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為婦綱
我發現了一個很驚人的事實。
你們還記得居里夫人的老公是誰嗎?是,是居里先生,但他也是個名人。其實居里夫人的功績中發現放射性元素鐳的功績,是他們兩個人共享的。兩個人一起做的研究,二人也沒有否認,諾貝爾獎也是二人共享的。但皮耶爾。居里(本名)的名號就沒有瑪莉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那麼有名了。
同樣,寫出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詩詞的大文學家庭李清照。他的丈夫確實沒有她本人有成績,但也是一代才子。李清照改嫁過,先後嫁給了趙明誠和張汝舟。前者是有宋一代著名的金石學家,著有《金石錄》一書。洪邁說趙明誠:「趙君之書,證據見謂精博。」本人也是宋徽宗時期宰相趙挺之的第三子。後者的事跡就確實是比較乏善可陳了。
女性名人,尤其是古代的,除了名號完全來源於,且仰仗於男人的(比如楊貴妃,馮小憐),往往其風采都能和他的配偶相當,甚至像剛剛說的兩個,直接讓丈夫相比之下默默無聞(也只是相比之下,畢竟剛剛的人在維基百科都是有介紹的。普通人除非自己上去編輯,否則一輩子都不會有這個機會)還有一些奇女子,有著和丈夫相當的名聲,卻可能完全無關。比如慈禧太后,武則天,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埃及艷后等)。
可能這是出於對男權的反撲吧。畢竟由於古代社會普遍不讓女性受什麼治國安邦的正統教育(現代比較落後的地區也是),加上對女性普遍的排斥,因此出人頭地也特別難。當然平民根本就沒有機會,也沒有資源受教育就是了。有別於一般的刻板印象,這個時候女性的地位遠遠超越男性。現在女性中出現成績超越丈夫的女人,人們自然會把目光聚集在她身上。畢竟女人有成績在當時是很稀奇的,男人反而沒那麼稀奇。而新聞業和娛樂業的第一原則就是,新鮮的消息才引人注目。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當時女性狀況的艱難。中國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不說了,歐洲也有獵巫運動,主要還是針對女性,主要原因是社會地位低,好欺負。
是進入了工業社會以後,社會上的資源多了,加上女權主義的興起,使女性和她們的丈夫地位逐漸平等,才有這樣的變化。
但現在,還有人提倡回到那個貴族對平民,男人對女人,長輩對後輩形成碾壓級優勢的年代。這些想必不是達官顯貴,也是對自己的地位有信心吧。
現代,女性的名人也是越來越多,以至於見怪不怪了。除了各路影視明星,網紅UP主以外,還有和先人一樣偉大的政治家和科學家。有德國前總理墨克爾,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等。他們的成就不是因為他們的性別,也不會因為他們的性別而被放大或者縮小。他們,是人們渴望的平等世界的,一個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