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梦1.6
1.6第一卷 心房 第六章 如果忽视被疾病耽误的时间,李慕云的生活和大多数普通中学生没有什么区别。 清晨套上校服吃过早餐坐车去学校,课间和朋友们谈天说地,偶尔上课跟同学一起骗着老师聊天讲故事。 中午和傍晚的最后一节课,分出几分钟注意力看看墙上的挂钟,想想下课去食堂的哪个窗口。 喜欢在晚自习前结伴绕着操场散步,不聊天的时候看云和夕阳,这个季节的傍晚六点已经能看到刚刚挂起的月亮。 对路上遇到的师长问好,把手上的水洒在来不及跑出卫生间的朋友脸上,和有好感的男生擦肩而过时会悄悄往回瞟一眼,放学时在校门口家长们组成的人群中找到熟悉的位置和从不迟到的身影。 当然,即使没有住院或者在家静养,她脆弱的呼吸系统也仍然有着明显的存在感。 比如李慕云书包里贴着五颜六色便签,装满药片的一摞盒子。 比如她日记本上偶尔出现的算式,没有任何注脚,总以一个四位数字开始做减。 比如在体育课和课间操的时候,李慕云只能自己倚在四楼的护栏上,俯瞰着操场的热闹人群。 ——真高啊。李慕云看向脚下,不由得抓紧了漆白的铁护栏。 四层楼有多高?15米?或许不到吧。 华瞻医院的西北方向有一栋烂尾楼,从三年前就没有再动过工。楼下的荒地上堆满长草的杂物,还有块破铁牌写着“当前楼高60米”。每次住院检查,要是分到西面开窗的病房,总能看见它灰色的钢架。没有墙体的填充,它看上去像血肉腐坏的漏风胸腔。希望以后住院都在东南面的房间,不远处就是森林公园。北面也不错,学校就在北面窗外那些林立的居民楼之间,晚上拉开几寸窗帘再关灯,能看到暖色的灯火投到无聊的白墙上。 就好像有人专门点着灯等她入睡。 她会翻着学校文具店的地理杂志做笔记,在想要去的地方那一栏写满地名。 她的床头柜里,书架上,日记本的页面间,放着数不清的手写贺卡,字迹不一,有的娟秀工整有的稚嫩歪歪扭扭,每一张都被珍重地存放着没有一点刮擦弯折的痕迹。 她有一只装满了“秘密”的录音笔,她总是带着它,尽管那已经是整个家里唯一一件来自父亲的物品。录音笔原本有四个文件夹,她用其中两个背书和听英语听力灌耳音,其他文件夹偶尔装一些即兴的录音,但因为时间实在太久,她又太爱记录,录音文件早就混杂在一起了。某个晚上萧月凌试着一条一条整理其中的信息,最后在少女的喃喃低语中睡了过去。 如果她健康平安地长大,一定会成为一个温柔浪漫心思细腻的人。 但是她脆弱得像一个醒来就会被遗忘的梦。 “......好的,我会考虑的......我当然是愿意的,只是这关乎到的伦理......先生,您知道我肯定是想要小云能够......但是,她总会知道的,她那么善良......” 南方的屋子挡不住深夜的寒意,白色护眼灯的光从半掩着的门缝里漏出来,李慕云握在门把上的手顿在阴影里。 半夜胸闷要吃的那种药片上次用完了,在妈妈的桌上有一瓶备用的。 “我明白......我不知道她了解多少......就算现在不明说,等她康复了长大了......” 现在应该推开门,走进去拿药,装作意外地发现她还没睡。 “好......我想是我自己没有做好心理建设,我会尽快想好怎么和她说......” 妈妈的声音变得更清晰了。这是故意偷听,无论什么情况都不是好行为。应该在客厅里用力地踏两步,然后回来扭一下这个门把手,跟妈妈说药吃完了。 “谢谢您的理解。” 第二天早晨,李慕云在校门口对面的早餐店里坐了半个小时,给班主任发了一条请假的信息,随后登上回家的公交线路。 她很细心,母亲房间里的每一份文件被翻看后都放回了原位。萧月凌会看骨骼的X光片不会看其他部位的CT,只能从影像学的文字报告和医生写的病例上看诊断结果,但凭借大学里一学期临床医学理论课的知识大致能判断出李慕云的情况并不乐观。虽然病灶在肺部,但其他器官受累的程度都很严重,想要保护其他器官,又必须有足够的氧气供给,而且不能长时间卧床。靠吸氧可以减轻她的症状,但以这个肺的情况要完全康复......真不知道她的母亲那晚在和谁通电话,就算以萧月凌目前所处现实世界的医疗水平,大概也没有人能信誓旦旦地说能让她康复吧。或许她的母亲只是在自我安慰?又或者是被什么不靠谱的人给骗了? 李慕云在书柜和抽屉里花了一整天,还是没能找到什么东西。其实她也不知道究竟在找什么,这东西是不是真的存在,但心里就是急躁着想得到一个答案。在她坐到床边休息时,一直集中着注意力和她一起寻找的萧月凌随意往枕头的方向瞟了一眼,李慕云随即伸手掀开了那只灰色线格花纹的枕头—— 那是一份布满折痕的协议书。 “基因”,“克隆”,“器官移植”,“消除免疫系统排异反应”。萧月凌想起前两天李慕云学校的生物课,她全都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