这个道理,我拍摄时所追求的影像价值取向就更加明确了,有了社会价值,就不会在意什么奖项了,才使我放开手脚大胆的拍,大胆的参赛。



我在多年的摄影实践中坚信人品对艺术成就的重要性。说到底,任何一门艺术最终是艺术家品格的较量。所以我在磨练自己品格的同时,也使我更加明白,只有以这样的创作理念支撑自己的创作行动,才能尽量在作品中将“摄影是一门瞬间追求永恒的艺术”内涵表达出来。




Li Fan
Xi'an, China
These photos were taken in China by Li Fan. Mr. Li Fan has been focusing his attention on the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He has published several collections of works including Yi People on the Liangshan Mountains, Under Bengali Sky and Religious Faith in Rural Yunnan, China.

— 延伸阅读 —
生缘命相:《恒古苍穹》选
彝衫素歌:《苍衫彝鹰》选
雾锁彝山:《苍衫彝鹰》选
雪域素心:李泛丝路影像选
藏地素颜:李泛丝路影像选
摄影 | 李 泛
供稿 | 丝路影像工程中心
文字综合 | FANSEE
— 悦读经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