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下长安,长安常安:唐朝文化景观再现

2023-07-19 22:11 作者:终南影话  | 我要投稿

    追光动画十年磨一剑的《长安三万里》上映以来斩获不少好评,影片以史为骨,以诗为魂,艺术为翼,以精美的画面重现大唐盛世的辉煌和衰败的颓然景象。长安盛世,万国来朝,这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时代,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雕饰,唐朝,是一个让世人景仰向往的朝代,也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帝国,盛世繁华落尽之后,它带给后世无尽的怀念和遐想,长安是一种向往,是世人对开明大度、万邦来贺的憧憬,长安亦是一种理想,理想是三万里的距离,或春风得意,或怀才不遇,或年少成名,或遗世独立,这人世间的种种加在一起,便是《长安三万里》。近些年来,长安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成为了不少影视剧、电影以及综艺的热门题材,无论是致力于还原长安盛世的景象,对唐代文化精神的传承,还是对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都在用不同的笔触完成着对唐朝历史文化景观的搭建,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以奇妙玄幻的画面和情节带着观众重温大明宫的“极乐之宴”,《长安十二时辰》则从细处入手致力重现长安日常社会生活画卷。

    《长安三万里》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了安史之乱爆发后的数年,王朝已经没有往日的光辉,曾经让“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的大唐帝国开始转向了没落,白雪皑皑的关外,一片颓然景象,兵强马壮的吐蕃大军兵临城下,意指长安城,已过花甲之年的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节节败退,在军帐中,他隔着漫天的风沙与雨雪,追忆起那段曾经炽热的峥嵘岁月,那是一段至今都在被怀念的“开元盛世”,四十年前,大唐王朝正值开元之治,万朝来贺,高适虽然身为名门之后,但年少丧父穷困潦倒,在艰难的环境之下仍不坠青云之志,他想用自己的一柄长枪舞动天子门前,建立不世之功,在旅途中,结识了同样胸怀鸿鹄之志的李白,李白虽为商人之后无法科考,但满腹才华,肆意洒脱,他们一个是地上英杰,飒如骏马,脚踏实地撼乾坤,一个似天上谪仙,昭如繁星,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二人性格迥异,但仍然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带着经天纬地的雄心共赴长安城去,然则长安城并不缺少意气风发的才子,在两人实现抱负的路上,遇到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主角王昌龄,有与玄宗感情深厚的唐朝乐圣李龟年,有画圣吴道子,咏柳的贺知章,还有花落知多少的孟浩然等一众文人墨客。

    唐诗盛行,唐朝的诗人也因他们的才华而被世人皆知,从初唐四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到唐宋八大家,赋予他们的称号也见证着盛唐群星的闪耀,他们笔下描绘的世界便是大唐从初始到衰败的过程,见证着唐朝的变迁,我们在语文教科书上翻阅的一页又一页的诗便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长安三万里》中高适家道中落,投军无门,李白是商人之后,无法参加科举,在《妖猫传》中李白放荡不羁,指使玄宗宠宦高力士脱靴并饮酒著华章,这一颗颗盛唐的群星,他们从少年到暮年见证着长安的三千繁华,也见证着三千繁华转瞬被毁。这些诗人共同建构起大唐文化景观。

    除此之外,《长安三万里》以精细美妙的画面也在建构着盛唐与晚唐的不同气象,从高适无力应付吐蕃大军的进攻到梦回盛唐的景观,《长安十二时辰》在唐朝文化景观的建构时对唐朝的多类具体物质做了精细化的调整,因满足故事的需求,《长安十二时辰》将精美细致的物质融进长安社会生活日常中,成为一种社会文化风俗,而不仅仅成为剧中人物所把玩的器具,无论是从国家礼仪制度,还是长安西市的坊门,又到到唐朝人的饮食起居,都将长安人日常的生活轨迹描绘出来,呈现长安整体的风俗画卷在电视剧中集中绵延开来,镜头并不吝啬地给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饮食、服饰、药材、节气、宗教等等,《长安十二时辰》对长安社会生活画卷的刻画并不止于细节的刻画,更将这种精美的物态文化,共同构成盛唐的景观,就如同《妖猫传》中冷暖色调共同搭建起了唐朝的极盛和衰败,唐宫花萼相辉楼内的暖色调光彰显着“极乐之宴”,隐喻的是帝国开明包容、胡汉交融的盛世气象,跃然浮现一幅熙攘繁华的盛唐画卷。“安史之乱”爆发后大明宫内的冷色调则暗示着玄宗携臣民出逃长安、马嵬坡发生兵变等压抑颓然事件的发生,渲染出一种帝国太平安宁不再的飘零悲凉的氛围。

    无论在建构唐朝文化景观是将人物个体的命运与王朝兴衰相交织,还是将社会生活日常更为精细化的呈现,都是创作者们回归历史语境,再现当时的王朝气象与当下喜闻乐见的创作风格相结合,共同搭建起观众所接受且认同的景象。安史之乱,山河破碎是唐朝从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也是中国历史中社会风气从开明自信转向保守的开端,没有了万国来朝的气魄,只有程朱理学的封建礼教,社会又陷入了战乱不堪的年代,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动,纵使神州大地饱经沉浮,兴衰往替,总有人会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愿为萤火,不惧黑暗,愿作草种,不惧生死。盛世长安,是中华民族心中对世界的向往,亦是中华民族对历史的一种遗憾,对于唐朝文化景观的建构最终指向是文化寻根的表征,对盛唐景观的追寻不如说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追寻,对民族精神文化的追寻,如同黄鹤楼被烧毁,高适却说,只要诗在,书在,黄鹤楼就在,长安就会在,随着“逆全球化”趋势的壮大,对本民族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愈发强烈,岁月如光,生命如烛,人生譬如朝露,你我皆是沧海一粟,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只要那些诗篇代代传颂,中华文明就薪火相传。

天下长安,长安常安:唐朝文化景观再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