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YUE”,4.8亿美元,红杉种子完成新基金募资

今日,红杉中国种子基金(以下简称“红杉种子”)宣布,旗下第三期种子基金(Sequoia China Seed Fund III)已在去年完成4.8亿美元募资,并于近期进入投资期。
这是红杉种子自2018年单列以来,五年中完成的第三支美元基金募集。自成立以来,红杉种子联合红杉中国的人民币基金,以双币种形式投资种子轮和天使轮企业。4.8亿美元的募资到位后,红杉种子目前管理近150亿人民币,是国内管理规模最大的早期基金之一。与此同时,红杉中国宣布旗下创业加速器YUE正式开启02期报名,聚焦天使轮和天使轮前的极早期创业者,成功入营即可获得红杉种子100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的种子投资。
红杉种子主要面向种子轮到A轮的初创企业。目前已经投资了超过300家早期初创企业,作为首个机构投资人的比例高达70%,平均投资金额在200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以内,并且超过70%项目在红杉种子投资后成功进行下一轮融资,部分进入了红杉venture阶段的投资。
种子基金成立的2018年,尽管被很多人认为此时是中国创投行业的低迷期,但种子基金负责人之一、红杉中国合伙人郭山汕当时却觉得,2018年是非常好的年份,“如果种子更早两年成立,甚至会更好”。种子基金的另一位负责人、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对此曾表示:“那两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美国的SaaS公司在崛起,技术的时代性机会就在那时候到来。”所以,种子基金初创时,就是瞄准即将到来的科技浪潮。近年来,早期阶段(seed+venture)企业已经占红杉投资的80%。5年来,红杉种子投出了多家独角兽公司,其中包括思灵机器人、蓝湖、Opay等,还有太极图形、剂泰医药、微构工场、数牍科技、和伍科技、星亢原、穴居人、地球山、中和储能、深言科技、奶酪博士、宇树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明星。
随着科技投资的深入,回头再看红杉做种子投资,有一种近乎拓荒者的勇气和更前瞻的行业思维。
01、红杉种子
按一贯的逻辑,当一家VC基金拥有了巨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彼时的做法往往是向后期的PE迁移,追求更快退出、更可期的回报。种子期投资则比VC更费时费力、不确定性陡增。这似乎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从战略上讲,已经具备了VC、PE乃至二级市场能力的红杉,全链条上没有理由不包括种子。
如果将投资看作AI运算,算法是投资策略,算力是团队,最终驱动两者的永远是数据——资产端信息。打通这个链条意味着在投资的全阶段都有信息输入,反哺出更强的算力、更准确的算法。要发挥全链条的效应,就需要打通不同阶段的协同。
基金拓宽轮次最难的不是向前或向后的能力迁移,而是整个团队都认同“一家机构可以在不同阶段做投资”。红杉的解决方式是,在执行层面分不同BU,在合伙人层面则全部打通,实现不同阶段认知的相互输送。
如今,红杉种子已经形成了向VC输送项目的机制。最有代表性的项目如——智能机器人独角兽思灵,产品设计协作平台蓝湖、新兴市场金融科技平台Opay、大数据平台涛思,红杉都是从种子一直跟到了最新轮次。
后期的投资经验也在反哺早期投资:在AI医药的投资中,红杉是因为在后期投资了一些大型药物开发公司,注意到它们都在发展内部的AI能力,因而关注起AI制药的早期公司。从投后的角度看,在一个领域里从早投到晚,自然也能加强被投企业间的协同。
之于天使投资行业,红杉的到来则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此前很多天使基金的基因缺陷在于,在项目最需要帮助和扶持的早期,天使投资人能提供的几乎只有建议。而红杉这样的平台却可以提供成熟的服务——硬件有困难,红杉在北京和上海落地了四个孵化器,提供办公地点、实验室条件,帮忙做人才落户、工商办理;招人难,红杉有“联合校招”对接优秀毕业生资源,还有一对一的高管招聘;开拓供应链和客户难,红杉有Customer Day等投后活动,初创公司直接对接大厂的核心资源。
而这或许也是红杉种子基金能提供的另一重行业价值:当狩猎场变得拥挤,何不再向 前走一步,从播种做起。
2018年,红杉单列种子基金之后,在基金的决策机制上进行了许多尝试,其中最显著的是设立了“一页TS”和“快速过会”。
“一方面,我们显著简化了TS上的各项融资条款,让早期创业者在没有专业法律知识的情况下也可以轻松理解,减少了融资过程中的认知障碍;另一方面,在早期投资决策上,我们在尽职调研后争取只需要开一次投决会,就可以决定是否投资,进一步减少了早期创业公司因为机构决策流程长而造成的困惑。” 红杉种子的做法有些也慢慢变成了行业惯例。
红杉种子表示,近两年,在投前和投后上都在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引入新的机制。
首先,红杉种子在早期投资的理念上进行了更深的演化,那就是更关注“非大厂共识”和“边缘创新”。“非大厂共识”是说,“大厂”或者行业前几名公司因为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反复失败,因此视之为创业禁区,反而是不少跨领域的资源整合者,因为没有思想包袱和思维固化,更容易在这些节点上取得突破,进而被大厂体系接受;边缘创新”是说在业界公认技术难度很高的一些课题上,红杉开始把寻找的半径从“中心广场”扩展到“边缘地带”。因为红杉发现很多工业技术难题,“大厂”反而没有思路和动力去解决,创新反而愈加在边缘发生,主流视线以外的地方更容易出现颠覆式的科技突破。我们在这条路径上已经做出了很有成效的探索——不少这种“边缘化创新”的解决方案提供者,通过红杉的投资,和产业链上的主流企业平等对接,进而实现科技成果落地,共同推动了行业向前探索和发展。
其次,红杉正在更深入到早期企业的商业化和增长中,特别是帮助它们更早、更好地进入产业链。红杉中国目前有越来越壮大的有产业经验的投资人群体,再加上红杉本身通过投资布局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影响力和资源对接能力,所以红杉在帮助种子基金的被投企业走访和引荐产业链条里的核心企业和合作伙伴,深入上下游,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去年,红杉投资的一家新消费企业开发了一款新产品,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是很难进入到商超、便利店这种最优质的渠道来做中试的,而红杉的产业投资人则可以直接帮他们安排好这类渠道,帮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针对此轮募资完成,红杉中国合伙人,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管理合伙人郭山汕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投资高阶和高潜的创始人,有巨大想象力的市场和拥有不一样想法的创业项目。同时我们坚持践行半公益理念,将红杉的投后服务深入到高校、科研院所、科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科技领域帮助培养创业人才,聚集更多创新要素,助力产学研结合,提高早期创业成功率。
对于红杉种子基金第三期美元基金的关注领域?郭山汕表示,“红杉种子一直和红杉中国的投资大方向保持一致,但更加关注团队,更加关注技术和产业趋势的早期信号。过去几年来,从投资的领域来看,我们重点布局了新能源与“双碳”、EV产业链、创新医疗技术、合成生物、金融科技、基础软件、机器人、设计和内容平台、网络安全、效率工具和新消费等具有科技驱动、结构性创新和高成长属性的领域。当下,我们也在密切关注并开始布局AIGC领域的早期企业。”
以种子基金承载的早期投资,目前是红杉中国所有投资板块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产品线之一。红杉中国近百位投资人中,有超过一半在关注早期投资机会。以郭山汕、郑庆生、张涵为主的合伙人全面负责种子基金的投资和管理,以及10多位全职关注早期的投资人。
02、“YUE”来越好
在此次红杉第三期种子基金募资完成之外,与此同时,红杉中国宣布旗下创业加速器YUE正式开启02期报名,聚焦天使轮和天使轮前的极早期创业者,成功入营即可获得红杉种子100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的种子投资。

2022年8月,红杉中国正式推出了01期“YUE”创业加速器,多位红杉中国合伙人亲自授课,免费面向所有种子期创业者,为他们带去创业征途的第一课。YUE2022年10月12日首次开课,共6周,学员入营即直接获得红杉中国100万美金或等值人民币的投资。
具体来看,作为种子期创业者的加速器,YUE由8个模块组成,沿着两条主线:其一,企业发展主线,包括想法、产品、商业化、增长四大主题;其二,创始人成长主线,包括招聘、融资和文化建立。同时,每一期YUE还留有一个“神秘模块”,根据学员的共性需求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长达6周的培训时间里,学员所有的课程都源自红杉独家研发并由红杉合伙人授课。此外,红杉美国/欧洲、红杉印度/东南亚的合伙人也将为学员带来丰富的海外技术和市场的洞察,以及多位市值百亿美金以上的重磅企业家也将与加速器学员进行闭门交流,分享“过来人”和“实战派”的经验和教训。
针对01期YUE,YUE加速器表示,02期的主要的变化有4点:第一,02期会进一步围绕科技创新来展开,除了上课本身,我们安排了更多访问活动。我们将带领本期学员更多走进先进制造工厂,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产业园,制造基地等,为他们创造更多和代表最前沿技术、最深厚底蕴和最值得学习的企业与组织交流的机会。第二,更多产业和硬科技领域的优秀CEO将加入课程教学,未来可能会达到百位之多。我们希望YUE能成为一个创业者和CEO互相“传帮带”的平台,因此我们在02期会邀请更多优秀的CEO,特别是产业界和硬科技领域的成功创业者,来担任“创业教练”,和02期学员进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交流。第三,人数将有所扩招,今年我们将持续扩大从YUE报名渠道遴选合适的创业者加入YUE。第四,今年的课程扩充到8个模块,增加了“增长”主题,并且神秘模块X已经确定为AIGC,我们将为02期学员带来红杉对AIGC未来发展方向的独家认知。作为投资了OpenAI的机构,相信这些洞察和判断,将为有志于在AIGC领域大展拳脚的创业者,带来有建设性的启发。
创业加速器YUE是红杉中国的一次“内部创业”。
当投早投小已经成为共识,红杉中国推出的“新产品”具有鲜明的风向标意味。
YUE创业加速器向融中财经表示,“促使我们下决心要做这件事,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红杉在过去近20年的投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以科技、医疗健康和消费为主的全行业覆盖。同时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无论创业者处在什么领域、位于什么阶段,他们碰到了许许多多创业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靠一代代创业者自己摸索着去解决,走很多弯路,踩很多坑,时间和资源的成本都很高。
因此,这是创业领域里的长期痛点,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创业是可以学习的,而创业者越早发现和认识到这些共性问题,就越能提前做好准备去解决它们,从而让企业发展得更顺利。
所以YUE的使命和愿景就是要成为中国创业者的“第一课”,帮助他们提高早期创业成功率。
第二,红杉中国在过去18年里投资了超过1000家企业,有成功有失败,因此红杉有海量的案例和数据,包括积累的认知和洞察,尤其是红杉中国的合伙人们,大多经历过多个经济周期和亲身观察了许多企业的沉浮。不仅如此,红杉有人数超过1000+的创业者社群,这里面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创始人和CEO,他们都可以为早期创业者带来更加直接而且丰富的经验分享,并且会开放自己的体系和这些早期企业创造合作的可能。我们认为这些非常独家而且体系化的知识、洞察和资源,可以帮助大多数早期创业者解决他们当下或者未来可能要面对的共性问题。
第三,作为最成功的国际化投资机构之一,红杉看到红杉美国、红杉印度的同事也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加速器或者加速项目,而他们在过去多年运营的经验和成绩,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并且他们也愿意参与进来,给许多有国际化雄心的中国创业者带来真正全球化的技术分享和行业视角。
第四,红杉希望往更早期去,尤其是寻找到那些“将创未创”的创业者,他们或许是成就等身的科学家、或许是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或许是一枝独秀的技术天才,我们希望他们迈向创业的第一步从YUE加速器开始,从而让之后的路走得更加坚实,也让YUE和红杉成为早期创业者最值得信赖的创投品牌。
这是红杉中国内部的又一次创业——不但将创业服务前置,更是在内部打造一个类似YC的孵化器,服务最早期的创业团队。正如沈南鹏曾诠释:“我们秉承‘半公益’的态度去支持天使轮、种子轮等早期企业的发展。这种‘半商业、半公益’的投资理念,将有助于打造更有活力、更具价值的创业生态。”
“作为早期孵化产品,如果把YUE加速器作为一个“产品”,YUE加速器的差异化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红杉中国合伙人亲自研发和打造的体系化课程。内容均来自于红杉全球几十年投资经验和教训的沉淀与总结,其中有大量独家的案例研究、分享以及数据的呈现。第二,我们依托红杉投资的领先和有代表性的企业,邀请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和CEO担任YUE的“创业教练”,和学员进行创业的深度交流,建立未来沟通和合作的渠道。第三,丰富独到的国际化视野。作为国际化基金品牌,红杉在美欧和印度/东南亚市场均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观察和行业洞察。这些也将在YUE加速器的课程上向学员呈现,特别是对希望了解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或者进军海外市场/国际化的创业者来说,是非常独特的资源。第四,全方位的Value+投后服务。包括入营的学员,将直接获得红杉中国100万美金或等值人民币的投资;入营的学员,将直接获得红杉中国为成员企业提供的全方位的价值共创服务,包括人力资本、商业和科技赋能、品牌市场、IT与数字化、财务风控等,顺利毕业后将获得红杉中国在4个城市的7个孵化器的使用权益,包括限期免费入驻、优惠政策对接和咨询等;毕业的学员将直接加入与其同一阶段的红杉中国创业者社区,可以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学习,和其他红杉被投企业的创始人/CEO进行高质量交流互动,甚至有机会找到联创、高管和客户。
和孵化器不同,加速器是孵化器功能向后端的延伸,它能为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企业提供更大的物理空间,更强的、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更有力的政策扶植,成为培育创新型企业,形成高新技术创新集群的重要政策工具,经过加速器培育的企业,一般具备了较强抗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进入企业发展的成熟期。
而加速器是非常依赖重度运营的工作,这对于投资人来说是否会得不偿失?
YUE对此表示,美国的Y Combinator孵化和加速了DoorDash、Airbnb、Coinbase等如今一系列知名企业,但从这些公司只凭一个商业计划书进入YC,再到它们成为人尽皆知的行业领袖,中间发展了至少有7-8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所以,如果说加速器考验的是重度运营能力,倒不如说它考验的是投资人的耐心和信心——是否真的意愿花时间陪伴早期公司成长,延迟满足,和创业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共创一份事业;是否真的愿意躬身入局,而不是只做一个‘树下摘果子的人’”。
YUE表示,即便不从长期来看,YUE加速器也已经显示出了它的价值。
“首先,从创业的视角来看,加速器通过01期的验证也找到了自己的PMF(产品市场匹配),我们为解决创业者群体的痛点探索出一套解决方案。通过YUE,我们投资了12家初创企业,而且我们了解他们的过程,要比过去传统的尽职调研来得更加深刻。6周的课程+90天的密集交流和辅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判断创始人的企业和他的为人特点,这对于我们未来做出更加高效和准确的决策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YUE加速器动员了红杉内部的很多力量,不少合伙人为了准备一堂课,要去重新梳理和整合过去十几年里积累的各种经验和洞察,然后凝练成一套几十页的资料,这并非易事,往往前前后后需要花费几十个小时。从红杉的视角来说,这对于我们梳理内部的tribal knowledge,进一步使我们的投后服务更加精细化,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最后,YUE加速器在努力推动中国创投圈做出更多有价值的革新。
而YUE的理念,也正在吸引的更多的志同道合者的加入。
在YUE 01期中,“荣休”的达达创始人蒯佳祺(Philip)加入其中,担任了YUE加速器合伙人,成为了常驻导师,在01期的整个过程中给学员们带来了许多切实的经验分享和资源帮助。红杉中国是达达最早的机构投资人,一路陪伴公司成长,而达达上市后也成为了百亿美金市值的企业。Philip从成功的创业者转型成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这种选择目前在创投圈并不多见。
“而我们希望通过YUE,可以撬动更多重磅CEO和创始人,尤其是红杉成员企业中的创业者,一起建设一个“传帮带”的创业社群,使得中国的创投圈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YUE加速器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