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选修二第四章,笔记总结)

2023-07-08 15:45 作者:syr56  | 我要投稿

1.电磁振荡

(1)电场振荡的产生及能量变化

振荡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迅速变化的电流.

振荡电路: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最简单的振荡电路为LC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的放电、充电过程】

电容器放电: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放电电流不会立刻达到最大值,而是由零逐渐增大,同时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逐渐减少。放电完毕时,极板上的电荷量为零,放电电流达到最大值。该过程电容器的电场能全部转化为线圈的磁场能。

电容器充电:电容器放电完毕时,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电流并不会立刻减小为零,而要保持原来的方向继续流动,并逐渐减小,电容器开始反向充电,极板上的电荷逐渐增多,电流减小到零时,充电结束,极板上的电荷最多。该过程中线圈的磁场能又全部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

电磁振荡的实质:在电磁振荡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i、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q、电容器里的电场强度E、线圈里的磁感应强度B,都在周期性地变化着,电场能和磁场能也随着做周期性的转化。

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下:振荡过程中电流i、极板上的电荷量q、电场能E_E和磁场能E_B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1

相关量与电路状态的对应情况

表1

在LC振荡回路发生电磁振荡的过程中,与电容器有关的物理量:电荷量q、电场强度E、电场能E_E是同步变化的,即q%E2%86%93%E2%86%92E%E2%86%93%E2%86%92E_E%E2%86%93

与振荡线圈有关的物理量:振荡电流i、磁感应强度B、磁场能E_B也是同步变化的,即i%E2%86%93%E2%86%92B%E2%86%93%E2%86%92E_B%E2%86%93

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上的三个物理量q%E3%80%81E%E3%80%81E_E增大时,线圈中的三个物理量i%E3%80%81B%E3%80%81E_B减小,且它们的变化是同步的,也即q%E3%80%81E%E3%80%81E_E%E2%86%93%20%5Cxrightarrow%7B%E5%90%8C%E6%AD%A5%E5%BC%82%E5%90%91%E5%8F%98%E5%8C%96%7D%20i%E3%80%81B%E3%80%81E_B%E2%86%93

(2)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

电磁振荡的周期T:电磁振荡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需要的时间。

电磁振荡的频率f:周期的倒数,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如果振荡电路没有能量损失,也不受其他外界条件影响,这时的周期和频率分别叫作振荡电路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LC电路的周期和频率公式:T%3D2%5Cpi%5Csqrt%7BLC%7D%2Cf%3D%5Cfrac%7B1%7D%7B2%5Cpi%5Csqrt%7BLC%7D%7D。其中,周期T、频率f、电感L、电容C的单位分别是秒(s)、赫兹(Hz)、亨利(H)、法拉(F)。

LC电路的周期、频率都由电路本身的特性(L和C的值)决定,与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压的高低、是否接入电路中等因素无关,所以称为LC电路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使用周期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单位,T、L、C、f的单位分别是秒(s)、亨利(H)、法拉(F)、赫兹(Hz)。

电感器和电容器在LC振荡电路中既是能量的转换器,又决定着这种转换的快慢,电感L或电容C越大,能量转换时间也越长,故周期也越长。

电路中的电流i、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B、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的变化周期就是LC电路的振荡周期T%EF%BC%9D2%5Cpi%5Csqrt%7BLC%7D,在一个周期内上述各量方向改变两次;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其变化周期也是振荡周期T%EF%BC%9D2%5Cpi%5Csqrt%7BLC%7D,极板上电荷的电性在一个周期内改变两次;电场能、磁场能也在做周期性变化,但是它们的变化周期是振荡周期的一半,即T'%EF%BC%9D%5Cfrac%7B%5Cpi%7D%7B2%7D%EF%BC%9D%CF%80%5Csqrt%7BLC%7D


2.电磁场与电磁波

(1)电磁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实验基础:如下图所示,在变化的磁场中放一个闭合电路,电路里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图2

麦克斯韦的见解:电路里能产生感应电流,是因为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电场促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做定向运动.

实质: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麦克斯韦假设,既然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也会在空间产生磁场。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①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②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③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①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②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③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2)电磁波

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的特点】

①电磁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

②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互相垂直,而且二者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因此电磁波是横波。

③电磁波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v%EF%BC%9D%CE%BBf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c%EF%BC%9D3.0%C3%9710%5E8%20m%2Fs

④电磁波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

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场的转换就是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的转换,电磁波的发射过程是辐射能量的过程,传播过程是能量传播的过程。

【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

表2

3.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1)无线电波的发射

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的两个特点:

①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如果是低频信号,要用高频信号运载才能将其更有效地发射出去;

②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因此采用开放电路(与闭合电路相对应)。如下图。

图3

实际应用中的开放电路,线圈的一端用导线与大地相连,这条导线叫作地线;线圈的另一端与高高地架在空中的天线相连。

电磁波的调制: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把要传递的信号“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使载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调制分为调幅和调频。

调幅(AM):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的调制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4

调频(FM):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的调制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5

(2)无线电波的接收

接收原理:利用电磁感应在接收电路产生和电磁波同频率的电流。电磁波在传播时如果遇到导体,会使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空中的导体可以用来接收电磁波,这个导体就是接收天线。

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作电谐振,相当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

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

解调:把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调幅波的解调也叫检波。

调谐和解调的区别:调谐就是一个选台的过程,即选携带有用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在接收电路中产生最强的感应电流的过程;解调是将高频电流中携带的有用信号分离出来的过程。

(3)电视广播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广播信号是一种无线电信号,实际传播中需要通过载波将信号调制成高频信号再进行传播。

高频电视信号的三种传播方式:地面无线电传输、有线网络传输以及卫星传输。

电视信号的接收:电视机接收到的高频电磁波信号经过解调将得到的信号转变为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


4.电磁波谱

(1)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的波长大小或频率高低的顺序排列成谱,叫作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从长到短依次排列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不同的电磁波由于具有不同的波长(频率),具有不同的特性。如下图是按波长由长到短(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图6

(2)电磁波的特性及应用

各种电磁波在本质上都是电磁波,遵循相同的规律,各波段之间的区别并没有绝对的意义;都遵循公式v%EF%BC%9D%CE%BBf,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c%EF%BC%9D3%C3%9710%5E8%20m%2Fs;传播都不需要介质;都具有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的特性。

①无线电波:波长大于1 mm(频率低于300 GHz)的电磁波称作无线电波,主要用于通信、广播及其他信号传输。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以此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其利用的是波长较短的微波。

②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光波,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长。

所有物体都发射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辐射比冷物体的红外辐射强。

红外线的应用主要有红外遥感和红外体温计。

③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60 nm之间。

④紫外线

波长范围在5~370nm之间,不能引起人的视觉。

具有较高的能量,应用于灭菌消毒,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用来激发荧光物质发光。

⑤X射线和γ射线

X射线波长比紫外线短,有很强的穿透本领,用来检查金属构件内部有无裂纹或气孔,医学上用于检查人体的内部器官。

%5Cgamma射线波长比X射线更短,具有很高的能量,穿透力更强,医学上用来治疗某些癌症,工业上也可用于探测金属构件内部是否有缺陷。

【不同电磁波的特性及应用】

表3

本章思维导图

图7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选修二第四章,笔记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