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个译】渤海行动战记(八)

2021-09-10 00:11 作者:ACTIVISTSUN  | 我要投稿

  本文译自《第三海军营1900至1901年镇暴战记》(Die Kämpfe des III. Seebataillons während der Wirren 1900/01),系关于庚子国变以及德国海军步兵之一手史料。原作者为时任(1902年)第三海军营少尉军官赫伯特·冯·克莱斯特(Herbert von Kleist)。

  本文旨在以德方视角来展现当时的历史事件,以便读者对相关历史事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文中观点不代表译者本人观点。 


  

  第二天接近黎明时分,中国人继续对大沽路口和德军阵地开火,一些敌人的步枪弹打在了阵地的左翼。在天亮后,守军发现清军士兵和武备学堂学员重新占领了天津武备学堂,并连夜将其巩固。所有试图将对方再次赶出武备学堂的尝试都没起到作用。靠近海河的意大利人对武备学堂这个钉子感到十分头疼。当清军在武备学堂后面架起了炮,向德军阵地纵向射击时,文策尔少尉和海兵队被调派去支援意大利人。部队在一堵土墙还有石碓后建立阵线,并给予了意军对面的敌军迎头痛击,这一次火力压制效果十分显著,清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敌人的火力很快变弱了,不久后便偃旗息鼓。仅偶尔还能看到对面有身着带红色装饰的蓝衣,头戴黑色头巾的人影。

天津武备学堂学员

  文策尔少尉和海兵队又被调回了德军阵地,并得到了占领德军阵地正前方的大学的命令。当上岸水兵部队和意大利人牵制住再次猛烈开火的敌军时,文策尔少尉和25名海兵上好刺刀,高喊着“乌拉”攻入了大学。他们的第一次突击,就把敌军赶出了阵地,并将其逼退到海河的对岸。大学随即遭到了来自炮台的高爆弹轰击,尽管大学受到了猛烈的炮击,但阵地还牢牢握在我军手里,在跑步前来支援的一支日本水兵小队的帮助下,南墙被建设成了可持久防御的工事。在海兵队顽强无比的坚守,以及弹无虚发的射击下,中国人任何尝试夺回大学这个要地的行动都被挫败。敌人的炮击在整个晚上和次日上午都没有停歇,在中午时分,盘踞在各个村落的敌人再次开始进攻德军阵地。但在中国人接近到离阵地七百米距离的时候,他们已经尸横遍野,于是便放弃了进攻,并且撤退了。

  但是,尽管联军有着敢于自我牺牲的勇气以及奉献精神,而且取得了比中国人更多的优势,但天津的外国人处境也愈加危急。联军仍具有抵御眼前压倒性的敌人进攻的能力,但也亟需援助,粮食和弹药储备已经告急了。

——未完待续


关于当时的“天津大学”:

  在本文第四篇中,译者注明,德军阵前的大学为“天津大学”,这个称呼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所大学虽确实是现今天津大学的前身之一,但天津大学是一九五一年更名的,并且该大学校址与现今的天津大学并不在同一处,容易造成混淆。

  该大学当时的名称应为“北洋大学堂”,其校址现为天津市海河中学的一部分。在一九零一年,校址被划入德国租界的范围。

  在《中国高等教育溯源——论北洋西学学堂、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建》一文中,有如下记载:“1900年,‘北洋大学堂’在义和团运动中被迫散学,又在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被毁。”结合本篇章正文内容,我们可得知,是二十余人的德国海兵队攻下原本由清军据守的学校后,清军再对学校进行炮击,因而学校被毁。

【个译】渤海行动战记(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