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白内障要熬“熟”了才能做手术?这些误区你知道多少

2023-03-02 15:50 作者:西安爱尔说  | 我要投稿

白内障要熬“熟”了才能做手术?这些误区你知道多少?

白内障的话,一般好发于老年人,其病因是比较复杂的,可能因外伤、代谢异常、辐射、紫外线、局部营养障碍、年龄等因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浑浊,引起视力残疾,甚至致盲。

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很关键的,那么白内障早期的话有什么症状?一起来看看吧!

白内障的初期症状

色觉异常:由于晶状体吸收水分多而肿胀,其上皮细胞隙增大而填有微粒水滴,光线透过它时会发生折射而呈现彩色晕光,俗称虹视。

视物模糊:视物模糊,视物逐渐模糊,有时会觉得光线周围出现光圈以及物体的颜色不够明亮。有时会觉得光线周围出现光圈以及物体的颜色不够明亮。若是在夜间开车的话,会觉得对面过来的汽车车头灯太刺眼而感不适或烦躁。

单眼多视:在白内障初期,晶状体部分混浊、部分透明,光线通过它投射到视网膜上的物像会产生双影或多影。

昼盲或夜盲:若晶状体混浊先在中央部开始,白天光强、瞳孔缩小时,光线进入眼内受阻,因而出现昼盲;如晶状体混浊位于周边部,晚上暗光进入赤道部视网膜受阻,而赤道部视网膜的杆状视细胞是专司夜视觉的,因而会出现夜盲现象。

眼前暗影:晶状体的部分混浊位于瞳孔区,在眼前可以出现位置固定、形状不变的点状或片状阴影。它与玻璃体混浊引起的飞蚊症有所区别,后者的暗影是可动的,虽然活动范围不大,但时隐时现,形状多变。

老花眼减轻:部分老年人平时需要戴老花眼镜来看书读报,但忽然,他们发现自己不需要戴老花眼镜看得也很清楚了,有的老年人很开心,事实上,这却不是个好兆头,这是因为老年白内障初发时,晶状体凸度增加,屈光近点发生改变的缘故,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


目前白内障尚无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手术是白内障唯一的治疗方法,然而许多人在白内障的治疗认知中存在误区,往往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最终演化成失明的后果。

所以对于以下介绍的五大误区,一定要尽量避免,把握最佳治疗期。

误区一

“那么大年纪了,不做手术了”

目前老年人越来越长寿,眼睛好,不仅能正常活动,减少骨质疏松,还能增强自信、防止老年抑郁和痴呆。因此,白内障患者应该及早手术。

误区二

“有三高,不能做手术”

由于手术的快捷和基本不出血,现在白内障手术对全身疾病的要求也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肾病患者,只要把生命指标控制在一定范围,都能顺利手术。

误区三

“等看不见了,再做手术”

这是20年前的观点,白内障越熟,手术越好做,晶体硬得像一个扣子,就能方便且完整地取出。然而现在不同了,手术过程就像使用注射器,先把乳糜状混浊的白内障吸出来,然后把透明的折叠的人工晶体送进去,手术就完成了。如果白内障过熟太硬,就很难被乳化,不容易吸出来,手术变得非常困难,并发症也会增多。当视力降到0.2、0.3左右就要考虑手术了,如果有职业的需要,也可以提早手术。

误区四

“白内障手术后,白内障还可能再长”

白内障手术时,混浊的晶体已经彻底清除,不会再长白内障,临床上所说的“后发障”,是支撑人工晶体的后面的囊膜混浊了,不是又发生白内障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往往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全身疾病太多的患者,“后发障”治疗也很简单,打激光就行了,几分钟就可完成,没有痛苦,没有伤口。

误区五

“人工晶体越贵越好”

我们常备的晶体都是进口的软性人工晶体。普通光学人工晶体适于普通需要的患者。非球面人工晶体适合年轻患者,尤其对夜间视力的提高有帮助。多焦点人工晶体适合对远、中、近距离视力都有要求的患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并不是越贵越好。

白内障要熬“熟”了才能做手术?这些误区你知道多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