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小时候很向往城市,坐一次车哪怕是拖拉机都会很开心。后来12岁去了城市,现在回想起来,从我踏上西安的土地时,我的快乐就已经消失了,我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我爸也是个暴脾气古板的人,在城市里上学的日子确实没有太多让我值得回味的故事。不过还是不喜欢我长大的小镇,那里没有很多人,很多汽车,没有网吧,到处都写着一个穷字,虽然这些在城市里的事物平常也没有让我感到多开心。 非要说开心那也许只有那些和我一起上学的城市里的同学,他们感兴趣的很多事我都没听过见过。课本里的故事也让我陌生,和我一起参加夏令营的英国好朋友鲍勃,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课本上说了无数次的少年宫到现在已而立之年我仍旧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那年的考试要考游泳,还得是自由式,蛙泳,我只会狗刨蛙泳,还在专业的赛道上,别的同学一骨碌就换好了方向,我能在两三百米宽的江水里游两个来回的人,能游着半路潜进江底捞石头的人不合格,因为去不起游泳馆,那年我爸一天挣35块,游泳馆去一次就50块。 后来出去打工了,这世界的花花绿绿万紫千红也见识了一些,城市里真的很繁华,深夜里也很喧闹,夜空中是那种朦胧的红色或者橙色,看不见星星,我没有喝过奶茶,猎奇买了一杯9块,吃了一顿中餐要吃饱25块,上下班的车费8块钱,晚餐自己做只算成本5块,那年那一天的花销47块是奶奶在小镇里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时间越长越觉得浮躁,从小对城市的向往早已飞远,奶奶早已离开,家里的老房子依然还在,她给我的那一百块压岁钱我一直夹在书里,我知道它在那里,只是她走了以后的这些年我没再看过,在身边就好。城市里太美好了,给年幼的我和许多人都种下了种子,生根发芽,然后忘了自己是谁,你我大概率不是人中龙凤,平庸是你我的自然,不是罪过。 课本上让小镇的我有了无限的对城市的遐想,命题作文里写着那些我们听都没听过的事物,我爸爸什么时候开车带我出去兜风过呢?他哪里买得起车呢。体育考试要是放在江水里,我多少能救起开几个同学,那年他们要是比搬柴我虽体弱未必比其他人差。少年宫是做什么的,我懒得再去了解,甚至不想百度,课本都能敷衍我们乡下的学生,任性一下永远不知道少年宫一定不是什么大错。城市和乡镇都是同时存在的,所有的一切大都只凸显了城市。 我好命,没有种过地,那年我去乡里同学家住了一天,11岁,他挑着70斤的担子从地里往回走,我要很多,50斤是我自己要求挑的,他比我快了一倍,我走一段路还得歇会儿,但是他家的泥巴房子确实凉快,灶里的洋芋饭和皮豇豆是真的好吃。这些我从未在课本里见过。现在我自然是无所谓,把小孩思想拉的够高,再在现实里狠狠摔下,是我们不努力,但我仍旧要说平庸是我们的自然,不是罪过。 现在回头看,城市对我没有丝毫吸引力,可是仍旧回不去小镇,但总会回去的,家里确实有点冷,许多事不如城市方便,但是我可以从8点入睡直到早8点才醒,与其背井离乡辗转反侧,一年四季见不到亲人,城市霓虹幻影里醒来,我想也有许多人和我一样空虚吧,也许回家平庸着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