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泰国当老师,这里阶层分明,出生决定学习环境,没有中国公平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826位真人故事
我是侯老师,河北衡水人,如今在吉尔吉斯当公派教师。
我是一个农村娃,高中的时候,因为一本杂志,让我有了出国的念头。可是,家里没钱供我出国留学,我只能另辟蹊径。高考结束后,经过一番考察,我发现学习汉语国际教育是通往国外最佳的一条路。
从有了出国的梦想,到走出国门,我花了五年的时间,很庆幸一路走来,一边见识到了大千世界的繁杂和美好,一边传播中国文化。

(一直行走在路上)
1992年,我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下面的一个农村。爷爷是国企退休工人,奶奶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爸爸妈妈在务农打工,一家五口人三个人赚钱,养活一个家。
我的童年物质生活虽不富裕但也不差,父母提供的条件完全可以让我过得无忧无虑。
说起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前列,称不上优秀但也不算差。中考后没能进入衡水中学学习,但也是进入了衡水排名前三的高中。
众所周知,高中的学生都是各个地方非常优秀的学生,而我在里面显得略微普通,成绩一直处于中间的位置。直到高三的时候,成绩才稍微有了起色,最终走进了河北工业大学。
这是河北唯一的一所211院校,校址还不在河北,而是在天津。

(硕士研究生毕业啦!)
很多人报考大学,选择专业多多少少有些迷茫,可我的目标很清晰。在高中的时候,我经常看一个名叫《求学》的杂志,从而有了出国的念头。正是在这个念头的促使下,我选择了对外汉语专业。
当时,我对自己的规划就是通过这个专业的学习,去当一名公派汉语教师。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公派汉语教师,最基本的学历是硕士研究生,还需要两年的志愿者教学经验。
为了接近自己的梦想,大学毕业后,我继续攻读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研一的下学期,孔子学院总部,招聘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因为我没有毕业只能选择去做志愿者。
那一次,我选择去泰国。
我的毕业论文是实用性的研究,需要走出去,去泰国从事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加上在泰国工作的时间安排,和我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恰好完美地错开,毫不耽误。

(在泰国苏梅岛就职的学校)
于是,在2018年6月份,我飞到了泰国的苏梅岛。在这个岛上,我度过了令人难忘的两年志愿者生活。
回望在泰国的日子,我还是很怀念的,生活在那里很舒适。
泰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就拿人妖来说,虽说是他们独特的文化,但从另一方面恰恰证明了泰国文化的包容度。
在我们小时候,家长或者老师经常会问,我们长大后想干什么?而在泰国,很多老师会问,你长大了是想做男生还是女生?刚听到这样的问题,觉得有点好笑,但是往深处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包容呢?

(泰国僧人的地位非常高)
然而,如此开放包容的国家,又是一个极度传统的国家。泰国佛教之国,僧人的地位特别高。如果路上遇到了僧人,一般都要双手合十弯腰拜一下,特别讲究宗教仪式。
在泰国很多学校也是半佛教性质的,我所在的学校就是如此。
学校里,每天早晚都要礼拜,学校常年有僧人。在这个过程中,人会不知不觉中变得佛系,内心趋于宁静,身上的浮躁之气一扫而光。
在泰国生活舒适还有一个原因是,泰国对中国的认可度很高。到了泰国,你会发现,当地的机场路牌,还有地铁报站,甚至一些比较重要的街道都有中文标识。
同时,泰国人很热衷于学习汉语和中国的文化,路边的小商贩都会说中文。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生活,你会觉得很融洽。

(和同事们在海边聚餐)
我在泰国的生活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去的时候,研究生还没有毕业,有毕业论文的压力,生活很紧张,除了工作就是撰写论文,很少出去玩耍。
第二次去的时候,研究生毕业了,完全是一个职场人的状态,没有了学业的压力。工作之余,我就和朋友到泰国的各个地方旅游,体验生活。
趁着假期,我们会租摩托车环游苏梅岛,去曼谷感受城市的多元和繁荣,去吃各个地方的美食。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次是,我们走着走着就到了唐人街,突然发现,电影《唐人街探案》里的场景就在身边,特别的神奇。
但如此让人惬意的国家,两年之后,我选择了离开。曾经,我也想过在泰国定居下来,毕竟作为一个汉语教师,在泰国的地位不低,很容易实现阶层的跨越。

(准备参加考试的学生们)
泰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教师的地位非常的高,甚至比在中国的待遇还高。
记得刚到泰国的时候,正好遇到了泰国的拜师节。那一天,学校的老师坐一排,学生在边上跪一排,之后挪动到老师面前,献上准备好的鲜花。作为老师,要给学生们说一些训教的话语。
看着孩子们跪下的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震惊,还夹杂着一些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也是那一刻,我快速地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
不仅仅是节日的时候,日常教学中,学生跟老师说话也是毕恭毕敬的。而我们普通的教师遇到了主任或者校长,也是要双手合十做拜礼,以表示尊重。
浓厚的学习氛围,加上尊师重道的理念,身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我内心感到非常的自豪。但是泰国是一个阶层分明的国家,虽然教师的地位很高,但是整个的社会大环境,却让我放弃继续留在那里。

(学生们在学习中国的水墨画)
泰国的阶层划分非常清晰,更重要的是很难跨越。穷苦家庭的孩子,很难通过学习实现阶层的跨越。在那里,类似中国北大、清华好学校的大门,只对那些上层学生打开。
一般家庭的孩子少有机会考进去,即使能考上也交不起高昂的学费。简单地说,一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将来要读什么层次的学校。
不管你付出多大的努力,都很难像在国内一样获得一个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环境。
相对比而言,中国的教育则更公平,更有利于一个人的发展。同样的寒窗苦读,只要你竭尽全力,通过高考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泰国分化明显的社会阶层,限制了人的发展,这和我的观念是冲突的。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是无限可能的,只要你肯努力付出,寒门也能出贵子。
相比之下,国内的教育虽然很卷,但是教育资源和机会比较公平,考虑到将来孩子的教育,我选择回国发展。

(离别前的合影)
2020年3月,我登上了回国的飞机。那一次登机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当时,正值疫情期间,所有的乘客在登机前都要测量体温,一旦超过37.2摄氏度就不允许登机。
泰国常年是夏天,非常的热,我们一行人,担心炎热的天气和紧张的心情,会导致自己的体温过高不能通过检查。于是登机前,我们不停地吃冰淇淋,试图用这个笨拙的方法稳定正常体温,最终我们安全地通过了体温测量。
回到衡水老家后,我一直在家等待着6月份的公派教师的选拔考试。但因为疫情,一直等到了8月份,考试公告才出来。
通过考试,在选择国家的时候,我希望去一些不发达的国家,那里的工资待遇会好一些。

(吉尔吉斯机场)
我当时选择了母校兰州大学的孔子学院岗位。也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在外的老师不能回国,所选择的岗位比往年少了很多,甚至取消了一部分岗位。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在等待着调剂信息。有一天,北京总部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说,现在比什凯克有岗位,问我去不去?
比什凯克?这是哪里我都不知道。上网一搜索才知道是吉尔吉斯斯坦。我向对方确认了吉尔吉斯属于一类艰苦地区,然后就答应了。

(雪山近在咫尺)
作为一名公派教师,出国前都要进行集中的培训。培训后,在12月份,我拿到了比什凯克那边大学的邀请函。
当我打开邀请函,立马傻眼了。这所学校是第一次单独给老师发邀请函,行文格式完全不对。就是因为这一个小小的瑕疵,又耽误了我几个月的时间。
邀请函格式不对,我的签证就办不下来。我联系学校那边说明了情况,希望他们尽快发一个正确的邀请函过来,以便能够快些拿到签证。谁晓得吉尔吉斯人真的“急死”人,这一个小小的问题,他们竟然办了4个月。
一开始,我是耐着性子等,没消息,我便催促对方,结果人家只说在办理你的事情。听着很着急,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干等着。

(吉尔吉斯的秋天,美不胜收)
在等待签证的过程中,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吉尔吉斯的资料,想着多了解一下这个国家。但是当我搜索了全网,获得的信息少得可怜,文字的描述还有一点,视频介绍寥寥无几。最终,我是两眼一抹黑地来到了吉尔吉斯。
2021年5月,飞机降落在吉尔吉斯的首都机场。我走出舱门的那一刻,看着眼前的国际机场,我心如死灰。
眼前的机场还不如中国的一个地级市的火车站,建筑老旧,规模也不大。出海关的时候,我的心又被扎了一下。
在中国,出入海关一系列的操作全部都是电子化,只是最后人工盖个章。可在这里,所有的程序都是人工的,办事的效率极慢。我也懂得了当初一个小问题,竟然折腾了四个月的原因。

(道路上行驶着老旧的车辆)
走在比什凯克的路上,我似乎穿越到了八九十年代。身边的建筑都是前苏联时期留下的,没有任何的改变。
路上行驶的车辆也是几十年前的老款式,后来我才知道在吉尔吉斯没有车辆报废制度,只要车子不坏,就可以一直开。这也造成了这边的二手车很便宜,大家也乐意于买二手车。
吉尔吉斯斯坦与泰国类似,也是一个宗教性质浓厚的国家,不过这里信仰的是伊斯兰教,满大街都可以看见包着头巾的女人。
来到学校后,副校长和同事们给我接风,可在饭桌上,副校长就看着我们吃,让我感到很局促不安,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后来同事告诉我这个月是斋月,我才明白里面的原因。
所谓的斋月就是在这个月里,从日出之后到日落之前,穆斯林们不吃不喝。斋月结束后,有个开斋节,之后才恢复正常的饮食。

(如诗如画的校园)
下午和同事出门买东西,当地的人又把我吓了一跳。我们走着走着,突然发现绿化带里有两个人在做礼拜。我心里一惊,这也是个神奇的国度。同事告诉我,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到了礼拜的时间,穆斯林们就会面朝西方做礼拜。
虽然来之前,我也了解到这里的人们信奉伊斯兰教,但是真正地看到他们践行自己的信仰,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在这个国家里,方圆两公里内必有一家清真寺,人们每天都要去做晨礼和昏礼。日复一日的坚持,不得不让人敬佩。
最初来到吉尔吉斯,我对这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落后,但是生活久了,我却发现了这里的不同。
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很轻松自在,单从教育就可以看出来,这里的中小学生只上半天课,完全是在享受生活。很多成年人也是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状态,今天赚钱今天花,丝毫没有对将来的未雨绸缪,也不会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

(比什凯克中心广场)
也许是信仰塞满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对物质的欲望不高,人们的幸福指数都很高。虽说如此,人性总是相通的,再淡泊的人也未能免俗。
有些人拿着2000多块钱的工资,却非要买高端手机,参加了什么重大的活动,也要在朋友面前吹嘘一番。
到今年的5月份,我在吉尔吉斯斯坦也待了两年,这边的合约也到期了,我同样会选择离开。
离开吉尔吉斯斯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里穷,而是这里的不安稳。
吉尔吉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社会很不稳定。我来这里之前,2020年的10月份,他们现在的总统推翻了前任总统,开启了新的政治治理。除了多民族的不稳定,吉尔吉斯斯坦经常和南部的塔吉克斯坦发生军事摩擦。

(吉尔吉斯路边的小摊)
其次,他们对学习中国文化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去学习国外的文化,自己的永远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在这边的工作开展得也不是很顺利。
回国后,我依然想着从事教育行业。过了三十而立的年纪,也要考虑人生大事了。择一城而居,遇一人而白头,这是我想要的未来。等一切尘埃落定,我还是想走出国门,继续传播汉语,传播中国文化。
【口述:侯老师】
【编辑:晓柒】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