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不像成语的成语?
说不过去、嘻嘻哈哈、缺口镊子、当耳边风... | 有哪些不像成语的成语?
1、喝西北风:指没有任何东西可吃。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2、等米下锅:形容生活困难,缺少钱用。也比喻由于某种急需,等着得到某些东西。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3、说不过去:情理上有所亏欠,无法交代。
4、爱惜羽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近义词:自惜羽毛 / 反义词:臭名远扬
5、摇鹅毛扇:旧小说或戏曲中,描写的军师、谋士右手拿羽毛扇。后来用以比喻出谋划策。也作“摇羽毛扇”。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
6、打死老虎:比喻打击失势倒台的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十八回:“大家一窝蜂打死老虎。”
近义词:打落水狗 / 反义词:从井救人
7、冷水烫猪:比喻白出力,无效果。
沙汀《淘金记》二六:“他对他自己说,‘格外并没有讲什么呀!“不要慌,慌什么啊!”自然,态度不大那个,有点象冷水烫猪!’”
8、食指大动: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9、令人喷饭: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10、缺口镊子: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仆之饥饱,如观越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
11、阿平绝倒: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据《晋书·卫玠传》及《王澄传》载: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12、死乞白赖:形容一味纠缠,不达目的不罢休。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二回:“这可亏了他三个死乞白赖的拉住我,不叫我打他。”
13、灰头土脸: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非唯孤负先圣,亦乃埋没己灵。”
14、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指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鼓腹讴歌笑不彻。”
15、上当学乖:谓因受骗吃亏而增长了见识。
《泾谚汇录》:“上当学乖,言吃亏处,即是长见识处也。”
16、狗颠屁股:狗会摇尾巴讨好人。借以讥讽人逢迎巴结的丑态。
《红楼梦》第六一回:“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筯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说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
17、吴牛喘月:吴地(江淮一带)天气炎热,水牛怕热,看到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就大口喘气。比喻因害怕某一事物,以至见到类似的事物就害怕。也形容天气十分炎热,或气喘得厉害。
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18、鲜蹦活跳:指鱼、禽等乱蹦乱跳而有生气。
吴趋《姑苏野史·秋风江南话鲈鱼》:“秋水茫茫,在水一方,一尾尾鲜蹦活跳的鲈鱼,引来了多少美食之客。”
19、鹿鹿鱼鱼:形容平庸,无作为。
清·陆陇其《答曹微之进士书》:“弟恐鹿鹿鱼鱼,不足以当鼎植耳。”
20、嘻嘻哈哈:形容嬉笑欢乐的样子。也形容态度不严肃、不认真。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21、意意思思:亦作“意意似似”,形容行动迟疑或犹豫不决的样子;指说话犹豫、支吾,虽然说了一点但又不知所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五回:“(贾珍)只意意思思的就撂过手了。”
22、一龙一猪: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23、三毛七孔:心思,心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24、五迷三道:形容神志不清的样子,或让人弄不明白。
25、五脊六兽:用于宏伟的宫殿屋顶建筑。也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
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26、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27、九天九地:原指天上的最高层和地的最深处。后比喻两者相差极远。
《孙子·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乎九天之上。”
28、九十春光:指整个春天。春天的美好光景。
南唐·陈陶《春归去》:“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29、漆黑一团:形容一片黑暗,也形容毫无所知。
《鲁迅书信集·五八四·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30、又弱一个:又丧亡一个。为哀叹人死去的话。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31、弱不好弄:幼年时不爱嬉戏。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
32、下车伊始:指刚下车,意指官吏刚到任所、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近义词:新官上任、新来乍到、下车之始 / 反义词:久居此地
33、收回成命:收回已经发出的命令或决定。
《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清·黄宗羲《辞张郡候请修郡志书》:“伏望明府,哀其弗及,收回成命。”
34、当耳边风:当作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35、马耳东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36、马耳春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37、风吹马耳: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
38、大人虎变:比喻身居高位的人行动变化莫测。
《周易·革》:“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39、君子豹变:古人用豹变来形容君子的成长。幼豹长大退毛,逐渐疏朗焕散,毛变得富有光泽和文采。君子的成长也是一样,通过不断的学习修养,最终成为一个高品质的人。也比喻人的行为变好或势位显贵。
《周易·革》:“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
40、盘龙之癖:指爱好赌博的恶习。
《晋书·刘毅传》记载:刘毅小名盘龙,好赌博,每次下注达数百万。
41、药店飞龙:药店里的龙骨(飞龙: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
唐·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42、瘦羊博士: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
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43、博士买驴:相传古代某博士(博士:古代学官名)为买驴一事写契约,写了三张纸还没有涉及买驴之事。比喻文词繁冗,满篇废话,抓不住要领。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近义词:不胜其烦、不得要领 / 反义词:言简意赅
44、紫色蛙声:以假乱真。(紫色:古代人认为不是正色,朱是正色;蛙声:不合正统乐律的声音。)
《汉书·王莽传》:“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注:“应劭曰:‘紫,闲色;蛙,邪音也。’蛙者,乐之淫声,非正曲也。”
45、蛤蟆夜哭: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北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蛤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时事也。”
46、无肠公子:古人对螃蟹的别称。古人给蟹取“四名”:“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所以蟹便有了“横行介士”和“无肠公子”的称号。
晋·葛洪《抱朴子》:“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47、青州从事:好酒的代称。(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
48、平原督邮:劣酒、浊酒的隐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49、腐肠之药:指肥肉、好酒。
汉·枚乘《七发》:“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
50、醒骨真人:指盛暑的清风。
宋·陶谷《清异录·天文》:“清风云:醒骨真人,六月惠然。”
51、月下老人:传说中称主管婚姻的神为“月下老人”或“月老”,也用作媒人的代称。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韦固年轻时路过宋城,在月光下见一老人倚囊翻书。韦固问看什么书,他说是天下人的婚姻簿,并说囊中有“赤绳”,暗系在男女双方的脚上,使他们成为夫妇。
《老张的哲学》第二十八:“老龙怎么也不肯写婚书!他也有他的理由;他们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孙娘娘;月下老人一样!”
52、下马冯妇: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孟子·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53、冬烘先生:旧指塾师。常含讥诮其迂腐浅陋之意。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54、腰鼓兄弟:古代腰鼓两头大而腰细小,故以“腰鼓兄弟”喻在兄弟行中成就相形见绌。
《齐书·沈冲传》:“冲与兄淡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
55、油渍麻花:形容油污斑斑的样子。
56、空心汤圆: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落实的诺言。
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57、惨绿少年:本指身穿暗绿色衣服的少年。
唐·张固《幽闲鼓吹》:“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
58、冬日可爱:好像冬天的太阳,使人感到亲切温暖。比喻态度和蔼可亲。
59、夏日可畏:比喻严峻的人难以亲近。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60、读书种子:读书人,能读书做学问的人。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一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
61、司马称好: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62、好好先生:指对什么都称“好”的人;形容不分是非,不敢得罪他人的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注引陈录《善诱文》:“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好好先生”。
63、八公草木: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64、桂林一枝: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自谦语,指自己只是优秀群中的一个。后比喻人出类拔萃。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近义词:一枝独秀、昆山片玉