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魂】花痴兰台与民国大佬二三事(鲁迅)
已获授权。
渣文笔预警
OOC预警
全员友情向,勿上升历史,不喜勿喷,谢谢。
兰台伸伸懒腰,刚刚到墨痕斋,就看到了一位陌生的身影,正和稼轩聊得正好。
看着那人有点眼熟,兰台便悄悄走过去想看看他是谁,那人听到脚步声,扭过头来——
“鲁迅先生!!!”
“正是在下。”
稼轩眼疾手快,伸出手扶住“摇摇欲坠”的兰台:“豫才,看把孩子吓得。”
鲁迅先生正是稼轩带回来的。
说来有趣,稼轩在老君炉寻踪的时候,看到一缕烟雾分外明显……
于是鲁迅先生就这么被稼轩带回了斋。
得知这件事之后,兰台特意给稼轩放了一天的假以示感谢。
自从鲁迅先生归来,兰台泡在墨痕斋的时间由一天俩小时变成除了上学之外其他全部时间。
(谁不想一天二十四小时全部跟偶像泡在一块呢)。
考虑到墨痕斋用的基本上都是繁体字,汉语言专业的兰台也干脆跟大家一起用,手机上电脑上的输入法也全部都变成了繁体字。可是谁知道,就因为这繁体字,兰台摊上事了。
这天兰台刚刚下选修课,便带着书包直奔鲁迅先生的广厦:“先生!!我们结课论文要写关于您的内容!!您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写成‘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
兰台闭上了嘴,她看见鲁迅先生正一边抽着烟斗,一边站在窗边,不知道在想什么。电脑屏幕还亮着,她轻手轻脚地走过去一看——
“用繁体字的都是港独废青!”
她的知乎私信并没有停,还在继续往外冒祖安脏话。
不过只是看到这么一句话,兰台就啪的把电脑扣上了。
不用看了,对面什么人什么素质她一清二楚。
“先生……”
“忆明,这口气,我一定帮你争回来。”鲁迅先生霍然扭过头,拍拍兰台的肩膀。
不知道是不是她看错了,她在鲁迅先生的眼里看到了一丝兴奋。
(毕竟好久没怼人了)
接下来,兰台见证了什么叫做降维打击碾压。
“一个黄网,本来就该封!”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剩下的我打出来B站没让我过)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并且,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你是专业影评人么?你凭什么说他演技不好?我看你就是为黑而黑!”
“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
“你这坏人,为什么要黑他!你是不是没有心!你是227还是427还是别的?”
“如果开首称我为什么“227”“427”“黑子”的,则下面一定是谩骂。我才明白这等称号,乃是他们所公设的巧计,是精神的枷锁,故意将你定为“与众不同”,又借此来束缚你的言动,使你于他们的老生活上失去危险性的。”
“你信不信我们举报你!你说得对又怎么样,号不是还要没了!”
“肖战是苏神,神恩泽世人。我们要向全世界安利他!”
“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
“不就是祝个生日快乐么,你们就这么网暴边江太太?边江太太你没错,我们支持你,我现在就是您的粉丝!”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的 。”
“秃秃漆老会装路人了。”
“如果你遇见社会上有不平事,万不可挺身而出,讲公道话,否则,事情倒会移到你头上来,甚至于会被指作反动分子的。如果你遇见有人被冤枉,被诬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万不可挺身而出,去给他解释或分辩,否则,你就会被人说是他的亲戚,或得了他的贿赂;倘使那是女人,就要被疑为她的情人的;如果他较有名,那便是党羽。”
“哥哥只有我们了!我们要守护好世界上最好的肖战哥哥!”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哦不好意思,不应该称呼某些人是奴才,应该是韭菜。”
“你们就没有网暴?认真就气死吧!”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他不都道歉了吗?工作室不都发声明了吗?你们为什么还要黑他?”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你知道战哥一幅作品多少钱吗?20万一单!”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你要他怎么回?他不要面子的吗?”
“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
“……”
“……”
这还不是结果,结果是,我们伟大的鲁迅先生将以上的语录汇总起来,写成一篇《水世界里的呆子》,投到了各大报刊上,又发了一份电子版进肖战超话……
“先生,那您的微博就别想要了。”
“不要就不要,要不是为了给你解气,我才没兴趣用这个。封了就封了,无所谓。”
“至于什么人肉……我还真有点期待他们能人肉到我呢。发鬼图……”
鲁迅先生抬头看了看广厦墙上摆着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没有说什么。
写到这里,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以上鲁迅先生怼人的话,全部出自他自己的作品。
若是现实中的先生真的看到了,他是不屑怼人的,但是,我写出来只想证明邓晓芒的这段话:
多年以前,曾听一位朋友谈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虽有数千年,但其实不过一个甲子,60年一循环。当时听后付之一笑,以为很机智,但也未必,夸张而已。不料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的时候,将先生当年所作文章翻来一看,大为惊异,竟如写于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